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探微(159):无所适从——释“从”(從)

本文约8800字,阅读约需要18分钟


汉字探微

(159)

无所适从——释“从”(從)

朱英贵

“无所适从”这个成语源自《左传·僖公五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意谓不知怎么办才好。其中的“适”是往、归向的意思,而“从”字原来也可以写作“從”,既有听从的意思,也有跟从的意思,意思是不知听从或跟从哪一个才好。本文就来谈谈这个“从”(從)字。

一、“从”(從)字的字形解读及造字本义

从上图可以看出,“从”(從)字的甲骨文字形,或作从二人相随(第一、二个字形/方向可左可右),表示跟随;或作从“彳”、从“从”(第三个字形),“彳”为道路(半边“行”),表示行走,字形也像二人前后相随的样子。

“从”(從)字的金文字形,或作从二人相随(第一个字形),或作从“止”、从“从”(第二个字形),或作从“辵”、从“从”(第三个字形)。“止”、“彳”、“辵”都表示行走的意思,可见金文跟甲骨文的构字理据相同。

“从”(從)字的战国文字,仍然是或作从二人相随(第一个字形),或作从止、从“从”(第二个字形),或作从辵、“从”(第三个字形)。“止”、“彳”、“辵”都表示行走的意思,可见也跟甲骨文、金文的构字理据相同。

“从”(從)字的篆文则分作二字,一为从二人的“从”(第一个字形),一为从“辵”、从“从”的“從”(第二、三个字形)。实者“从”为初文,“從”为后起字。

隶书则或作二人的“从”(第一个字形),或将“辵”合并为“辶”(第二个字形),或将“辵”离析为“彳”、“止”(第三个字形),其形构之意并无不同。

正体楷书则取“彳”“止”分开的“從”形,《康熙字典》中有异体“从”字,简化汉字本着字形从简的原则又回归到初文“从”字的形体。

《说文解字》卷八从部:“从,相聽也。从二人。凡从之屬皆从从。”

许慎解释的意思大致为:“从”,就是要听从对方(“相”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施为,并非互相之意)。它是个会意字,其字形使用两个“人”来会意。大凡跟“听从”意思相关的字都可以用“从”作表意偏旁。

《说文解字》卷八从部:“從,隨行也。从辵,从从,从亦聲。”

许慎解释的意思大致为:“從”,就是跟随前往的意思。它的字形采用“辵”与“从”两个构件会意,同时“从”也作声旁,是个“亦声”(会意兼形声)字。

可见,《说文解字》中“从”与“從”是字形各异、字义有区别的两个字,“从”字侧重在听从,“從”字侧重在跟从。其实,听从与跟从虽然意思有别,但也是有内在联系的,听从者必然跟从,跟从者岂能不听从。因此把这两个字当作一个字来处理是有字形字义上的渊源的:从字形上看,“从”为初文,“從”为后起字;从字义上看,古代文献中的“從”侧重表示跟从的初始义,而“从”侧重表示听从的引申义。本文下面谈“从”(從)字的字义演变则将其作为一个字来对待。

    二、“从”(從)字的字义演变源流

“从”(從)字的构字理据与造字本义就是跟从或跟随。例如:“从孙子仲,平陈与宋。”(《诗·邶风·击鼓》)再如:“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唐·杜甫《石壕吏》诗)又如:“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狼》)

由此造字本义可以引申出多方面的引申义来:

其一,表示随从的人。例如:“齐子归止,其从如水。”(《诗·齐风·敝苟》)再如:“倾山尽落,其从如云。”(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又如:“水南山人又继往,鞍马仆从塞闾里。”(唐·韩愈《寄卢仝》诗)

由此又可以引申出如下几方面的引申义:

