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尝试冒险,可是一点都不勇敢

生活中的选择,就像是考试中的单选题,当面对熟悉且有把握的试题时,可以毫不犹豫的做判断,选答案。但是,有些选择题是我们不熟悉、没有掌握好的知识点,面对这样的选择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衡量、去筛选。而且,选择的还不一定是标准答案。

面对中年危机的焦虑,个人发展的瓶颈,以及疫情期间带来的思考,经过两周的焦虑和衡量,最后终于下定决心,离开这个已经工作了近五年半的单位,为了家人更好的生活,为了职业上新的发展,远离家人,从一个熟悉城市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开始新的征程、新的冒险。我不知道这个选择是否正确,就像我不知道在做我不会的选择题时,纠结了好长时间确定的那个选项,是不是标准答案一样。诚惶诚恐、惴惴不安的写下了给出了自认为正确的选项,给我勇气写下答案的是家人的支持、以及对于未来的期待。

                      必须的选择

对于在体制内的人来说,一辈子在一个单位工作,似乎一点都不新鲜。长期在一个单位工作带来的身份认同和形成的稳定关系,可以让一个人习惯当前稳定的状态。而稳定往往就代表着安全感,每天甚至不用想都知道需要干什么。这种对于生活的确定性确实挺有诱惑力,憧憬小富即安的人,对于这样的安稳应该也挺向往的吧。当然,我也不例外。我自认也不是一个喜欢冒险和折腾的人,对于冒险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可能带来的损失,不自信有足够的勇气、能力去面对。如果原单位可以让自己看到更多变好的希望,可能都不会选择离开。对于一个自己还算满意,甚至之前境况最差的时候,都选择留下来的单位,为什么现在却想着离开,甚至有的时候一刻都不想待。主要的有三个原因吧。

首先是看不到希望,不能获得更多的支持,甚至感觉到被压制。生活最大的动力就是希望。无论在哪儿,当你看不到有变更好的希望时,这个地方无论看起来多么美好,都很难阻挡一个人想要离开。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个组织,个人的离开,都不会影响它的继续发展。可是,对于个人来说,不能得到公平的对待,没有通畅的职业发展渠道,制度化的规范规则流于形式,甚至只是服务于少部分人的时候,个人很难有继续留下的理由。

其次是疫情。这只今年出现的最大的黑天鹅事件,一下打破了很多人的生活节奏和思想状态,让原本本来还可以将就着生活的状态,瞬间呈现出了本来面目。没有稳定的上班时间,工资不能按时发放,让人马上就看到了生活的本质,当危机来临的时候,没有足够维持生活的储备,生活突然变得有些苦涩。而现在的工作,好像在未来可以预见的三五年内,没办法让我为生活储存更多的保障,为家人提供更多的安全。留下来,生活当然可以继续,但是,会显得有点艰难。不想再这样,想改变。或许可能会更糟,或许有机会更好。但是,如果不主动求变的话,现状肯定会更糟,至少心理状态会更糟。我不掩饰自己对于更好生活的追求。

一天值班的时候,我坐在办公室,望着门口的操场。各种颜色和形状的车就停在办公室前的操场上。那么多车,没有一辆是自己的。而自己从小最大的一个梦想就是能拥有自己的一辆车。身边的同事、朋友都已经买了车。这让我更清楚地看到了与他们的差距。相同甚至比他们还大的年纪,自己好像一事无成,一无所有。如果现状继续维持,不做出改变,按照现在的状态,一个不算太大的梦想不知道还要推迟多久,和周围人的差距可能还会越拉越大。

最后,不要透支信用去帮助人。之前啰嗦过这事儿,不再多写。有时候,有的人是可以义无反顾、不惜一切地去帮助。如果能力有限,就不要透支信用和未来的储备去帮助。一个不小心,就把自己也搭了进去,整个生活都被影响。被帮助的人毫无亏欠之心,提供帮助的人却在暗自伤神。

