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得用血大户抽干了血库,我们该怎么办? 2024-04-23 07:26:50 两则上了热搜的新闻这两天,连续看到两个关于无偿献血的震撼新闻。一个来自江苏,讲的是一个人遭遇车祸,重伤,大量输血。7个小时的抢救过程,输了将近2万毫升血,相当于把全身的血量换了4遍,血袋满满排了一地。(震撼!医生术后拍下一地空血袋:数百人的热血救回了一条人命!),后期又进行20多天的治疗,仍然需要持续输入各种血液制品,治疗期用掉了相当于300多个人所献的血。也就是说血小板,血浆,红细胞等各种血液制品用掉了近6万毫升。这条消息被人民网微博转发,很快上了热搜。今天,最早在《山东商报》公众号发布消息(山东7岁孩子误食毒蘑菇,已在省立医院抢救9天!急需AB型救命血!),淄博一名7岁儿童,误食毒蘑菇中毒,危及生命,在省立医院重症监护抢救,每天要用3000毫升血浆进行血液置换,同时也要输入大量的红细胞、冷沉淀和血小板。截止9月6日,9天时间已经输注了2万毫升的AB型血浆,目前仍未脱离危险,还要持续输注。而目前山东省血液中心AB型血的库存量,只够支撑其3天的用量。这则信息在微博也上了同城热搜。这么多的用血量在我的印象里,产后大出血已经是用血较多的病患,看过几个报道,用血量有的达3000-5000毫升,已经足够吓人了,而这两个患者,动辄都是2万毫升以上的用量。2万毫升,40斤啊!当献血量累计到2万毫升时,我曾经在一次报告会上宣讲,以后如果我需要用血,可以终生免费用血(山东政策,累计献血1000毫升以上可以享受此政策),而我的这一份献血量也足以保证家人用血(直系亲属等量用血),现在看来,这份保障,力度还是不够。我目前所捐献的3万毫升,竟然还不能满足江苏那个病患的需求量。这两个病例,看似是意外,交通事故,误食中毒。但放到我们14亿人口,其发生又是必然。每年死于车轮底下的就有数万人,受伤者更是不计其数,某一场车祸,带来一个大出血的病号也不会是个例,只是我们未曾过于关注罢了。至于中毒的情况,也很难避免,记得我们单位前几年有个年轻的职工,因为吃药不对头,造成肝中毒,同样用血液置换的方式救肝保肝,大量输注,但也没有抢救过来。只是当时对无偿献血认识不深,只记得好多职工给他献血,但用了多少,献了多少,并未记得清楚。找找背后的原因现在,个人献血多了,参与多了,对于无偿献血的认识更深刻了,当这些信息呈现,一眼就能看到最终的问题所在,还是在于血液储备不足。夏季是采血的淡季,本来以为大学生开学后情况能改善,但受疫情的影响,大学仍处于封闭状态,学生出不来,这个献血的重要群体提供不了多少贡献。单纯街头集采肯定不行,单位团采的资源也用得差不多了,平日里就紧张,再加上这些“用血大户”的冲击,真的让这个系统要崩溃了。山东省血液中心AB型血的库存量,不足以支撑这个孩子3天的用量,也就是只有45个单位(9000毫升)左右,真的要见底了。然而,我们更应该看到,济南市可不是只有这一个病号啊,其他的病人呢?媒体的问题问题就在这儿,报道这两个病例的媒体,似乎只关注到了这两个人,且出现了一些错误。江苏的新闻,强调了血液紧缺的状况,但似乎少了一份感谢,更少了一句号召和呼吁。人民日报官微转发时的表达,“据医生介绍,累计为患者输血2万毫升,相当于300多人所献的血。”则是明显的谬误。作为全国最高级的官方媒体,出此错误,实在不应该,这也反映出无偿献血的相关知识,还是很难深入人心,人民日报都能在此犯错,大众之于献血的了解程度,就可想而知了。山东这则新闻,《商报》发出了献血的呼吁,但只聚焦到了这个孩子身上,没有提到缺血是大面积广泛存在的,还有其他的病人需要关怀。在文末的留言区,大众积极回应,很多人,包括其他地市的AB血型的表态要献血帮助这个孩子,其中也有人关心自己的血会不会准确无误地用到这个孩子身上。这也是媒体所主导的意见,“我们就是要尽力帮助这个孩子”,这一则留言被置顶,大概就是这个目的。“打了个血液中心电话,说什么血型都可以,也不用指定给孩子用。 还是建议商报问清楚小女孩的女子还有具体的献血后指定给她用的方式,确保献血后是给这个孩子用了。”有些非AB型的人,则表达了很深的遗憾。其实这些人是有献血意愿的,但因为这个小女孩用不上,就觉得没必要捐献了。这是一个严重的认识误区。我回复了一句,“每种血型都缺,不只这一个生命需要拯救!!!”还不错,被精选了,但点赞率明显很低。