一是表示从死,殉葬。例如:“谁从穆公?子车奄息。”(《诗·秦风·黄鸟》)“从穆公”就是跟从穆公去死为他殉葬的意思。

二是表示从嫁,陪嫁。例如:“昔秦女嫁晋,从文衣之媵,晋人贵媵而贱女。”(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议对》)这段话的意思是:从前秦国的国君把女儿嫁给晋国公子,随从陪嫁女都穿着彩衣、打扮得很漂亮,结果晋人看重陪嫁的女子而看不起君王的女儿。这当中的“从”就是随从陪嫁的意思。

三是表示从夫,已嫁。例如:“三女有从,二男知教。”(唐·韩愈《河南府法曹参军卢府军夫人墓志铭》)其中“三女有从”意谓三个女儿都有了丈夫,已经出嫁。

其二,表示使跟从,带领。例如:“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史记·项羽本纪》)再如:“文帝中年,感惟前后无益于边,乃赫然发愤,遂身贯戎服,新御鞍马,从六良家材力之士,驰射上林,讲习战阵。”(汉·荀悦《汉纪·武帝纪六》)又如:“王尝从人止大石上,命作羹。从者白无水,王以剑击石,出水,今竹王水是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温水》)

由此又可以引申出如下几方面的引申义:

一是表示引导者,先导。例如:“宁戚欲见桓公,道无从。乃为人仆,将车宿齐东门之外。桓公因出,宁戚击牛角而商歌,甚悲。桓公异之,使管仲迎之。”(汉·刘向《列女传·齐管妾婧》)

二是表示往就,到。例如:“景公夜从晏子饮,晏子称不敢与。”(《晏子春秋·杂上十二》)再如:“故权贵之家,虽咫尺弗从也;知道之士,虽艰远必造也。”(晋·葛洪《〈抱朴子〉序》)又如:“朝夕相从,笑谈不了。”(明·夏桂洲《四边靖·白鸥园漫兴》套曲)

三是表示聚合,归属。例如:“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庄子·渔父》)再如:“择其可行者与可去者或可留存者,各以其类相从,置簿录上,以备他日采择。”(《续资治通鉴·宋孝宗干道五年》)

其三,表示“次,副”的意思。例如:“月满如规,从夜则亏;槿荣于枝,望暮而萎。”(《北史·魏收传》)再如:“共犯罪者’,谓二人以上共犯,以先造意者为首,余并为从。”(《唐律·名例·共犯罪造意为首)又如:“国子馆学生三百人,皆取文武三品以上,及国公子孙从三品已上曾孙补充。”(唐·韩愈《请复国子监生徒状》)

由此又可以引申出“堂房亲属”的意思,例如:“伏蒙示《文武顺圣乐辞》、《天保乐诗》、《读蔡琰〈胡笳辞〉诗》、《移族从并与京兆书》。”(唐·韩愈《上襄阳于相公书》)再如:“且柳氏号为大族,五六从以来,无为朝士者,岂愚蒙独出数百人右哉?”(唐·柳宗元《与杨京兆凭书》)又如:“夫人,吾从女兄也。”(宋·曾巩《夫人曾氏墓志铭》)

其四,表示追逐。例如:“夏师败绩,汤遂从之。”(《书·汤誓》)孔传:“从,谓逐讨之。”再如:“祝聃射王中肩,王亦能军。祝聃请从之。”(《左传·桓公五年》)杨伯峻注:“从之,谓追逐之也。’

由此又可以引申出“追求”的意思,例如:“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秦风·蒹葭》)再如:“捐衰色,从嬿婉。”(《文选·张衡〈西京赋〉》)李善注:“《韩诗》曰:嬿婉之求。”

其五,表示听从,顺从。例如:“或从王事,无成有终。”(《易·坤》)孔颖达疏:“或顺从于王事。”再如:“父母于子,东西南北,唯命之从。”(《庄子·大宗师》)又如:“管仲下命如流水,使民从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书记》)又如:“与之进,敢不勉;与之退,敢不从。”(唐·韩愈《上贾滑州书》)