                      焦虑的过程

一个单位,工作了五年半的时间,这是毕业之后真正的第一份工作。在这里,获得了很多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增长了见识,丰富了知识;在这里,遇到了一些大牛,他们的授课水平,写作能力,让我看到了差距,找到了追赶和学习的对象。在这里,工作期间,自己成了家,有了娃。在这里,遇到了一些对自己很关照的领导,他们生活上给了我帮助,工作上给予我支持,学习上带着我一起进步,跟着他们做的每一件事情,完成之后自己都有不一样的收获。在这里,认识许多可爱、友好、善良的同事,与他们大都形成了非常nice的关系。和他们,有的一起工作加班,有的一起喝酒聊天,有的一起吐槽抽烟。

在离职那几天,有的领导同事专门安排了饯行。其实,对于他们来说,本来没必要这样费心;对于我来说,我又何德何能让他们这样费心。心中除了感谢,就是感动。甚至一度让我我开始思考,这个选择是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在一个地方,最能让一个人不舍的,不就是这些美好的人和人之间的美好关系么?可是,为了生活,为了发展,还是需要继续往前,“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与这些领导、同事,在离职之后还保持着一定的联系,在新环境、新工作的适应过程中,与他们的联系,帮助我度过了一些沟沟坎坎。

融洽的同事关系,自己喜欢的工作。 当有一天不得不要离开的时候,心里不是在给自己找离开的借口,而是找不要离开的理由。一旦离开,就表示要放弃稳定的假期、更多的陪伴家人的时间、教师这个职业自带的光环、长期以来形成的良好的人际关系。“鱼,我所欲也”。

可是,继续坚持,就意味着原地踏步的工作内容,长时间没有变化薪资、岗位,捉襟见肘的生活困境。换一个新的工作,基本上可以确定的收获是:薪酬的增加、新工作提供的更多机会,还有可以预期到的职位变化。“熊掌,我所欲也”。

两者都是自己想要的,就像面对着单选题,两个都好像是正确答案的选项,纠结了很长时间,焦虑了很长时间。这也是我一直的性格缺陷,优柔寡断,瞻前顾后。我给周围的亲戚好友打电话,询问他们的意见,他们又怎么会直接给定你答案呢,他们很多人也没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舅舅说:“钱多、事儿少、离家近的工作,不是没有。有。但不是你的。自己好好思考一下,自己更需要什么?”

读研的时候,导师对我说:“好东西不可能让一个人全部占有,面对选择的时候,一定要做出取舍,有舍才有得,贪得无厌最后只能一无所有”。

忠告一直谨记在心,每到关键选择的时候,这句话就自然而然地浮现。我不断问自己,在这个阶段,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做的这个选择所失去的是不是我能接受的,收获的是不是我真正想要的。你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你需要的答案。

重新认真梳理了一下当时的心理状态,盘点了当时的生活存量,和家人认真地进行了最后深入的讨论。最后决定,必须要做出一些改变,生活才会有向好的改善,当前的困境才会有新的转机。

                      心态的调整 

休息整顿一段时间之后,踏上了新的征程。新的环境,新的工作,新的人际关系。人生前半段,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之前不曾怀疑自己的适应能力。可是,面对如此大跨度选择的时候,难免还是有些担心。一个是学校,一个是企业;一个是教育行业,一个是建筑行业。工作上的应对方式,生活中的作息时间,人际关系的处理方法,一切都需要重头再来。

目前来看,都还不错,也都已经适应。

之前业已显得温水煮青蛙的生活,被消磨殆尽的进取心,陷入原地踏步的舒适圈,业已有了改变。很多被忘记的好习惯,被自己重新拾起。为了得到更好地发展,重新捡起了考证;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主动自学办公软件更多的功能;为了协调好工作,不得不面对更多突发的事情。

现在回忆起来,当时的选择其实也没有那么难,为什么整的那么犹豫不决,又显得那么矫揉造作。当你清楚自己内心真正需要什么的时候,每一步需要怎么走,都会自然而然地清晰起来。不要用生活的存量作为选择的准绳,而要用未来的增量作为判断的依据。

这是一篇早就想写下的碎碎念,一直拖到了现在,决定无论如何要写下来,不然不吐不快。这是一篇略显矫情的心路历程,不为哗众取宠,只为让自己捋清有些模糊的复杂心情。一句话概括:我尝试冒险,可是自己一点都不勇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