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立“印食官财”的造化之道(之一)“印...
古人立“印食官财”的造化之道(之一)
“印、食、官、财”所代表的含义,所含的人像、事像、物像,千千万万。但其中的关键,还是斯于造化之机,安身立命之道。
第一,源于万物的自性好恶;
《三命通会》上就说:“然生近乎身,克隔乎位,造化喜生恶杀,乃自然之理也”。
因为,好生恶死,都是物之天性。“生近乎身”,就是说:生我与我生的五行干支,距离得接近。
比如:以丙丁火五行为我,生我者是甲乙木,我生者是戊己土,在十天干的排列顺序上,甲乙木与戊己土离我这个丙丁火比较近。
“克隔乎位”,使克我者与我克者离得远,隔着一个五行。比如以丙丁火为我,我克者庚辛金,克我者壬癸水,离我比较远。也就是说,天干排列的自然顺序;或者说天干排列五行的自然顺序;如果生我的,我生的,距离自己较为接近;
而克我的,我克的,距离自己较远,这样的排列顺序,是符合万物造化“喜生恶四”之理而定的;比较符合天道、人道、与事理的。
不过,任何一个事理,都是有条件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就日干而言,你本身已经很旺,不喜再生,而喜我生;或者喜克,或者我克,这个时候,就不能再照搬了。
第二,源于阴阳匹配,利于造化;
《三命通会》中说:“中间阴阳从类,阴阳配合,各有至理存焉”。这里说阴阳从类与阴阳配合,皆有各自的道理与造化。
阴阳从类,指的是阴从阴类,阳从阳类,阴阳是两大类别。阴与阴是同类,阳与阳是同类,阴阳同类之理,其实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之理。
阴阳配合,如甲木与乙木阴阳相配,甲是阳木,乙是阴木,阴阳相配。丙丁火,阴阳相配。戊己土,阴阳相配之类,这是相配。
还有相合,也是一阴一阳,也属于阴阳相配。比如:甲、己相合,乙、庚相合,丙、辛相合,丁壬相合,戊癸相合等,都是阴阳配合。
其实,阴阳相配,还要一种情况,那就是只要一阴见一阳;或者一阳见一阴,都可以叫做阴阳配合。
只不过,这种阴阳配合方式,与前面说的阴阳配合,在人像、事像、联系的方式,会有区别而已。
五行相生相克,四大纲领,乃至通变十神等等,都离不开阴阳同类,阴阳配合之理,这是命法根源之理,千万不要小看这一句话。
生我,我生,如壬生甲、癸生乙,甲食丙、乙食丁,是阴生阴,阳生阳,阴食阴,阳食阳,为阴阳各从其类。
故甲喜壬生,死木滋死水中则多年不坏;不喜癸生,死木被雨水淋漓,不逾年则朽。因为,活水不会生死木。甲喜食丙,以丙能制庚杀,而甲始得安其身;不喜食丁,以丁能伤官(辛也),而甲木不得成其材(无辛修剪)。以其义也。
这段话讲的是阴阳同类之理,讲的是相生的阴阳同类之理,也就是说五行相生法则宜同类,最好是各同其类。并且举出甲木为例。
甲木为阳,则喜阳水之生,也喜欢生阳火。而我们则可以举一反三呢。那乙木是阴木,则喜阴水之生,也喜欢生阴火。
我们自己动脑筋想一想,为什么五行相生喜阴阳同类呢?如果是我生的,是食神,是吉神,好理解。生我的阴阳同类那是偏印,为什么还喜来生呢?
打个不是很恰当的比方,说到正、偏印,不管是正印还是偏印,都代表知识文化,都代表着我学习的内容,代表我想学、我能学、对我有利的内容。
那正印代表的是什么?正规的,科班的,按部就班的,一步一个脚印的,比如到学校去上学,在学校里面老师所传授的,教科书上面的这些内容,这些知识,就是正印。
偏印是什么?除此正印之外的知识全都是偏印,不是教科书上来的,不是在学校里面学到的,就是偏印了。
代表的是什么?爱好嘛,非专业的、艺能的、生活中的智慧、实践获得的经验,这个大家都喜欢,与人的天性比较吻合。
比如,我们读小学、初中,高中,课堂上所学的东西,未必尽喜欢教材上面的那些东西,但是在教材之外的呢?
例如,小说、诗歌、散文这些,大部分人都喜欢。我们读大学了,甚至大学毕业以后参加工作了,我们所喜欢学习的是自己的本行、本专业知识?还是专业知识以外的知识?恐怕大部分人,心理最感兴趣的,往往多是专业知识之外的内容。一来,这些东西枯燥,二来,无法处理自己情感关系。
但是,为什么人们还是说,印喜正,不喜偏呢?这就是就事理的另外一个方面所言的。
因为,任何一个人如果要安身立命,那么正印对你来说,就是最为恰当的东西。你想,即使在现代社会,如果你没有了正规的学历,恐怕即使才高八斗,也会处处碰壁。
在古代,如果你想当大官,不是进士出生,那也比登天还难,会被别人瞧不上,看不起。
再说,正印为母,对自己的付出、关心,皆出自真心诚意;无私又无怨无悔,既爱又不是溺爱,利于自己良性成长,当然,正印胜过偏印。
这里的关键,还是一个造化问题。比如,甲木作为死木,喜欢偏印;但是,不是所有的甲木都是死木,如果甲木得令、有根,就是活木,那就喜欢癸水了。
其实,甲乙之木,是这个理,同样的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也是一个道理,看造化需要的条件,是否需要顺着自己的自性。(待续)
何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