由此又可以引申出如下几方面的引申义:

一是表示和顺,安顺,指各安其位、各守其职的局面或秩序。例如:“昭子即位,朝其家众,曰:‘竖牛祸叔孙氏,使乱大从。’”(《左传·昭公五年》)陆德明释文引服虔曰:“使乱大和顺之道也。”杨伯峻注:“从,顺也。谓其乱重要之顺道也。”再如:“君子入官有此六者,则身安誉至而政从矣。”(《孔子家语·入官》)又如:“神鸟者,赤神之精也……鸣中五音,肃肃雍雍。喜则鸣舞,乐则幽隐。风俗从则至。”(《宋书·符瑞志中》)

二是表示如意,顺遂。例如:“吉,则史韇筮,史兼执筮与卦以告于主人,占曰从。”(《仪礼·少牢馈食礼》)郑玄注:“从者,求吉得吉之言。”再如:“义胜欲则从,欲胜义则凶。”(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封禅》)又如:“故其候有从、逆……之变,其法皆不同。若厥阴用事,多风,而草木荣茂,是之谓从;天气明洁,燥而无风,此之谓逆。”(宋·沈括《梦溪笔谈·象数一》)

三是表示任凭,听凭。例如:“为月窗从破,因诗壁重泥。”(唐·项斯《题令狐处士溪居》诗)再如:“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向谁家?”(宋·蒋捷《霜天晓角·折花》词)又如:“从人笑我愚和戆,潇湘影里且妆呆。”(元·鲜于枢《八声甘州》套曲)又如:“两段姻缘,各从其便。”(《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

其六,表示从事,参与。例如:“君之外臣至(郤至)从寡君之戎事,以君之灵,间蒙甲胄,不敢拜命。”(《左传·成公十六年》)再如:“是犹贯甲胄而入宗庙,被罗纨而从军旅,失乐之所由生矣。”(《淮南子·主术训》)又如:“初,君从进士试,屡不中。”(宋·曾巩《故太常博士吴君墓碣》)

由此又可以引申出“采取某种方式或方法”的意思,例如:“君子重德薄刑,赏宜从重。”(汉·班固《白虎通·考黜》)再如:“自晋来用字,率从简易。时并习易,人谁其难?”(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练字》)又如:“又替他纠合同年,在各衙门恳求方便,蒯公遂得从轻降处。”(《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

其七,表示经由,经过。例如:“今河所从,去大陆远矣,馆陶北屯氏河,其故道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浊漳水》)再如:“「世传仁祖一日行从大庆殿,望见有醉人卧于殿陛间者。”(宋·蔡绦《铁围山丛谈》卷一)

由此又可以引申出如下几方面的引申义:

一是用作介词,相当于“在,由”,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例如:“晋灵公不君……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左传·宣公二年》)再如:“勾践伐吴,霸关东,从琅玡起观台,台周七里,以望东海。”(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越地传》)又如:“恒大司马病。谢公往省病,从东门入。”(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

二是用作介词,相当于“自”,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例如:“先生之寿,从今以往者四十三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再如:“从今有雨君须记,来听萧萧打叶声。”(唐·韩愈《盆池》诗之二)又如:“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宋·苏轼《石鼻城》诗)

三是用作介词,相当于“向”,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对象。例如:“越国洿下,水旱不调,年谷不登,人民饥乏,道荐饥馁,愿从大王请籴。”(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再如:“时有女子从康买药,康守价不移。”(《后汉书·逸民传·韩康》)又如:“樊绍述既卒,愈将铭之,从其家求书。得书,号《魁纪公》者三十卷。”(唐·韩愈《樊绍述墓志铭》)

四是用作介词,相当于“根据,依照”,介绍动作行为发生时凭藉的事物或依据。例如:“若能入火取锦者,从所得多少赏若。”(《列子·黄帝》)再如:“圣人从外知内,以见知隐也。”(《淮南子·说山训》)又如:“计六斗米,用水一斗,从酿多少,率以此加之。”(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笨曲并酒》)

