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教育广告为何有人信?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原来是她说的

《15分钟看200页书?家长花3万多给娃报名“脑开发”课程...》

文章写道:

“每分钟输入大脑的信息量10-20万字,15分钟能看完一本200页的书”,当看到这样的宣传材料,作为家长会不会心动?

是的,有不少家长就心动了。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济南不少家长花费三万多元给孩子报名学习了“凡思教育”的“脑开发”,然而,学习一段时间后,家长们发现孩子并未达到当初工作人员所说的效果,家长们随即提出退款,但遭到了公司的拒绝……

这事以前也曝光过,想关注此事的朋友,可以按上面给出的标题,搜索新闻看,我要讲的,是另外的事。

一、为什么神经病一样的广告,也有父母信?

因为焦虑。

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过上比自己更好的生活,要比其他孩子更强。

俗话说,病急乱投医,那么多孩子在上培训班,在学钢琴,在学画画,在学跳舞,学英语,学奥数……

可任何事情,都是需要些天赋的,也就注定了有些孩子再努力,花再多的钱,他们所学的,最终都只是一种爱好而已,无法在此方面,成为专家;不能靠这些,升职务赚大钱买房子……

但此刻的家长,却相信,投入必有产出,现在自己的焦虑与努力,会换来孩子将来的美好生活——

至于孩子是不是想学这些,是在愉快地学习,还是痛苦的煎熬,都不重要。

(图源UNSPLASH)

我是为了你好……

你以后就会理解我的苦心……

家长不会说出口的事,我办不到的事,你最好替我办事!

二、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是谁说的?她的本意是什么?

2015年,解放周报采访了韦钰,她是中科院院士,曾经的教育部副部长,正是她,提出了一个类似的概念——

解放周末:您在任教育部副部长时,提出了“中国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个中国式教育的著名口号,被不断引用又备受争议。时隔多年后,您能告诉公众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吗?

韦钰:在世纪之交,由于脑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许多国家都紧急调整了儿童早期发展政策。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强调“中国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我们必须重视早期教育,这是对的。但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绝不是指让孩子早些认字、背诗、读英语,更不是把小学的课程提前教给幼儿,这绝对是个误区。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意思是,从孩子一生下来,父母就要把孩子的发展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要给孩子提供一个稳定的、温暖的、健康的、互动的环境,起点要高。

不要把孩子交给不爱他的人,更不要让电视机、电脑来代替自己陪伴孩子。

(图源UNSPLASH)

一定要让孩子对生活和学习充满热情,如果没有热情了,那么,他一辈子很难过得快乐,也难有成就……

这算是正本清源了。

原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根本不是现在这种含义啊。

不是谁上的辅导班更高端,谁学的课程更多,谁花的钱更多——就是不输了。

可有多少人注意到了这篇文章?

就算注意到了的人,又有多少因此改变了自己的执念?变得不那么焦虑?

三、谁制造了焦虑?

卖房的,搞培训的,开发网上课程,卖各种学习APP的……

但本质上,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我知道,平均主义大锅饭难以促进社会进步,但在教育方面,真正的平等,很重要——

让农村、城市学校的硬件趋同;

让能有能力的校长,在同一县市的各所学校轮职;

让教得好的老师到各个学校轮课,一次一两年;

农村的孩子,还会觉得是被抛弃的一群吗?

城市的学校,还会出现有的挤破头,有的无人问津的局面吗?

还会有明明写着就近入学,实际上找关系走后门成群结队的现象吗?

使孩子在相对公平的氛围里学习,然后让他们自己拼智商,拼努力——不拼爹——难道不才是教育的真谛吗?

(图源UNSPLASH)

这些,真的做不到吗?

高中大学做不到没关系,小学初中,义务教育阶段,都做不到吗?

还是不愿去做?

还是想让大家都去买房?

如果到了城里,各个学校间,就没什么区别了,孩子就都能有出息了,别说卖肾,卖心脏,都愿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