对于这些爱心表达者,应该顺势引导,而非置之不理或拒之于献血之外。应告知其用当前血紧张状况,使其关注关心其他的用血者。让大家认识到,“献出去的血,肯定是用来救人的”(张文宏语)。更高层次的认识:献血者助人,应该是帮助有需求的陌生的患者,自己也主动去做“健康的陌生人”。有救助发生,但不明确救助关系,被救者择机救助他人,以此形成良性循环。所以,出现这样的危重症病人,对于无偿献血是一个很好的宣传机会,通过这样一些大家关注的病例,让公众认识到血液紧缺的状态,普及一些献血的知识,是最好的时机,如果只把目光盯在那一两个病例身上,这些被吸引的目光就切切实实地被浪费了。我们该救助谁?在朋友圈里,我们时常会看到类似的用血的求助,治病筹钱的求助,对于一些弱小的生命,往往更容易博得我们的同情,激发我们的恻隐之心。我很少发定向的求助信息,但也曾为一个11个月大的小孩呼喊过。然而,在我们的文化里,每个生命都是值得平等救助的。新冠疫情击溃意大利西班牙医疗系统之时,给老年人拔呼吸机,把机会留给年轻人,这是西方能接受的生命文化,我们内心里很难接受,特别是这个老人是我们亲人的时候。当这种危机以供血危机的形式出现的时候,为什么我们就只关注到了这些小孩子?每一个需要血液的生命都应该得到及时的救助。如果血库日常足够充盈,是不会因为一两个这样的病号而击穿的,除非是遇上了地震等重大灾害。所以,我们应该坚持常态化献血,每人平均一生献血2次以上,我们国家的血就足够用了,你没听错,只要能达到这个频次,就是超级满足(我国人均献血率1.1%左右,以80岁预期寿命,一生2次献血,人均献血率可达2.5%)。去掉一些因身体原因不能献血的人,每个健康人,每年1次,或者两三年一次坚持献血,也就是撸撸袖子的事儿,有那么难吗?然而,现实的情况就是如此艰难。很大的原因就是无偿献血信息普及率不高,穿透力不够,且鱼龙混杂,有的还产生了负面作用。对于献血类的正面信息,一些人重视,很多人选择无视,还有人选择仇视,各种心态的都有,准匿名的微博广场里,随时都有展示,大家不妨去看看。老调重弹的建议问题持续存在,如何解决,还是老调重弹的建议:1. 献血宣传,首先要面向媒体工作者,让他们成为相对明白的人,不要让这些本该为无偿献血呐喊助力的媒体,因为其不专业的宣讲,给公众造成误导。不能因为完美的帮助了一个人,而对其他的人带来潜在的伤害。“女子为母亲献血9年,用血时需要证明我妈是我妈”就是一个活生生的负面案例。2. 献血宣传之于大众,要迫切而透明地呈现当前无偿献血所面临的窘况,缺就是缺,不要粉饰。因为献血宣传的主导者是采血机构,如果讲问题多了,可能会有这样的心理:采的血总是不够用的,大众会不会认为我们不努力?领导会不会认为我不称职?要认识到,这种局面,是上上下下一起造成的。采血工作者已经很努力了,不能因为供血紧张,社会就抱怨他们,上级就批评和处罚他们。否则,换你试试?而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还有广大群众,都要想想,我们尽力了吗?比如,当前大学生不能出校门献血,那是不是可以进校园采集啊!一辆采血车进校园,对疫情防控的影响会有几何?科学评估后,是否可行?最近去大学城献血屋,直观的感受是机采血小板受影响很大,学校规定“非必要不外出”,而学生在校内想来献血,也出现了一些同学虚构理由来献血甚至翻墙来献血的情况。那“捐献血小板”可否作为“必要”的请假理由?这需要采血机构与教育主管部门积极沟通,与学校对接,总能找到解决的对策。又比如,采血车大部分时间在街头定点蹲守,可否跟居委会结合,走进社区?这更能让公众脱离单位属性,以一个公民的身份参与,强化公民意识。疫情期间,见过一些成功的范例,应该可以复制。当前,在很多省市,无偿献血情况纳入文明单位评比考核,在统计数据时,好多以单位团采的数据作为依据,而职工在单位团采之外的献血,则不能准确统计并给予认定,造成一些职工参加街头采血反而被单位责怪。现在完全可以通过大数据进行统计认定,那些参加街头采血的职工也不用“愧对”工作单位了。如此种种情况,都可以进一步探讨解决,反过来说明提升无偿献血率还有很大的空间。而从1%的紧平衡状态(实际上是不满足)到2%的超级满足状态,只需每个人一生献血2次以上,要求高吗?真的不高。如果人人都真心推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献血这点事儿,又算得了什么呢? 