五是用作副词,相当于“就,随即”。例如:“长恶不悛,从自及也。”(《左传·隐公六年》)杨伯峻注:“从,随从,犹今言跟着,表时间之速。王引之以为当作徒,不可从。”

六是用作副词,相当于“从来”。例如:“这个就是说书的一片道学心肠,却从不曾讲着道学。”(《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再如:“我家从没有人敢做这样事。”(《儒林外史》第九回)

七是用作连词,相当于“因而”。例如:“空林衰病卧多时,白发从成数寸丝。”(唐·刘言史《病僧》诗之二)再如:“迨及属纩,尽力营大事,一如少峰公。从称贷既广,竭力以偿,凡十年未尝一饱食一暖衣也。”(清·王夫之《显考武夷府君行状》)

其八,的古字,意谓直向,南北曰从,东西曰横。例如:“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诗·齐风·南山》)再如:“有物于此……日夜合离,以成文章。以能合从,又善连衡。”(《荀子·赋》)杨倞注:“从,竖也。”梁启雄简释:“从借为纵;衡借为横。”又如:“广从六里。”(《战国策·秦策二》)鲍彪注:“横度为广,直为从。”

由此又可以引申出如下几方面的引申义:

一是表示合纵的意思。例如:“诸侯言从者曰‘从成必霸’;而言横者曰‘横成必王’。”(《韩非子·忠孝》)再如:“山东之从,时合时离,何也哉?”(《战国策·魏策四》)又如:“秦王深居不得近,从破衡成欲谁信。”(金·元好问《天门引》)

二是表示放纵的意思。例如:“敖不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曲礼上》)陆德明释文:“从,放纵也。”再如:“目之所好,不可从也。”(晋·葛洪《抱朴子·酒诫》)又如:“富而能约,不从以败礼;贵而能戒,不恫以好逸。”(宋·曾巩《王制二》)

三是表示纵然的意思。例如:“从其有皮,丹漆若何?”(《左传·宣公二年》)杨伯峻注:“从同纵,让步连词。言纵令有皮,但丹漆难给,将若之何。”

根据上面对“从”(從)字的字义演变过程的梳理,现将“从”(從)字字义的发展脉络简示如下(示意图中的横直线表示字义之间的先后演变关系):

三、含有“从”(從)字文化含义的相关成语

含有“从”(從)字的成语比较丰富,其中“从”(從)字的文化含义也是多种多样,下面分别列举一些。

其一,成语中的“从”(從)字表示跟从、跟随的意思,例如:

云集景从——如云聚合,如影随形。比喻声势浩大,响应迅速。源自汉·贾谊《过秦论》:“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无所适从——适:归向;从:跟从。不知听从或跟从哪一个好。指不知怎么办才好。源自《左传·僖公五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语见宋·姚宽《西溪从语》卷上:“源殊派异,无所适从。”

轻车简从——行装简单,跟随的人少(多指有地位的人)。语见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八回:“他就向县里要了车,轻车简从的向平阴进发。”

何去何从——去:离开;从:跟随。离开哪儿,走向哪儿。多指在重大问题上选择什么方向。语见战国·楚·屈原《卜居》:“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

风行草从——比喻有声望者的言行影响世态俗情。同“风行草偃”。语见《后汉书·郎顗传》:“故《周南》之德,《关雎》政本。本立道生,风行草从,澄其源者流清,溷其本者末浊。”

从风而服——从:顺从;服:服从。象顺风倒下一样就迅速服从了。语见《战国策·秦策一》:“山东之国,从风而服。”

其二,成语中的“从”(從)字表示聚合、归属的意思,例如:

以类相从——指按其类别各相归属。语见《荀子·正论》:“故象刑殆非生于治古,并起于乱今也。治古不然,凡爵列、官职、赏庆、刑罚皆报也,以类相从者也。”

