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公寓之现状与思考 ——以XX老年公寓为例
1. 养身
养身的目的在于健康。老年人由于机体的老化,许多器官都将会或已经发生了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所以,养身服务——对老年人身体的呵护、保健与照料——可以说是养老服务的基本工作,而其具体内容可大致划分为:一般性养身(针对所有老年人的养身服务,如日常体锻、保健活动等)及特殊性养身(针对特殊老年人如残疾人、患大病老人等的养身服务,如护理照料等)。
在这一层面,XX老年公寓做了大量到位的工作。首先,我在老年公寓的“一周活动安排表”上看到,每周日下午是规定的常规体检时间,包括量血压、测心率等。其次,老年公寓附近正在抓紧时间建设老年康复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说名称待定),以期为老年群体提供更加周到、完善、一流的服务。再次,距离老年公寓不远处即是一家大型医院。应该说,这一切都为住在老年公寓的老人提供了较为完善的养身服务。
当然,在这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8层的非自理区。通过对8层两位护理人员(一男一女)的询问,笔者发现,他们都来自农村,在参加护理工作前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可以说,他们的护理知识全部来源于在家乡的一些日常生活经验,并且他们对于老人的护理也只是集中在简单的日常护理方面,如搀扶、换洗尿布等。而对于老人一些别的要求,却是无法满足的(那位女护工并未指出是何具体要求,只是说“很多老人的要求是我们没法满足的”)。当我们询问行政人员时,他只说所有的护工都是护校毕业的正式护士,并未提及8层的那些临时工。由此也暴露出了当今老年公寓发展中存在的一大问题:服务人员素质不高(即大多数工作人员缺乏相关的专业培训,整体知识水平比较低),也可将其表述为一大矛盾:护工专业化水平低与服务要求不断提高的矛盾。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与老人观念的更新,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吃饱穿暖的基础上,对护理和保健提出新的更高的需求,这一点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与关注。
另外需要提及的一点就是,老年公寓也为老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益智、健身活动,如套圈、下棋等。当然,这些活动都集中在5层的自理区。我在8层看到的景象是:在房间里,老人们坐在轮椅上或是床上看电视;在活动区,老人们坐在轮椅上沉默不语。我们询问了一位住在单间的老人,他说刚来的时候(大约是2年前)还有过一二次活动,后来就基本没有什么活动了。而这位老人精神矍铄、声如洪钟,是有能力适当参加一些健身活动的。所以我认为,老年公寓的养身服务应当依据老年人各自的生理特点和身体素质,在周密考虑老人的生理状况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开展多层次的养身服务,而不应仅仅依赖楼层或是年龄的划分而定。
2. 养生
此处的“生”即是指“生活”。毋庸置疑,一个集中了各种情况的老人的综合性老年公寓应针对不同的老年群体,提供不同层次的养生服务。这样,不同的老年人就可以享受到更加灵活、多样,更加舒适、随心的养生服务了。譬如,对于那些处于初老期或能够自理、喜欢动手的老年人,可以为其提供厨房及厨具设施,甚至可以提供相应的服务网络,如菜市、超市为这些老人提供生活方便,满足老人的烹饪需求。当然,有一些服务是不分年龄、能力而需要为所有的老人都提供的,如安全保障、设施(设备)维护、家政服务、事务代理等。
在这方面,XX老年公寓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当问及“当老人提出需要什么时,你们是否就会立刻去买”时,那里的工作人员说:“其实并不需要老人专门提出什么,我们每天与老人相处,看到他缺什么东西时,就会主动去买,而不用老人时时刻刻提醒的。”我想,结合老人的意愿和需求,摒弃管理条文的束缚,当是老年养生服务的一个目标与追求。
3.养心
老年人在老年期时,会因机体的老化而导致身体健康的衰退,会因退休以及由儿女自立门户或是丧偶造成的空巢现象而导致人际关系的缺失,同时还会因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由于体力、智力等方面的原因而感到力不从心,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因而产生自卑感、无用感,也就是学者们所称的“生存的无意义感”“生存价值的迷失”……而这些都会造成老年群体的心理问题。总而言之,在失落、失望和孤独等各种负面情绪的夹击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需要我们持续关注并努力改善的一个重要方面。
养心服务是为解决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而展开的服务,其服务内容是不胜枚举、异常丰富的,如教育、交流、休闲娱乐等活动都可以归入其中。依笔者愚见,养心服务与前述的养身服务和养生服务并不是割裂开来的,而是三者处于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联系网络之中。老年人的身体强健了,生活充实了,其心理自然也就会健康的。我们在老年公寓参观时,5层自理区的几位老人正在活动区里乐呵呵地打麻将,还有的老人在悠闲地串门、去与别的老人交谈。举手投足之间,我们看到的是老人那发自内心的笑容,这便是养心服务成功的极好证明。
同时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养心服务不仅是老年公寓所应提供的服务,也是老人的家属与社会所应承担的职责。我在8层非自理区与一位89岁老人有过交谈,当称赞老人“您的儿子一定很孝顺” 时,爽朗的老人哈哈一笑,说:“他拿着我的钱,能不管我吗?”从老人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老人对其子女的些许不满与无奈。这引发了我的思考:人们如何在逐利的过程中做到不忽视家中老人的需求,尤其是心理方面的需求?要切切实实关注老年人的精神诉求,需要我们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4.经济——瓶颈?
