林黛玉的房中,为何养着一只鹦鹉和一只大燕子?作者还真给出原因

趣侃红楼115:薛蟠莽撞,薛宝钗哭无助;鹦鹉吟诗,林黛玉悲孤寂

话说贾宝玉被打,牵连了薛蟠。薛宝钗回去后和母亲教训哥哥,不想薛蟠浑起来说错话,挤兑薛宝钗想要嫁给贾宝玉,才胳膊肘往外拐。

薛宝钗与母亲每日在贾府上下逢迎,本就辛苦,为的也是薛蟠和薛家振兴。不想薛蟠不理解还歪曲事实,倒让宝钗一时委屈地哭了起来。

这边薛蟠被母亲骂了一顿,自去睡了。薛宝钗回到蘅芜苑也是一夜神伤,默默流泪。

第二天,宝钗怕薛蟠再惹母亲生气,大早上匆忙往家里赶。不想林黛玉因为贾宝玉送来的两条旧手帕,也是一夜少眠。大早上醒来,站在花树下面遥望怡红院进进出出。

薛宝钗伤心一夜,脸上挂相,林黛玉自以为她也像自己一样,挂心贾宝玉的伤情才哭,并不知道薛家的那段公案。

黛玉心中将宝钗视作情敌,又得贾宝玉给她送了手帕表达感情。如今再见薛宝钗哭泣形状,不免心中得意嘲笑薛宝钗表错了情。

(第三十四回)黛玉见他无精打采得去了,又见眼上有哭泣之状,大非往日可比,便在后面笑道:“姐姐也自保重些儿。就是哭出两缸眼泪来,也医不好棒疮!”

薛宝钗明知林黛玉在嘲讽她。可贾府上下对金玉良姻的流言蜚语一定不少,早不差林黛玉这一个。也就不理会她,闷头回家去了。

林黛玉一拳打在棉花上,也是没意思。她百无聊赖地数着进出怡红院的人。看见李纨、探春等进去,却不见王熙凤来。正疑惑中,见王熙凤掺着贾母,后面跟着邢夫人、王夫人一群人浩浩荡荡地进了怡红院,随后是薛姨妈、宝钗母女也进去了。

眼看着他人的热闹,她又感伤起有家人的好处。一时间不免想起《西厢记》的崔莺莺,觉得崔莺莺起码还有母亲和弟弟,奈何自己一无所有。

林黛玉想起《西厢记》,就是作者在提醒读书人,昨晚旧手帕的含义,就是贾宝玉借《西厢记》故事向林黛玉表白。

此时紫鹃过来催促她回家吃药,黛玉回转时又发生了一件趣事。

(第三十五回)那鹦哥仍飞上架去,便叫:“雪雁,快掀帘子,姑娘来了。”黛玉便止住步,以手扣架道:“添了食水不曾?”。那鹦哥便长叹一声,竟大似林黛玉素日吁嗟音韵,接着念道:“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尽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紫鹃听了都笑起来。紫鹃笑道:“这都是素日姑娘念的,难为他怎么记了。”黛玉便令将架摘下来,另挂在月洞窗外的钩上,于是进了屋子,在月洞窗内坐了。

林黛玉养着一只鹦鹉,家里还有一只“大燕子”,鹦鹉对应的是紫鹃以前的名字鹦哥。大燕子对应的则是雪雁。

她们俩是林黛玉最重要和最亲近的人,每个都有意义。

鹦鹉这里将林黛玉《葬花吟》中“苦成的诗句”,用一种喜剧的方式表达出来,就是林黛玉看似安稳,实则悲情的现实,还有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鹦鹉节选吟诵的诗句,也正是林黛玉未来的伏笔。不确定将由谁人“安葬”的情愫,要与昨晚贾宝玉送手帕传情对应。

贾宝玉明明表达了“你放心”的意思,为什么林黛玉还是不确定?只因他们未来出了变数。

大燕子是迁徙的鸟儿,与大雁一样。春来秋去,但也有时再也不回来了。

《葬花吟》中有“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林黛玉终究像那燕子和折足雁一样,一去不归了,自然就不是贾宝玉收葬了她。

曹雪芹能够“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去在一本书上磨了十年功夫,在这些细节的地方,可谓煞费苦心。有些细节真的不要一读而过。而是要与前文做好对照。

就像大燕子,在第二十七回时,就有提到。林黛玉便回头叫紫鹃道:“把屋子收拾了,撂下一扇纱屉;看那大燕子回来,把帘子放下来,拿狮子倚住;烧了香就把炉罩上。”一面说一面又往外走。

大燕子成了林黛玉的家人一般,百般照顾得好。如果分析林黛玉的心理,会发现她对鸟儿特别羡慕。要紧的丫头叫紫鹃、雪雁,对照的是贾母的鸳鸯、鹦哥一类,代表两代人血脉传承。林黛玉是贾母血脉,同样的优秀。这是一。

二,林黛玉在贾家不快乐。她希望自己能像鸟儿一样插上翅膀,天地广阔四处遨游。

《葬花吟》又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林黛玉渴望鸟儿般自由自在,回答了前面鹦鹉所说“他年葬侬知是谁”。

先用燕子的“一去不归”影射她最终会离开贾家和贾宝玉。再借鹦鹉之言表达对他年归宿的迷惘,最终结合她对“化身鸟儿”获得自由的渴望。难道不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的意思(笑)?

当然,“自由”并不是林黛玉的终极渴望,只是无奈的选择。

曹雪芹在《葬花吟》中表达出林黛玉的苦和对自由的向往,归根结底在宝黛爱情的困局,以及“不自由”的现实。

她就像那被关了窗子的“大燕子”,以及拴在廊下吟喔“他年葬侬知是谁”的鹦鹉,被世俗、礼教以及贾府高高的围墙限制的人生(理想)。

也许有人会说古代的女儿“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哪里有资格追求自由。可没有能力追求,与没资格追求是两码事。井底之蛙也是因为跳不出不井底,才会觉得天就那么大。而不表示它不想出去。

贾探春遗憾自己不是个男儿,否则必将离开贾家,出去创一番事业,到时候又是一番道理。

薛宝钗也会借柳絮明志“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有人说是她的野心,其实是她对自由的渴望。柳絮上青天也干不得什么惊天伟业,哪里有什么志气,分明就是要摆脱束缚而已。

林黛玉、贾探春、薛宝钗都是有思想的女儿,她们最大的悲哀是女儿的身份给她们套上了枷锁,令她们离不开头顶脚下之天地。

那鹦鹉能够大段背诵《葬花吟》,证明林黛玉平时该是多么的百无聊赖,才会舍出来功夫教它读诗。如果她要有事可做,又怎么会作出《葬花吟》这等闻之落泪的悲伤之音。

最要命的是林黛玉“吃毕药,只见窗外竹影映入纱来,满屋内阴阴翠润,几簟生凉。黛玉无可释闷,便隔着纱窗调逗鹦哥作戏,又将素日所喜的诗词也教与他念。”

人生最可怕在“认命”。林黛玉此时就是认命,别无他法。任何未来,于她都是一样结果。就像笼子里的鸟儿,如果不放出去,命运寂寥。但放出去没有人饲养,就能活么?也是未知。

后文贾宝玉去梨香院找龄官,就看到一出放了鸟儿的戏码,问题是这些离开控制的鸟儿的归宿在哪里呢?曹雪芹也给不出个完美答案,唯有“薄命”二字而已。

不提林黛玉,那边的怡红院一群人围着贾宝玉嘘寒问暖,不想薛宝钗又失言惹了一个事端。那么,又出了什么事呢?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