择善而从——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源自《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枝附叶从——枝叶附从于树干。比喻依附的部属。语见《文选·陈琳》:“丞相(指曹操)衔奉国威,为民除害,元恶大憝,必当枭夷,至于枝附叶从,皆非诏书所特禽疾。”

枝附影从——枝条附着树干,影子随从形体。比喻追随模访。语见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自桓麟《七说》以下,左思《七讽》以上,枝附影从,十有余家。”

其三,成语中的“从”(從)字表示追随、追求的意思,例如:

从恶如崩——指为恶如山崩那样容易。语见《国语·周语下》:“谚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从善如登——指为善如登山那样不易,比喻学好很难。语见《国语·周语下》:“谚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韦昭注如登,喻难;如崩,喻易。”

从善如流——从:听从;善:好的,正确的;如流:好象流水向下,形容迅速。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语见《左传·成公八年》:“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

从一而终——丈夫死了不再嫁人,这时旧时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语见《周易·恒》:“曰妇人贞洁,从一而终也。”

凫鹤从方——指野鸭和鹤各从其所属的品类。比喻顺其自然行事。语见《宋书·孔觊传》:“伏愿天明照其心请,乞改今局,授以闲曹,则凫鹤从方,所忧去矣。”

各从其志——从:听任;志:志向。各人执照各人的意志行事。语见《史记·伯夷列传》:“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

投笔从戎——从戎:从军,参军。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源自《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杖履相从——指追随左右。源自宋苏轼《和》之七:“门生与儿子,杖履聊相从。”

革旧从新——旧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现泛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同革故鼎新”。语见《魏书·食货志》:“今革旧从新,为里党之法,在所牧守,宜以喻民,使知去烦即简之要。”

其四,成语中的“从”(從)字表示从事、参与的意思,例如:

比类从事——比:比照。其它类似的情况按照这种精神办理。语见《汉书·文帝纪》:“它不在令者中,皆以此令比类从事。”

便宜从事——指可斟酌情势,不拘规制条文,不须请示,自行处理。语见《汉书·循吏传·龚遂》:“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

草率从事——草率粗枝大叶,敷衍了事。马马虎虎就处理了。形容办事不认真。语见清·赵翼《廿二史札记·新唐书本纪书法》:“欧公本纪,则不免草率从事,不能为之讳也。明初修史时,即据其成文编入,不复彼此互订,以归画一,亦可见其草率从事也。”

军法从事——按照军法严办。语见《汉书·王莽传》:“敢有趁灌犯法,辄以军法从事。”

从宽发落——发落:处分,处置。指处罚从宽,轻予放过。语见明·李贽《与周友山书》:“想仲尼不为已甚,诸公遵守孔门家法,决知从宽发落、许其改过自新无疑。”

其五,成语中的“从”(從)字表示自、由、在等介词意思,例如:

从壁上观——壁:壁垒。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多比喻站在一旁看着,不动手帮助。语见《史记·项羽本纪》:“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从长计议——用较长的时间慎重考虑、仔细商量。源自《左传·僖公四年》:“筮短龟长,不如从长。”语见元·李行道《灰阑记》楔子且待女孩儿到来,慢慢的与他从长计议,有何不可。”

从天而下——比喻出于意外,突然出现。源自《汉书·周亚夫传》:“直入武库,击鸣鼓。诸侯闻之,以为将军从天而下也。”又作“从天而降”。

从中作梗——梗:阻塞,妨碍。在事情进行中,设置障碍,故意为难。语见清·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是以粮道必应酬将军者,畏其从中作梗也。”

祸从天降——降:落下。比喻突然遭到了意外的灾祸。语见《旧唐书·刘瞻传》:“咸云宗召荷恩之日,寸禄不沾,进药之时,又不同义,此乃祸从天降,罪匪己为。”

