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楹联创作中的抄袭与化用

近年来,在楹联创作中,特别是在各类大赛中,抄袭之风有所抬头。如: 2009年“中山市南头镇第六届楹联大赛”中征嵌字联“南头……;小镇……。”就有山东姜某获奖的“南头日丽风和绣出河山似锦;小镇年丰物阜迎来大地皆春”,系抄袭 “日丽风和绣出河山似锦;年丰物阜迎来大地皆春” 成联作品。又如:广西石某的礼泉春联大赛优秀奖联 “春到礼泉,看绿雨青风,滋田畴草木,喜得人间升紫气;梦回西北,赏良辰美景,晤父老乡亲,欣闻枝上唱黄莺。”,系抄袭河北省张家口市董汝河先生在朝阳市“中国移动杯”楹联大赛获奖作品一等奖联“春来东北,看绿雨青风,滋田畴草木,喜得人间升紫气;梦到辽西,赏良辰美景,晤父老乡亲,欣闻枝上唱黄莺。”安徽胡之锦,北京彭善民、黄腾政、刘太品,山西的李轩才等联家都曾著文揭露过此类丑象。而且,无论在现实联界还是网络联界都为此事争论不休。

为了制止联界抄袭之风,联都网友“不合时宜”在2008年9月提出:“凡染此恶习者,今后见到即格杀勿论,宁可矫枉过正,不可助长颓风!!!”网友“柳絮”附议:“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文人窃对,鄙其无良。焦裕禄说过: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偷来的锣鼓打不响。付出辛劳的创作,才能心安理得的享受快乐,投机取巧无出息啊!”网友“汨罗江”表示:“武林出败类,下场极残。而文人中的败类,总能逍遥。所以,时常觉得,文人的骨气是最重要的。像这般抄袭者,应属无耻之徒,将其示众很有必要。”网友“一池春草”: “建议把已知的所有的文抄公都揪出来集体示众。”因此,联都网才有了“联界文抄公大全”,“ 为那些‘文抄公’们弄一个‘光荣榜’”,这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她将警示我们在楹联创作中把握好化用的尺度,避免误入抄袭之歧途。

楹联创作与诗词创作一样,是文学创作的一部分。自古以来,文学创作过程就是有所继承与发挥的过程。单从创作的艺术角度上讲,仿效他人的写法并推陈出新的,那便是化用,我们应当提倡;光是仿效,没有新的意境变化,便是抄袭,我们坚决反对。这是我们创作楹联时所面临的一个严肃问题。笔者认为在楹联创作中的化用方法和效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化用他人的意境,但说得更具象,更新奇,更深刻。如:王安石《北山》中“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就是化用了王维《过杨氏别业》,“兴阑啼鸟散,坐久落花多。”王安石一反王维的兴阑之倦意,而写出了舒齐幽闲而从容的情态和对落花芳草景物的爱意,意兴不倦,用笔极其工细,令人叹止。

二是化用他人的意境,但说得更集中,更尖锐,更凝练。如常江先生题鹳雀楼联:“上去果然穷远目;下来依旧放平心。”便化用了王之焕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意境,并暗示了仕途进退上下之理趣,笔法不凡。

三是在个别地方甚至大部分内容借用了别人的文辞,或把他人的词句改一下,脱化成自己的话境,创造了新的风格和意趣。如:1989年春节全国农村春联竞赛一等奖作品:“茅舍换高楼,阳台花卉知春早;新街临古道,市集车船载笑多。”此联中“知春早”由“春江水暖鸭先知”蜕化而出,“临古道”由“远芳侵古道”蜕化而出,颇为生动典型。又如:非常著名的宋代林逋的梅花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只是将江为“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 的上下联各换了一个字。但是林逋不是简单的借用,而是一种创造,是他从江为的诗句中得到触发,构成新的意境,赋予新的主题,令后人传诵。再如:有人在1927年“4.12大惨案以后,将广州黄埔军校联:“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改为“升官发财莫走别路;贪生怕死请入此门”,虽然只将“ 请”和“莫”两个字换位 ,但其意境一褒一贬,大相径庭。

