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华诗歌的意境和韵律
写这样一篇,我是被逼的。曾经有朋友要我谈谈余秀华诗歌的精妙之处,我答应了又反悔了,因为很难写,而且是费力不讨好。一朋友说:“你是没的写吧。”我体味到了这种喷子式的挑衅。说实话,我很了解余秀华的诗,要写的东西很多,只是担心写不好。然而,我不能避开挑衅,不揣冒昧,我就姑妄说之,大家也姑妄听之吧。
所谓意境,是诗人表达的情怀环境。(这个解释可能和教科书中的定义不同。)我们不管是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还是读“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还是“冲天香阵透长安,我花开后百花杀”,脑海里都会浮现出或优美或苍凉或壮烈的画面,这个画面,我理解就是诗的意境。自然,画面越清晰越好,给人的想象空间越大越好。在一定程度上,诗歌意境的清晰度和想象空间,决定了诗的高下。但是 ,由于人的学识和阅历的不同,对于诗的意境的理解也不同。我们不能想象,一个没见过瀑布的孩子,怎样读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丽,也不能想象,一个没有历史常识的人,怎么能理解“三千铁甲可吞吴”的意境。意境,还和诗人的气质和经历密切相关,李白苏轼的磅礴大气,源于他们豪放不羁的性格和走万里路的不凡经历。
好了,啰嗦的太多,权作铺垫 。现在,我们看余秀华诗里的意境。
“坐了很久,两块云还没有合拢。”
我们不知道诗人此时此刻想些什么,但是画面十分清晰。我们几乎看到了一个傻傻的女人又傻傻的望着天空的样子,而这个画面给我们的想象空间十分辽阔。不同经历的人读它会有不同的想象。它可能说的是一个农夫对于雨水的渴盼,也可能是一个正处在热恋中的少女对于心上人的期待,更可能是一个怨妇,对于不忠男人的抱怨。在余秀华的诗歌里,这样明白如话的意境非常多,一望而知,诗人想说什么。
“云白的浩浩荡荡,散落一地的草也绿的浩浩荡荡。”意境的明晰是不用说的,看上去两个浩浩荡荡在语意上有重复之嫌,其实这种重复,把诗意简单的相思拓展到更深沉更广阔的空间。
有读者说,余秀华的诗很不好懂,因为她的表达有些朦胧,也有些隐晦。比如:“一次次按住内心的雪,过于洁白,过于接近春天”,“人间情事,恍惚如飞过的麻雀儿”等等。我对此也有相似的感受。这种朦胧,在古诗词里似乎李商隐是这样的,恕我见识浅陋 ,很少见到其它诗人朦胧如斯。它是现代诗的特征之一。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从意境的角度去解读余秀华的诗。内心的雪?这种意境是一帧一帧跃动式的,和我们所说的传统中的意境不同,不那么直观。接着读下去我们会明白,因为它“过于洁白,过于接近春天”。洁白的雪和春天,跃动式的意境变换,带给了我们无尽的悲凉。我注意到,余秀华的诗中,白色的雪,白色的云朵,白色的花朵出现的频率很高,这些意境,真切的表现了一个苦命女人对于未知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韵律,是余秀华诗歌最突出的地方。有关这方面的评论很少,我想就此多谈一些。
韵律不是韵脚,是文学作品自然流动的韵味和节律。(这个也不是教科书的定义哈)古诗讲押韵,原因在于,古代的诗都是可以唱的,严格的律诗,都要讲究平仄的,读着朗朗上口,听着也舒服。但是,古诗的毛病在于,由于追求韵脚和平仄,就限制了诗人在想象上的表达。所以,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随着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现代诗也蓬勃起来。但是,写诗的人 ,很难摆脱韵脚的困扰,我们在艾青、郭小川的诗里发现,他们也是很注重韵脚的。后来,有海子顾城他们,才破了诗要押韵的规矩。这事说起来很简单,既然, 诗不用唱了,为什么一定要押韵呢?不押韵也可以的。现代诗不必押韵,这已经成为定论 ,不再赘述。
如此说来,现代诗和散文还有区别吗?有。区别在于,语言的凝炼与韵律。因此我认为,语言凝炼而又讲究韵律的散文,也可以称为诗。
好的文章都是有韵律的。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读有的文章感到愉悦而有些则觉得不舒服的主要原因。
有大家评论毛泽东主席的政论文,说,有一种美文学的笔调。我想,这里的美文学,指的就是文章里的韵律。大家熟知的鲁迅的“我家后面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这样的叙述说不上多么经典,但是它幽默又极有韵律。这样说还是不好懂,我举个例子吧。
(1)一枚硬币落在地上
(2)一枚硬币“当啷”一声落在地上
(3)一枚硬币当啷落在地上又像车轱辘一般跑走了。
一种情态有三种表述,(1)是没有韵律可言的。在(2)里我们听到了声音,在(3)里我们在听到声音的同时看到了形象。这充分说明,我们要把自己的思想和情绪让别人知道,韵律是必不可少的。严重的问题在于,有些文章 连(1)的明白自然也做不到,不通顺还有错别字。
余秀华是否深谙此道?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余秀华诗歌最大的长处,就是韵律的优美。她从来不精雕细琢,对于押不押韵,她几乎是不屑一顾的,语出内心,质朴生动,流畅自然。“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人间情事恍惚如飞过的麻雀儿。”我不知道,如此惊人的想象和美丽,能不能复制出来,如此动人的韵律,能不能复制出来。这些不能复制的韵律,构成了余秀华诗歌极其独特的语言之美,韵律之美。随便打开她的任意一首,我们都能感受到阅读的愉悦,感受到其中的韵律之美。
众口难调,我说的是自己的感受。我不反对任何与此相反的评论,只要是认真的讨论和批评,都应该受到尊重。写这些,也算是对朋友的一个交代,写完了,心里忽然轻松很多,浑不知对与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