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京剧广播,云集梨园名伶,今天在“华声”唱、明天在“民生”唱

抗战胜利后,京剧表演在京城风光重现,其时各个学校团体和铁路、邮电等大型企业无一没有业余京剧组织。此期,“票房”的概念在人们心中渐渐淡化,但是票友却渐渐成为社会大众对那些无缘投身于专业却又彩唱佼佼者的通用称呼。

随之,在内战的隆隆炮声中,北京的几位票友将京剧清唱引入广播电台,京剧与推销广告相结合的商品大幕也由此拉开。

最早想到把京剧引入广播电台的票友叫姚鸣桐,他是个手艺人,曾经跟着著名京剧老生教师陈秀华学艺,也经常走票于清音桌。日本投降后姚鸣桐聚合一帮票友成立起凤鸣京剧社,为了能尽情唱戏还能有点收入,心眼儿活络的他盯上了广播电台。那时北平有中国、华声、民生、国华四家广播电台,恰巧华声台的台长张玉昆也是个京剧爱好者,他内人朱嫱更是个视京剧为最爱的戏迷。姚鸣桐托人找到张玉昆,二人一拍即合在电台推出一档将京剧清唱和商品广告结合的节目。那时候,从清音桌唱出名的孟广亨、李适可、秦嘏庵、屠楚材、杨幼棠、朱少峰、王仲林等票友都聚合在风鸣京剧社,与电台联系事宜都由姚鸣桐和孟广享负责。虽说票友在电台唱戏是“两不找”(注:票友不交钱,电台也不付费),但作为一档与推销商品相结合的节目,组织者有利可图是肯定的。后来,孟广亨又成立了联友京剧社,也联络民生广播电台合作利用京剧清唱承揽广告。

萧长华(左)

两个票友,两家京剧社,两个广播电台,就这样打擂台般地竟争起来。为了争取更多广告利益,他们还不惜血本邀来梨园名伶挑梁助阵。当时萧长华、马德成、贯大元、侯喜瑞、王少楼、荀慧生、谭富英、奚啸伯、马富禄、裘盛戎、袁世海、李少春、叶盛兰、叶盛章、慈少泉、徐东明、徐东霞等名伶和名琴师周长华、赵继羹、朱嘉奎、姜凤山、魏明及名鼓师杭子和、侯长青、白登云等全都云集于两大广播电台之间,今天在“华声”唱、明天在“民生”唱,个个忙得不亦乐乎。

侯喜瑞(右)

虽说如此演唱每隔几句总会被商业广告所打断,让人感到很不尽兴,但票友们通过无线电波扩大了自身影响,而伶人们唱完则有实惠可得,于是大家也就都不计较京剧与广告混搭造成的滑稽与亵渎了。至于守在话匣子前的老百姓,虽然听得耳不爽心不甘,但因为不花钱不走路就能听到这么多名伶好角儿的唱段,也就没有更多挑剔和抱怨的理由了。

编辑 / 曾三眼

配图 / 网络

来源 / 《京剧票友史话》 京剧道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