喜从天降——喜事从天上掉下来。比喻突然遇到意想不到的喜事。语见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三折:“贵脚踏践地,使下官喜从天降。”

言出祸从——话一出口,祸患随之而来。语见《后汉书·宦者传论》:“虽忠良怀愤,时或愤发,而言出祸从,旋见拏戮。”

病从口入——疾病多是由食物传染。比喻应该注意饮食卫生。语见晋·傅玄《口铭》:“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祸从口出——灾祸从口里产生出来。指说话不谨慎容易惹祸。语见晋·傅玄《口铭》:“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从头到尾——从开头到结尾。指某件事物的全过程或全部内容。语见《朱子全书·孟子三》:“是金声底,从头到尾只是金声;是玉声底,从头到尾只是玉声;是丝竹之声,从头到尾只是丝竹之声。”

过从甚密——过从:交往,来往。相互往来很多,关系密切。

其六,成语中的“从”(從)字表示听从、服从的意思,例如:

唯命是从——是命令就服从,不敢有半点违抗。语见《左传·昭公十二年》:“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将唯命是从,岂其爱鼎?”

文从字顺——从:服从,顺从;顺:通顺。指文章通顺。语见唐·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文从字顺各识职,有欲求之此其躅。”

言听计从——听:听从。什么话都听从,什么主意都采纳。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源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

执意不从——执:坚持;意:意见;从:依从。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依从别人的意见。语见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你若执意不从,惹他性起,一时翻过脸来,骂一顿,打一顿,你待走上天去。”

鸡尸牛从——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源自《战国策·韩策》:“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

其七,成语中的“从”(從)字表示依照、按照的意思,例如:

从俗浮沉——顺着世俗或浮或沉。指能够随着世俗或时势的变化而变化。语见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感。”

从俗就简——依照通俗的做法,以求简易。语见宋·周辉《清波别志》卷下:“今士人有作一二十字简帖,必旋检本,模仿笔画,从俗就简。”

从心所欲——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语见《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力不从心——心里想做,可是力量够不上。语见《后汉书·西域传》:“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诸国力不从心,东西南北自在也。”

恶恶从短——比喻对人所做的坏事,不十分苛责。源自《公羊传·昭公二十年》:“君子之善善也长,恶恶也短,恶恶止其身,善善及子孙。”

善善从长——善善:褒扬美德;从长:源远流长的意思。原指褒扬美德,源远流长,用来比喻吸取别人的长处。源自《公羊传·昭公二十年》:“君子之善善也长,恶恶也短;恶恶止其身,善善及子孙。”

其八,成语中的“从”(從)字表示镇静、舒缓的意思,例如:

从容不迫——从容:不慌不忙,很镇静;不迫不急促。不慌不忙,沉着镇定。源自《旧唐书·刘世龙传》:“而思礼以为得计,从容自若,尝与相忤者,必引令枉诛。”

从容就义——就义:为正义而死。无所畏惧地为正义事业而牺牲。语见宋·朱熹《近思录》:“感慨杀身者易,从容就义者难。”

从容应对——从容:舒缓,悠然。不慌不忙地应付答对。源自明·李贽《焚书·杂述·豫约》:“有问乃答,不问即默,安闲自在,从容应答,不敢慢之,不可敬之。”

从容自若——从容:不慌不忙,很镇静;自若自在,如常,保持原样。不慌不忙,沉着镇定。语见《旧唐书·刘世龙传》:“而思礼以为得计,从容自若,尝与相忤者,必引令枉诛。”

家道从容——指家庭生活条件充裕。语见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三:“常说有个旧仆金荣,乃是信义的人,现居镇江吕城,以耕种为业,家道从容。”

其九,成语中的“从”(從)字表示纵向、直向的意思,例如:

合从连衡——从,通“纵”;衡,通“横”。指联合抗敌。源自《战国策·秦策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

相关链接:

 汉字探微(158):百年树人——释“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