据了解,XX老年公寓的最低收费标准是每人每月1500元,依据老人需要护理的程度不同而分为6个等级,价钱是逐级向上累加的。当问及“是否会给一些经济困难的老人减免价格”时,工作人员说如果确实有困难,政府会给予一定的补贴,不过很少。这里的“很少”,既是指政府补助的钱财数额很少,也是指受资助的老人数量很少。不过我认为,受资助的老人人数少并不是因为相关机构的审核标准何其严格,而是因为能够入住老年公寓的老人自身或老人的家属其经济实力就很雄厚,能够绰绰有余地承担起在老年公寓的开支。例如,在8层的非自理区,护理人员向我们介绍了一位已经不能下地行走的老人,这位老人来自青海,每月的退休金有五六千元左右;还有一位老人大半辈子都在北京工作,因其子女的工作地原因而将老人送到了XX老年公寓;另有两位老人是夫妻,退休前均为大学教授。应该说,有能力入住老年公寓的老人或其自身或其子女都属于中高收入人群。在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衡、人口贫富差距悬殊的背景下,两相对比,XX老年公寓的价位还是偏高的。这也就表露出了我国在面临老龄化社会时的一个重大问题——未富先老。这表明了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的矛盾;而具体到每一位老年人而言,这样的矛盾显得颇为直接与严峻。
我们知道,老年人正常的收入来源主要有离退休金、储蓄金额和其他收入。 不论在老年公寓的支出是由老人自己负担,还是由子女承担,对于大部分中低收入人群而言,都只能望洋兴叹而已。也许,这样的价位与老年公寓的市场目标有关,在我所查到的资料中,绝大部分都将老年公寓的服务对象定位为“中高层面的老年人”。商人逐利,无可厚非,但诚如一位创办老年公寓的企业家所说——“养老服务业目前还属于微利行业,比起盈利,养老服务业更注重的是社会效益。”应该说,在广大老年人收入普遍偏低的情况下,老年公寓的档次和价位在满足中高收入老年人的需求的同时,更应该符合广大中低收入老年人的承受能力和需求,“而不能片面追求规模与档次”。正如有的学者所言:“处理好老龄产业的盈利与福利的关系是发展老年公寓必须考虑的……发展老年公寓,必须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即老年公寓应具有“福利性事业、市场化经营”的特点。否则的话,高价位的老年公寓永远不能在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发挥出其应有的功效。
用社会学的观点来看,我们应当警惕在老年群体中出现孙立平教授所言的“断裂的社会”的现象:在断裂的社会中,以收入差距形式表现出来的社会两极分化会固化为一种社会结构。其中,社会阶层之间的边界固定化,各个社会群体或阶层之间的边界开始越来越清晰。具体到我们的讨论而言,或许“能否住得起老年公寓”将会或者已经成为了这种边界的外部标志。就此,一些开发商提出老年公寓可以进行低、中、高档分级,不过这样的话,居住条件之优劣又会成为老年群体中贫富不同阶层的分界标志。考虑到老年人特殊的心理特征,我们应充分尊重老人们的自尊心,让老年人能够度过有保障有尊严的幸福晚年。
除了老年群体内部的分化外,在老年公寓参观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另一种矛盾:护工工资低与工作难度大的矛盾。在与8层非自理区的一位护理人员交谈时,他告诉我,作为护理人员,他们12个小时换一次班;但作为临时工,他们的月工资仅为1200元,而且如果这个月是31天的话,那么第31天的工作是没有工资的。他有些怨愤地说:“你说委屈不委屈?……这样的工资,根本招不来人。”而我们社区的一位老人在家政服务市场所雇佣的一位侍候其起居的保姆,月工资有2000余元。于是,在我们指责护工的专业化水平低时,护工却正在抱怨他们的工资少。如此,恐怕会形成恶性循环,最终不利于养老服务的健康与长久发展。
5.总结
老年期被列为社会化的第四个阶段:在老年期,社会化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是身体机能、社会地位和声望的下降,疾病和死亡……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老龄人口在整个人口中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老年人的社会化问题因此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自古,我们国家就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敬老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在向现代化高速迈进的同时,我们不能也不应忽视了老年人这一群体的身心诉求。
作者为山西大学社会学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