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控VS大监督,二道防线,你的主要职责不是监督

  疯控叔第114篇原创  

一、大监督的拉通管理

关于国有企业的大监督体系,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前一段时间,有人找到我,说孙老师你提到的大风控理念,感觉很像是我们这两年正在推行的大监督体系。

所谓的大监督体系,指的是国有企业整合公司各种相关监督力量、形成合力,一般会涉及纪检监察、审计、监事会、法律、风控、内控、合规、甚至是人资、财务、工会等。

通过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专业监督与综合监督相结合、群众监督与组织监督相结合的方式,使监督工作渗透到各个管理环节,实现监督工作的全方位、全过程和全覆盖。

大监督体系中涉及的职能,其实包含了两部分,一部分是真正履行监督职能的部门,还有一部分是为更好的监督提供支持的部门。

这种监督力量的整合也是为了适应企业发展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将监督职能尽量整合来解决原来零散的监督职能带来的监督成本高、监督效果差的问题。

2015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和国有企业改革非常重要的一个文件——《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其中谈到国企监督也是今天大监督体系的一个重要理论来源:

“强化企业内部监督。完善企业内部监督体系,明确监事会、审计、纪检监察、巡视以及法律、财务等部门的监督职责,完善监督制度,增强制度执行力。”

二、大风控和大监督的范畴

如果大家看到之前我分析的大风控的模式,听上去好像和大监督有点像,但是,他们之间是有明显的差异的。

首先,不管是大风控还是大监督,有一点相同的,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工作对象,就是风险,目标都是为了更好的管理风险。

但是,两者在很多方面都体现出了一定的差异。

广义上来讲,如果谈大监督和大风控的范围,大风控是可以涵盖大监督的,就像我们之前说的,大监督体系的初衷,也是管理风险,只是管理的风险类型和对象有一定针对性。

大监督体系一般是由纪检部门推动,主要的工作内容是组织内部的风险,而且大多是和人有关的风险。

所以我们说大监督也是公司大风控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如果只是包含关系,我们谈区别就无从谈起了,为了更好的区分下大风控和大监督的出发点和侧重点,我们可以从两个体系的狭义上进行区分。

我们还是用之前给大家画的“三道防线的防火距离”这张图来展示。

大监督是从第三道防线从外向内延伸,通过第二道防线向第一道防线延伸,实现监督目的。

而大风控则是从第二道防线向第一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延伸,对第一道防线进行支持,对第三道防线进行引导,为了共同的风险管理目标。

三、大监督和大风控的定位

大监督强调独立监督,突出独立性和客观性。而大风控体系如果只强调其中的监督成分,就丢掉了它最宝贵的部分。

所以,当大监督体系推行的时候,将所有有监督职能的部门打通,包括二道防线的部门,最大程度整合了和监督有关或能为监督提供支持的力量。

由此带来的另外一个效应是,二道防线部门都被从背后涌来(我们认为所有的防线都是面向一线核心价值创造活动的)的监督工作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反而忘记了本来的职责。

就像我们之前提到的,二道防线的最主要的职责“磨刀石”,是提供炮火的,而不是督战的,二道防线需要支持一道防线上战场,打胜仗,这是主要目标。

再有就是,监督虽然也强调全过程监督,但实际侧重事后发现的居多。而大风控由于要融入业务去做管理和控制,更便于进行事前和事中控制。

两者各有侧重,应该发挥协同效应。

四、大监督是冷威慑,不应轻易调用

大监督的独立、客观定位本身决定了它不可能跑到前台去做支持和咨询,这样违背了我们内部控制中的不相容岗位原理。

设想一下,如果纪委的人跟做业务的人说,我来帮帮你们吧!

业务的人可能得打一个寒颤,心想,我们还是距离产生美吧。

所以,大监督体系最大的作用是威慑力,这种力量在于可以震慑我们企业人员不敢越雷池,而不是要查办多少案子。

十几年前某央企纪委书记的话仍然记忆尤新:把制度建立完善,更好的保护我们的干部。

监督的尺度如果把握不好,容易产生对立和逆反心理,而且会产生副作用,让有些人错误的认为:

“什么也不做是最没有风险的!”

大监督主要防的是内部的和人相关的火,而我们企业目前面临的外部的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火才是最大的挑战,从这一点上而言,所有职能的目标都是一致的。

企业内部的监督力量要用统一的思维,不要用统战的思维。

监督的出发点应该是关爱!

所以,强调大风控的理念会好一些,更中性一些,既有“黄金甲”的作用,又可以做“磨刀石”支持千军万马上战场!

五、大监督和大风控,关爱和赋能

大监督也好、大风控也好,都是企业实现目标过程中的手段。经营企业,把握风险和收益匹配原则是总纲。

对于监督和风控成本的投入也要符合风险收益原则,要一盘棋,算总收益。

其实,最好的监督是自我监督,最好的风控是自我控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