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伤寒右手温病》之经方医案一则
经方医案一则
李某,男,78岁,2017.02. 27初诊:既往史:间质性肺病病史,在外院服用中药治疗后因汗多而就诊。自诉近一周来活动后、饮热水后汗出明显,汗出后恶风恶寒。上腭干,喜饮热水。一侧鼻孔有清涕,便溏,纳可。舌淡苔根厚,左脉沉,右脉沉濡。
处方: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10g、大枣10g、黑附片10g、炒白术15g、茯苓15g、生姜3片,七剂水煎服。
2017.03.13二诊:汗出大减,恶风恶寒减,上腭干减轻,大便未成型。右脉沉濡,左脉沉弱。舌根苔黄,厚腻。
处方:守上方加焦三仙15g、佩兰10g,七剂水煎服。
临床思路分析:本案老年患者,间质性肺病,此次就诊以汗出多为主诉。经方临证,当先辨六经,继辨方证。患者是以汗出为主症,但存在着恶风恶寒,流清涕症状,故判断表证存在,同时有便溏、脉沉、饮热水,考虑为里寒阴证的太阴病,故整体病性属虚属寒,属于阴证,故考虑本病为表阴证与里阴证合病,即少阴太阴合病,给予桂枝加附子汤加减治疗。
一周后复诊,患者诉汗出大减,恶风恶寒减,同时上腭干减轻,大便较前改善但仍未成型。右脉沉濡,左脉沉弱。舌根苔黄,厚腻。调整处方如下,在上方基础之上加上了焦三仙和佩兰两味药。《伤寒论》第7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冯世纶教授指出:“人体所患疾病在表的病证可概括为两类,一类为阳实热之体,正气相对旺盛,症状反应有发热恶寒者,为在表的阳证,也即太阳病;另外一类为阴虚寒之体,气血沉衰,反应为无发热而恶寒者,为在表的阴证,也是与太阳相对应的少阴病。”同时指出:“经方的少阴病是属六经的表阴证,即邪在表而呈虚寒一类证候者。”
桂枝加附子汤出自《伤寒论》第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后世柯琴注解道:“是方以附子加入桂枝汤中,大补表阳也。表阳密,则漏汗自止,恶风自罢矣。汗止津回,则小便自利,四肢自柔矣。”桂枝汤是属于太阳病方剂,加附子后起到是大补表阳作用,即解表兼附子温阳,故治疗在表阴证,即少阴病。
经方临证,不应当被西医病种诊断所干扰。临床中一定要坚守先辨六经再辨方证的治疗思路,求得方证相应而治愈疾病。
本案虽然是一个间质性肺病的患者,但需抓主诉——汗出、恶风、怕冷、流清涕、便溏、脉沉、舌淡,直接判断为阴证,即“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本案病性为阴证,病位在表,为表阴证,即少阴病,并非太阳病,选用桂枝加附子汤,而非太阳病的桂枝汤。另需注意的是,本病患者的上腭干,因为整体属于阴证,局部的症状隶属于整体,故考虑上颚干的原因是太阴病的水饮内停证导致,水饮内停,津液不化,不能濡润而导致上颚干,并非是内热津伤,所以不能用清热生津的方法治疗。本案给予茯苓、白术以运脾升清治疗上腭干的症状表现。
证的确立,依赖于病位和病性的确立,就像地图上确立坐标,需要经纬相交方能确定。诊断亦如此,诊断离不开病位和病性的明确。诊断必定要包含病位和病性两方面的要素。六经来自于八纲,六经与八纲密不可分。八纲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其中阴阳为八纲辨证之总纲,表里为病位,寒热虚实为具体的病性,虽然言“察色按脉先辨阴阳”,但阴证阳证的辨别依赖于寒热和虚实的确定,临床当中只需要判别患者的病性是寒热还是虚实,阴阳自然清楚。凡是人体功能亢奋者,皆属于阳证,而人体功能沉衰者皆属于阴证。同一病位可以分阴阳,如表证又可以分阴阳,表阴表阳,里证可以分阴阳,里阴里阳,同样半表半里也可以分阴阳。这就形成了表、里、半表半里,三个病位上的阴阳两种不同属性,二三得六,六大类方,即《伤寒论》中的六经,如此八纲与六经对应。
邪气侵袭人体,在表证范畴中,因邪正力量的不同,导致出现有阳证、阴证的不同反应。正如《伤寒论》所谓的:“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热恶寒的原因,是由于正气能与邪气相争,故机体功能相对亢奋,属于病位在表的阳证、实证、热证,简称表阳证;而无热恶寒者,因正气不足等原因导致正气不能与邪气相争,所以表现为无热恶寒,故属于病位在表的阴证、虚证、寒证,简称表阴证。 临床当中,病位的治疗理念不同,比如有表当先解表,表阳证者,正邪斗争剧烈,邪盛正不衰,所以可以直接用麻黄、桂枝等发汗解表即可,如太阳病的麻黄汤证可以一汗而解;而表阴证由于机体功能沉衰, 正气不足不能与邪抗争,故无热恶寒,甚则因“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而使表证入里传变。临床当中这类情况多见于年老体衰高龄人的外感。平人外感可辛温解表一汗而解,但阳气不足、机体功能沉衰的阴病外感,即表证而陷入阴证的时候,即表阴证,则不能单纯辛温发汗解表,当配入强壮作用的药物以扶正祛邪、解表兼以温阳,即强壮温阳发汗解表。常用的药物就是附子,比如桂枝加附子汤,或者是麻黄附子甘草汤之类的药物。类似的思路,后世有益气解表、养血解表、滋阴解表等。但温阳解表之法,始于仲景,源于桂枝加附子汤和麻黄附子甘草汤法。
总之,表证的治法是汗法,有表当先解表。表阴证时需温阳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