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的政府官网,介绍涪陵用了一句话解释名字的来源:
涪陵因乌江古称涪水,巴国先王陵墓多葬于此而得名。
隋朝之前,现在的涪陵区跟涪陵二字基本上扯不上什么关系。
涪陵之夜 高建设 摄
涪陵第一次作为地名,是在公元前277年秦朝时期的彭水郁山镇,隶属于秦朝的黔中郡,此时,黔中郡的首府在湖南沅陵,与同一时期巴郡(此时大重庆大部分都属于巴郡),处于不同的省。
翻看整个朝代,涪陵这个词基本上 是作为渝东南地区二级(地级市)或者三级(区县)的行政区名,在宋朝之后,涪陵便一直作为三级行政区名用。唯一例外的一次是在隋朝作为一级行政区,但这个一级行政区涪陵郡,在现今的重庆市合川区。现在的涪陵区,在隋朝之前,接近一千年的时间,名字都是:“枳县”。涪陵区最开始的名字叫枳县。枳这个字生活中很少用,如果不熟悉,我讲讲一个短的典故,你一定不陌生。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至于涪陵区之前为何叫枳县,古文字学家徐中舒教授认为枳的由来为:
“当时原始村社共同体的人们,喜以枳棘之类的灌木构成村寨围篱,故得名枳。”
涪陵二字代表的地方就比较丰富了,一直在变化,变迁线为:彭水郁山—彭水—武隆鸭江—涪陵。
“涪陵”的变迁
(一)在奴隶社会历经秦朝、汉朝的五百年。涪陵最开始指代的是:彭水郁山地区。在现在寂寂无名的郁山,两千年前,可是盐丹文化发源地。早在五千年前,就在彭水郁山伏牛山盐泉开始产盐,与蚩尤一起的廪君部落在朱砂窝的丹砂矿旁炼制丹砂,至秦朝,郁山的寡妇清氏因协助秦始皇而始皇帝为她筑“女怀清台”,礼比封君。至此,郁山地位显赫。(二)涪陵迁往彭水是在三国时代至隋朝前,共300多年。彭水的好,在于其在乌江、郁江、以及九曲河的交界处,水运较为便利。这个时候,盐丹已不是最重要的人员聚集因素,军事、交通成为更为重要的建城因素。
注:彭水作为地名的来源是彭水河(现郁江),最开始指代的是郁山地区,之后再辗转指代现在的彭水地区。
(三)涪陵作为郡名时,政府驻地至先是在三国时期的彭水,后至晋朝的酉阳龚滩附近,再至武隆鸭江(汉平)。鸭江不临乌江,境内有大溪河与乌江相连,与涪陵发现巴国陵墓的白涛街道相邻。(四)过了南北朝之后,随着涪陵县治地从鸭江迁往现涪陵地区。涪陵二字才在之后的一千四百多年真正扎根涪陵地区。涪陵在隋朝、唐朝、五代、宋朝,均为二级行政区(地级市)驻地;元朝以后,才降为三级行政区(县级)。
彭水
需要注意的是,涪陵郡在西晋336年时,在枳县设立过涪陵郡(侨)。加了个带括号的侨字,什么意思呢?意思是侨置的郡。东晋时期,北方国土大片沦陷,致使侨流民众的出现。政府为解决南渡的北方人口的户籍问题而推行“侨置”的户籍管理政策。侨置只是用人口来源地的旧有名字。三、涪陵究竟是什么意思?通常说的涪陵含义根本站不住脚
先按照现涪陵区的解释:涪陵因乌江古称涪水,巴国先王陵墓多葬于此而得名。涪是涪水,乌江之前的别称(现合川的涪江别名涪水)。这个没争议。那么再看看陵字,巴国先王陵墓。熟悉重庆历史的应该知道,巴国从汉水中游经鄂西地区、奉节、云阳、忠县、涪陵、重庆、阆中,确有在现涪陵建都历史。但重庆地区最早叫涪陵的地区在彭水郁山一带,若真是巴国的先王在涪陵去世后,再把先王运至郁山地区,这两地距离,按现在走高速路的距离有156公里,走水路的距离是160公里,按当时的条件通行这两地,不要个十天半个月是不可能,何况是带着棺椁的情况下时间更得翻倍,在吃饭穿衣都有困难的年代,谁这么有闲性翻山越岭来做这事儿,那我觉得可能性还是有点低。所以说,那些陵墓在现涪陵区,是有可能的,近些年在涪陵白涛街道小田溪已发掘20余座巴人墓葬,陪葬错金编钟一套等高等级器物,享用者非王侯之类人物莫属,这些都可以作为佐证。何况在《华阳国志·巴志》有记载:
“巴子时虽都江州……其先王陵墓多在枳”。
你看,这写的是枳,跟“涪陵”二字,貌似没啥关系,“涪水(今乌江)旁有巴先王陵墓”跟最开始把名字作为地名的郁山隔了一两百公里啊。现在的解释,完全站不住脚。
彭水如榔村 赵勇 摄影
我们在看看中国最早的字典,东汉的《說文解字》,对陵的解释为:
“陵,大𨸏也。从𨸏夌聲。力膺切”
陵,意思是“高大的山阜”。郁山地区,位于大坪盖与大厂盖之间,到处都是山脉,与陵字“高大的山阜”倒是吻合,涪陵涪陵,涪水旁高大的山阜。当然,这一己猜测,涪陵二字真实的来源,真得请专家再细究一下。涪陵位置的变迁,折射出的是时代的需求的变化。同时作为一个寓意较好好的名字,大家都抢着注册也是一个原因。但有时候我想,我们是否真有必要为了更好的含义而追寻历史真实的面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