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妹夫自杀是涉嫌调戏妇女,你还上这样的奏折,想让朕被笑话吗?
爱读金庸的朋友们当还记得,《书剑恩仇录》里,浙江陈阁老陈世倌,被说成是乾隆皇帝的生身父亲。
故事说的是,雍正生下个娃,是个女孩。正好当晚,陈家生了个儿子。当时还是皇子的雍正便请陈阁老把儿子抱来,福晋要看。到了之后,硬是把孩子给换了。后来奶妈不小心把这消息透露给了弘历,所以他六下江南,实际上省亲去了。
这当然是无稽之谈。
可小说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情节,乃因故事早已在当地流传。
为何要编排陈阁老,而不是其他人呢?
我估计着,大概因为他与雍正关系比较好,容易被人联系到一起吧。
今天来讲讲发生在雍正与陈世倌之间的一件事。
雍正二年十月初四日,陈世倌上了道奏折。
(乾隆剧照)
奏折是这样写的——
奏复戴思讷殉父实情。
缘思讷自幼失母,随父在京未尝一日暂离。少年幸得科第,每多自负,举动不免矜傲。其学问文章固无表表可称,即备员翰林六年,亦不过屡进屡退,非有才能出众,诚如圣谕一无可取。但其生平,为人未尝不汲汲于名利中,独至闻讣后一切身家货弃之度外。伊父在京所有遗资星夜尽寄伊兄,听其分拨,妻子在旁漠不一顾,惟决意欲随父于地下 。
奏复二字,可见之前已写过一封奏折,这里是回复皇上上次的批示。
那么,戴思讷是谁?
我查了下资料,很少。在一篇论文里,这样提到——
康熙四十六年(1707),在科举上一向寂寂无闻的苏州府军户后裔戴思讷考中进士,仕至翰林院编修。
另一点也可以确认,他是陈世倌的妹夫。
联系到奏折里说他少年及第,中进士在陈世倌之后四年,可以猜测,他们两人年龄是差不多的。到雍正二年,当在40岁左右。
戴思讷做官没有大成,却因自裁殉父而暴得大名。
于是陈世倌上奏,请求皇上给他“加恩节孝”或立祠旌表。
雍正收到奏折,少不得要让人调查一番,却发现,京城盛传戴思讷之所以自杀,乃因调戏妇女,被人告了,脱不了身。正好父亲也死了,于是自杀。
因此,雍正朱批,此人“一无可取”。
皇上都这样批了,陈世倌却不死心,他在第二封奏折——也就是我们引用的这封——里说,戴思讷这个家伙,确实没什么能力,文章写得不好,而且还自负矜傲,堕身名利之中。但他母亲死得早,从小跟父亲生活在一起,没有离开过。现在听到父亲死讯,他不顾老婆孩子眼巴巴,把父亲在京的遗产都寄给了哥哥,毅然追随父亲于地下。
(陈世倌剧照)
对于他的澄清,雍正是怎么回复的呢?
他是不是给了陈世倌面子?
看完朱批,发现,不但没有给面子,反而把他臭骂了一顿。
此举你大错了。少年人向后,凡如此等当着实警惕,不可草率。他人是倚仗不得的,惟求诸己好。朕怜尔之才情,念尔之根基,虽施恩之意在朕,承受之福在尔自为也。天难谌获罪于天,无所祷也。慎之一字,当以为终身事事诵。灯下随手批谕。
可见,雍正根本没有再提要不要给戴思讷建牌坊,反而教训陈世倌,做事太草率,明明争议这么大,还来替他请名节。
尽管雍正没有言明,实际上,就是在指责陈世倌开后门,帮着妹夫说话。如果他不是娶了你妹妹,你会这样尽心尽力?明明被我驳回去了,还来说说说,有什么好说的——我如果真给他建牌坊,还不被天下人笑死?
你这是害我啊——当然,这句雍正也没说。但如果不是很生气,他不会讲,念你如何如何。这是本来要处分你,但看在什么什么的份上,算了之意啊。
雍正还说,我是想提携你,可如果你自己不争气,像现在这样瞎搞,哪天我来个雷霆之怒,你也别怪我呀。
反正,做事就一个慎字,凡事要思前想后,别脑子一发热就写封奏折。
最后一句尤其有趣——
(雍正剧照)
灯下随笔批谕。
灯下可见是晚上,都说雍正很敬业,看来,他自己也颇以此自得啊,生怕别人不知道。
随笔二字,显示自己也没特意给你批,看到了就批一下。
然而,皇上一句话,大臣冷汗流。何况,劈头盖脸就来一句“此举你大错了”。陈世倌拿回奏折看过之后,怕是想死的心都有了吧。妹妹啊,对不住了,哥自己先保命要紧,你那傻老公,别再想着给他建牌坊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