我们可以脱化成联,但一定要有新的意境,要把自己新的思想内涵注入其中,不要简单地克隆。如:清郑板桥自题《梅竹图》“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名联,有人将其克隆成“傲骨梅花不仰面;虚心竹叶常低头”。如此一克隆,原有的精确的形象、完美的立意和严谨的格律全然不见,反而成了 “三平尾” 的病联了。

四是只是利用个别词语并模仿句子的形式结构,而主要内容完全不同并赋予全新的意境。如:笔者从楹联文化的意义入手,模仿王勃在《滕王阁序》里作“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句子的结构和“一色” “齐飞”两个词句,写了“风景共楹联一色,人文与经济齐飞”一联献给“南昌第一届中国楹联文化节”,被选作“第一届中国楹联文化节”的主题楹联悬挂在会场,受到了与会的国内外楹联专家、来宾、记者的赞叹。

五是从古今已有的文学作品中,分别选取两个意义相关联、具有对仗、音律和谐的句子,集句成联。集句联即保持原句,又浑然一体,别有新意,给人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艺术魅力,是一种特殊的再度创作。如“劝君更尽一杯酒;与尔同消万古愁”联,上联集自孟浩然《送元二使安西》,下联集自李白《将进酒》。又如“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上联集自王实甫《西厢记》,下联集自高明《琵琶记》。真是让人即能自然而然地想到原作,又能体会到作者的新意境。如此创作,非具有一定的文学功力的人是难以驾驭的。

六是我们提倡化用、反对抄袭,是针对创作楹联作品的主要内容或整体的意境而言。当然,也有暗合的现象。比如:甘肃刘志刚先生获 “鹳雀楼海内外征联佳作奖”联:“沧桑未改牛脾气,进退还凭铁骨头”和北国网“老枭诗文”先生在《北国网论坛北国成联》发贴“东海杂联一百副”及“东海百联(七字联)”,其中有一联是:“沧桑不改牛脾气,贫富难移铁骨头。”相类似,在北国网打了一阵笔墨官司,终因刘志刚先生的人格魅力,大家认可了属于暗合现象。正如《随园诗话》里所言:“谢康乐诗:‘千岩盛阻积,万壑势萦回。’李白诗:‘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二句不但袭其意,兼袭其词。以太白之才,岂肯蹈袭前人?因其生平最喜谢诗,故不觉习而不察。杜少陵平生最爱庾子山,故诗亦往往袭其调,如“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之类,不一而足。”

梁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中说:“若无新变.不能代雄。”这告诉了我们在文学传承中化用、演变、创新的重要意义。由此可见,我们在楹联创作中提倡化用、反对抄袭,必须大胆地“化用”前人的作品,或模其语言、或仿其形式、或效其结构、或承其意象、或化其意境,提高我们的创作能力,从而使我们在楹联创作中,始终保持着复古而求新求变,意境为先!

选自《楹联艺术》2012第1期

(0)

相关推荐

  • 黄河沿岸最有名的古楼,登上鹳雀楼,体会诗中黄河入海流的意境

    黄河沿岸最有名的古楼,登上鹳雀楼,体会诗中黄河入海流的意境

  • 对联第2讲

                     对联的分类(2)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按照内容分,对联可以分为:写景状物类.言志抒怀类.写人叙事类.生活实用类.今天我们要从另外一个方面来学习对联的分类. 1.按联语来 ...

  • 楹联创作要营造意象,烘托意境 扈金海 山东临清

    春滋雨润 营造意象 烘托意境 扈金海 山东临清 文学作品需要营造意象,烘托意境.楹联是国粹,更是文学作品中的精粹.楹联爱好者创作楹联,更应注意营造精妙的创作意象,烘托完美的作品意境.意象可以理解为物象 ...