赞 (0) 相关推荐 致敬医师节|南海血站何锦添23年来用行动诠释责任和担当 为了满足临床突发用血需求,他曾组织科室员工通宵达旦制备成分血:用血紧张时,他经常抱着一堆资料不断走访.联系献血的团体单位:血液库存亮"红灯"时,他多次组织义工队开展联合献血活动:他 ... 古田医院:在小三线建成稳固的应急医用血库 古田医院建立应急医用血库 原古田医院检验科 微信版第772期 后方小三线医院作为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在服务小三线职工.服务当地人民群众的过程中,对于稳定恒久的血源供应是必不可少的.唯有此,才能在抢救.抢 ... 献血挽救生命,爱心温暖南海!南海2020年采集全血首次超1000万毫升 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今年的口号是"献血,让世界继续跳动",突出献血者通过拯救生命和改善他人健康状况,为保持世界脉动作出的重要贡献,呼吁全世界更多的人定期献血,为健康事业发展作 ... 抽干血库的不一定是重症患者,还可能是儿科专家 这是发生在某年某月某省某市的一件真实案例. 一位全国知名的儿科肿瘤专家到当地肿瘤医院坐诊,我猜应该是学术交流什么的,呆了几天时间,当地的患儿闻声而至,消息传出去,全国各地的患儿都云集这座城市.孩子们就 ... 湿热除,病全无一张方子,抽干湿热,治夏季多汗、盗汗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病因病机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最近这几天,我连续给大家写了好几篇,关于湿热致病的 ... 水中古墓藏3000把宝剑,秦始皇都盗不走,专家抽干水后发现玄机 中国是个古老而又神秘的国度,历史的更迭代换让它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奇人异事.王朝秘辛.名胜古迹.诗词书画等等数不胜数.不是所有令人好奇的事情都可以得到解密,还是要不停的探寻,找到最终的答案. 一座位 ... 百年谜团或将最终被科学解释?科学家模拟抽干百慕大群岛海水! 人们总是对未知的世界有强烈的好奇心,并总有不懈的执着去探索它,自20世纪以来所发生的各种奇异事件中.最让人费解的大概就要算发生在百慕大三角的一连串飞机与轮船的失踪案了. 无数的飞机和船只都在这里神秘的 ... 考古挖出200平米“泳池”,抽水机抽干水后,2000年乐器重现人间 这些年考古出土的乐器类文物其实还是有许许多多的,大家能说出几个来吗?比如著名的贾湖骨笛.曾侯乙墓笙.虎座鸟架鼓等等,而这些都算不上是最令人震撼的,最被人熟知和最牛叉的无疑是曾侯乙编钟. 相信大家对曾侯 ... 原创 浙江一水潭被抽干后,发现“龙宫”,毫不逊色于秦兵马俑! 在世界这个广袤的领域里,神奇的事物数不胜数. 古代人遗留下来的神秘建筑,成为我们人类探寻古代之路的通道,像奥斯匹亚宙斯神像以及埃及金字塔神秘古墓,没有人知道这些实物的背后是否真的存在过. 周围的村民在 ... 苏州一水池被抽干之后,惊现一座千年古墓,专家:连秦始皇都挖过 苏州一水池被抽干之后,惊现一座千年古墓,专家:连秦始皇都挖过 文 | 韦爵爷 谁能想到的是一个狐狸洞中居然能找到国家一级文物,农民一锄头下去居然挖出了皇帝陵墓,世上的事太过于神奇了,神奇的事情发生你想 ... 抽水机抽干古墓污水,进入墓室却发现十几条鲶鱼,考古队面面相觑 考古遇到的稀奇古怪的事情的确是太多了,当然了我们普通人是无法体会到的,只能通过影视剧来体会,比如<盗墓笔记>.<鬼吹灯>等探险剧,确实让人神秘而刺激,当然了现实中的考古肯定没有 ... 水中古墓中藏有3001把宝剑,却从未被盗,专家抽干水后发现原因 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段悠长的历史岁月中,数不胜数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着.或许你记忆尤深的是那一首首诗词.一曲曲唱段.一本本小说.一幕幕影视剧中的精彩片段,就在曾经的那个平行时空中发生着.我们如何知晓古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