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宝丽 | 感恩遇见
“你的这篇文章,选材典型,文笔不错,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有机会可以投稿……..”刘老师说。
“ 你的文章立意不错,可生活气息太浓,缺少对意境的渲染…….”文老师意犹未尽,指着电脑桌面的文稿对我侃侃而谈。
听听,同一篇习作,点评大相径庭吧!前者包容、肯定、激励;后者呢,可谓一针见血,言词犀利。此景尤如“过山车”,刚才我还热血沸腾,转瞬便沮丧透顶。不过,习惯就好!邂逅两位坚守乡村教育战线的文学前辈,与他们共处一室,零距离得到他们的指点令我倍感荣幸。
初识文老师,感觉他有点“老学究”的风度,朴素的穿着,彬彬有礼的言辞,见面就是一句热情的“你好”,瞬间打破我这个“新人”与他相处的尴尬。
他是一位资深语文老师,文笔不错,山水游记、现代诗歌、精美散文等各类佳作屡屡见报。他本人也常常会在闲聊之际给同行炫耀自己的成果:XX作家协会特邀他当专职作家了,哪家文化宣传要为他出书了……真是羡煞旁人。
他,临近花甲之年,虽自诩为被遗弃的“空巢老人”,可精神矍铄,生活简朴。军绿色的外套,洗的发白的牛仔裤似乎成了他的“工作装”。每当有了得意诗作,他就会当着众同仁的面激情诵读,且边读还边不忘自赏地夸耀:“看看,这词用词多么精准,意境多么优美.......”好一个“爱显摆”的“自恋狂”!
文老师不光爱炫耀他的文章,提及他的优秀儿女,也常赞不绝口。记得刚与他混的面熟,随口问他的儿女现在在干什么,只见他按耐不住满心的自豪和喜悦,嗖地从座位上站起来,几步跨到办公室正中央立马绘声绘色描述起一双儿女的成长历程、似锦前程。女儿的工作单位多么高大上,孙女都到哪儿演节目了,儿子都游历了哪些国家.......不过,有时他也不免落俗,茶余饭后闲聊之际也会不顾不管向我们倾诉他家儿媳的“不是”,偶尔也会张家长李家短的评论某某教子偏执,文化品味低俗。当然,洗耳恭听他对习作的知性见解,我的确受益匪浅。
他教学勤勉,四十余载扎根教坛仍活力满满。班级群里时常会收到他精选的美文佳作,他鼓励学生要多读书,勤动笔,提醒家长要及时监督。每次习作前的下水作文,他总能选择新颖的切入点,给学生贴切的引导。瞧瞧办公桌上,堆积如山的练习册;听,早读课上,他又在不厌其烦的劝导“油盐不进”的张同学了:“XX,瞧你长得玉树临风,脑瓜又聪明,要是学习再上点心,一定会学有所成。XX,你是我们的种子选手,小六检测成绩位居全县前列,老师真心希望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他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倾情用心,诙谐,感人。
邂逅文老师,惊叹于他对待工作的热情和激情。文如其人,每每拜读他的作品,总给人心旷神怡、积极奋进之感。“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他,真是我学习榜样!
“花开并蒂世已希,恰逢二师当珍惜。”博古通今、文化底蕴丰厚的刘老师也是我支教历程有幸遇到的又一位文学大师。暑期教师师德讲堂上一首《道德经》诵读和讲解,一下子冲刷了我对乡村语文教师的定义。他古典文学底蕴丰厚啊!
初读刘老师的文章,就让我这个有三分钟热度的文学发烧友“感冒”。他文笔朴实,生活阅历丰富,感情细腻,写起人物传记信手拈来,很有烟火气息。听,他笔下的父亲,“亲手持锹,和泥,翻搅,成型,起锹。那泥在锨头呈块状,被父亲轻轻送到房顶,竟然一滴不漏。敏捷、干练、在行,父亲的“表演”赢得了一片赞叹。”用词精准,栩栩如生,就毫无此类生活经验,不曾目睹实况的年轻读者眼前都会浮现一位精通庶务的父亲形象。难怪他的大作屡次“霸占”各大公众号的头条!他可谓名副其实的“习作大师”,他的习作完全可以和老百姓钟情的反映普通人平凡生活的“百家碎戏”相媲美。
刘老师谦逊、好学,对中学语文教学一丝不苟。听说自凤师毕业后他曾多年身处毕业班语文课堂,且长年蝉联学科统考前列。按常理,副高职称早已评定、各类殊荣早已收入囊中的“教授”,完全可以倚老卖老,选个轻松、无压力的岗位打发岁月。可他依仗对语文的激情,依旧执着地坚守在三尺讲坛,书写着人生的精美华章。前几天,他的一节人物传记习作讲评示范课,让我这个“门外汉”大开眼界。精准的导学目标,生动、形象的写法指导。他以自己下水作文中的精彩片段为例,引导学生学习人物传记的特点及方法,指导学生掌握人物传记的写作要领。讲评中,他不仅生动的展示了学生习作中的选材亮点,写作误区,更与学生一起讨论选材是否恰当,结构是否合理,语言是否得当……课堂上,理论与实践完美契合!他的课堂,用语诙谐、生动,紧紧地抓住了中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整堂课亮点纷呈,师生配合默契,学生收获满满。
人常说“文风缘于人品”,朴实的人不说客套话,谦虚的人不说大话。虽然,我与刘老师共事时日不多,而且,初来乍到的我也多是有求于他。可无论是搭伴骑行上班路上的照顾,还是写作路上的提携,他都是尽心尽力。求他把关的稿件,他总是用心修改、润色。有时候,看他修改的文章,虽然只是几个词或者几句话的增补删减,可对于整篇而言却堪称点睛之笔。有他指导,我最近的习作增色不少。
人常说“遇良师而不学乃人生之憾事。”总之,邂逅两位文学前辈,得到他们的亲自指点,实乃我支教之行之荣幸。借力快速成长,方可不负天赐良机,勤能补拙、不断学习,我在不时地鞭策自己。
感恩遇见,感谢两位前辈!
亢宝丽,长期从事基础教育工作,喜欢用拙笔记录平凡生活的点滴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