  • 从“父亲节”的一副对联说开去【作者:林忠】

    从"父亲节"的一副对联说开去 作者:广东东莞 林忠 作者简介:林忠,广东梅州平远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广东省楹联学会理事.自2011年起参加全国楹联赛事,偶有获奖.2017年应邀为 ...

  • 风神独具宝中宝 联海横流天外天/陈进

    风神独具宝中宝  联海横流天外天 --章寿明先生楹联艺术管窥 陈进 章寿明先生,别号闲云.瘦鸣.村夫等,酷爱文艺,曾与严文井.王安忆等名家同时获奖,尤对中国传统文化情有独钟,耽诗词.爱书法,浸淫不辍其 ...

  • 我自横刀诗词创作心得分享:诗词的虚实

    一.前言 近日,几位诗国美女管理老师再三热情相邀,希望刀刀能抽空为大家分享一下诗词创作的心得,刀刀忖思自己不过一工科男,初学诗词,才疏学浅,诗歌中国里各种高手大咖人才济济,让俺在此分享心得,这不等于把 ...

  • 孙英‖楹联创作中的抄袭与化用

    近年来,在楹联创作中,特别是在各类大赛中,抄袭之风有所抬头.如:2009年"中山市南头镇第六届楹联大赛"中征嵌字联"南头--:小镇--."就有山东姜某获奖的&q ...

  • 诗词爱好者请收藏:浅谈诗词创作中的谋篇布局

    学写作文的时候,老师会着重讲写作方法和技巧,首先就是写作结构,什么总分式,什么并列式,什么对照式,如果是叙事类作文,还要讲什么顺序,倒叙,插叙-- 写作文前,我们都是预设好了结构,然后进行写作的.诗词 ...

  • 【诗话文章】残荷|浅谈诗词创作中拟古的现象

    纵有山深吾不卧,云如郊岛太清寒 --浅谈诗词创作中拟古的现象 今天和<重庆诗词>的编辑网聊,她知我素来关注诗词,并好写些评论性的文字,遂问我能否谈谈关于今人拟古的看法.想到这个话题颇有意思 ...

  • 浅谈小楷创作中的格调

    赵家琦/文 小楷,顾名思义是楷书之小者.自古以来,小楷的发展历程始终遵循着魏晋法度,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魏晋南北朝的发展期.隋唐的繁荣期和宋元至今的变化期,而魏晋时期则是完成汉字字体演变承上启下的重要 ...

  • 浅谈硬笔书法创作中的一些问题

    浅谈当前硬笔书法创作中的一些问题\郭庆平 中国书法的形成和发展,是与汉字的诞生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书法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之一.它既是文化交流的工具,也是一门独放异彩的艺术瑰宝,具有很高的实用 ...

  • 浅谈诗词创作中的典故运用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说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即是用来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要完全读懂诗词,首先要识得作者用典故的含意. ...

  • 浅谈诗词创作中的“造语”

    诗词创作中的"造语"是指说话或作文时选用词句.宋 周密 <齐东野语·用事偶同>:"其用事造语,若出一辙,而不以为嫌也." 清 王士禛 <香祖笔 ...

  • 浅谈古诗写作中的用典、化用、借句、仿写和改写的区别

    文:清溪先生 近来和诗友探讨了一些古诗中常用到一些写作手法,其中也有朋友对用典.化用.借句.仿写的区别不是很清楚.因此,想写一个小文章探讨一下. 一.什么是用典 用典亦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 ...

  • 陈海良| 浅谈大字创作的思维与路径(三)——字形放大中的变法

    书写之法是字形不断放大的核心,包括笔法.字法.章法.墨法等. 首先是笔法.笔法变异在大字创作中往往决定着其它方法的跟进.在晋唐时期,书写的笔法一般是铺毫.圆转.方折.顿挫.提按等组合,中间伴随少量的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