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带你走黄河》---19【张家塔】
告别世外桃源孙家沟,返回三交镇留宿一晚,晚饭由当地朋友安排,照例有一番推杯换盏的酒聊。三交镇得名于北周时处于乌突、窟胡、定胡三县相交之地。又因地处通衢大道,“商贾往来,必出其途”,有冀、鲁、豫、秦、晋南、东路祁平太等地的客商驻地经商,鼎盛时期便是碛口镇繁荣时期,故而形成了一闻名全省、远及陕北、蒙南的商业重镇。
相聊甚欢,我们相约去周边探访一个古村落,试图寻找三交古镇遗留下的古人气脉,追忆往昔久远历史的烟雨蒙蒙。友人很快便锁定了离此17公里的张家塔村,虽说现在属方山县管辖,但却符合我们探访的要求。
友人解释道:“张家塔是一座始建于明末清初的砖瓦石木结构的民宅群,共三十六院。目前,村里还有依山就势筑墙合围而成的东南西北四大城门,有望风观战的梦楼,供奉祖先的祠堂。虽然村名叫张家塔,但最早的主人却姓赵,名叫赵山。赵家历经八代人,近两百年的努力建成了造型美观、结构独特的砖瓦石木结构民宅,成就了张家塔村昔日的辉煌和繁盛。”
夜很快便过去,清晨的山路上是我们忐忑的心在前行。太阳爬上山坡的时候,我们也到达村子的脚下。仰头看去,整个村庄呈扇形依山而建,格局紧凑,但却无法与友人描述中的宏伟壮观想符。一些彩云飘过,如被时光剥落的沧桑,在澄明的天空匆匆而过。也许正如我见到的所有古村落一样,岁月已经让它们渐渐远去,留下残缺的肢体摇摆在风中,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从残存的建筑我们可以看出三十六院为城堡式,四周围有高墙,东、南、西、北四道城门依稀可辨,每座城门都是两层结构,下有门洞,上有城楼,楼上可住人值守,遇外敌可关门防御。沿着布满沧桑的小径,穿行在长满衰草的街巷,伸手去触摸这些历史留下的痕迹,感知着岁月悠长的深厚积淀。
几乎整个上午,我们不停行走于岁月留下的或深或浅的痕迹中,寻找着这里曾经的辉煌。古庙、城楼、宅楼、宅门的梁柱及窗门,还有民间用具,家什均有雕花,柱石、石槽等都有雕刻。从低处到高处共有六层窑洞,每层要后退一节,厦檐挡日,但日照充足,青砖窑洞一院接着一院,对称性较强。所有的一切都令人感怀着一砖一瓦透露出的神秘气息,沉静在情感的回归与心灵的惋惜之中。
正午的阳光缩短了时光的影子,我们穿过岁月更替的木质影壁墙,古宅主人笑脸相迎。友人早已安排了午饭,我们将在这处古宅中吃一种叫做“熬菜”的当地饭食。
步入窑洞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一位慈祥笑脸的老人,老人家已经89岁高龄。问候过老人吉祥,我们静候窑内欣赏起“熬菜”的制作。女主人边忙碌边给我们介绍起来:“熬菜是俺们日常的吃食,其实简单着呢。先把准备好的土豆、南瓜、豆角、粉条、白菜等洗干净,然后下锅焖炖,约30分钟左右就可以吃了。”
女主人边说边做,不一会便将那一桌子的菜品放入了大锅,她用手背撩起垂下的发梢,又忙去另一个案板上摆弄起了金黄的玉米面,巧手翻飞,几个回合便捏成了大小均等的长形窝窝。炉火通红,飞扬的火舌舔着黝黑的铁锅,随着温度的升高,阵阵香味弥漫在窑洞中。
几乎是狼吞虎咽,我近乎贪婪地吃着久违的乡味。这样的场景也让我陷入一种怀旧的氛围并勾起对往日时光的追忆。我曾经想,我们的一生究竟应该怎样经营才是无憾的完美。
此刻,我静坐在这里静谧安然,开门便可推出蓝天白云,看到绿色原野,嗅到扑鼻清香。这种悠长的宁静,将所有的浮躁之气一点点褪去。细数时光在街巷缓慢划过,在柔软的视线下,朝送暮接时光的匆匆。那些纠缠于内心的所有欲望和现实之间达成了无限的平和,抚平所有的忧伤。
或许,这些只是自我的感悟,有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走在这些被岁月斑驳的古村落,在时光的悠远中触摸过往,只愿将所有的情绪在呼吸之间,把日子期盼成绚丽的绽放,诗意的栖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