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的自然笔记》-366【三道眉草鹀】
荒原不是鸟儿原有的依赖,但这里有着自然的天地,可以任由翅膀飞出自由的旋律
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鸟,形体普通,色泽朴实,如一位长着大众脸的人随处可见,无论是城市的公园,还是乡间的山丘、河岸,村庄边的房前屋后,只要有鸟的地方几乎都有他的存在。
他的名字叫三道眉草鹀,是略大于麻雀的棕色鹀,名字源于他醒目的黑白色头部图纹,如三道眉纹,所以得名。他是留鸟,广泛分布,只在冬夏迁徙于海拔高低不同的山岭与平原。
鸟类因季节而迁徙,是鸟儿远古遗传的基因,但随着进化的演绎,他们也如人类一样,有部分鸟儿选择了定居,比如我们常见的麻雀、乌鸦、飞行能力退化的雉类等,还有今天的主人公三道眉草鹀。
鸟类的生存取决于他们适应环境的能力。冬季的北方,气候寒冷,冰天雪地,自然界的许多生物进入“蛰伏”的冬眠状态。留下的鸟儿在这样的环境如何生存,是我们希望知道的故事。
我们行走在冬季的旷野,不时便可以看到站立枯枝的三道眉草鹀,他们相比夏季的时候,长出了蓬松厚实的羽绒,显出萌萌的样子,这便是他们适应环境的变化之一。变化的冬羽保持温暖,如我们冬季穿的羽绒服一样。随着温度的下降,他们还可以把羽毛变得蓬松,在羽绒中创造出容纳更多空气的“口袋”,使其具备更好的隔热能力,阻止身体热量散发。
他们在寒风中站立,我们不难看到那些裸露的纤细双腿,那么,他们又是如何保证体温不从腿部流失呢?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的腿上覆盖着粉红色鳞片,而且大多是骨头和肌腱,没有多余的组织,这使得腿部与外界的接触面积降到了最小。除此之外,他们更多的时候会蹲坐在树枝或岩石上,让羽毛更好的保护着腿脚。
冬季的三道眉草鹀还喜欢利用集体的力量,聚集几十只的群体取暖或觅食,提高了觅食的效率。
他们还进化了自己的消化功能,把植物残留在冬季的草籽或浆果等作为自己的食物,很好的转化为身体需要的热能。
他们选择在太阳升起的时候开始活动,充分利用太阳的温暖。阴天的时候他们便会减少自己的活动,因为他们懂得在寒冷的季节里,增加能量消耗是一件十分致命的事。所以他们在这一季节里不做一些浪费精力的事,比如保卫领地、唱歌和求偶、建造或维护巢穴等。
他们栖息在草丛中、矮灌木间、岩石背风的地方,利用自然界恩赐的一切抗衡着严冬的寒冷。他们还懂得利用人类的资源,生活在人类身边,利用人工水源获取必不可少的水资源。
不断的进化、完美自己,三道眉草鹀终于学会了定居所需要的一切技能。这样的技能也让他们迎来了春天的温暖,他们开始站立枝头,努力歌唱着春天的美好,尤其是善于歌唱的雄鸟,他那美妙动听的歌声,吟唱着生存的不易,讴歌着生命的精彩。
感谢您抽出
·
来阅读此文
大山也期待您的关注
这将是我坚持行文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