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推荐 | 聚桂醇注射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

《临床合理用药》

2017年10月第10卷第10C期

聚桂醇注射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

时艳

(226000 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肛肠科)

摘要:

目的:探讨聚桂醇注射术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南通市中医院肛肠科2014年3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混合痔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外剥内扎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聚桂醇注射术+外剥内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创面愈合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创缘水肿、肛门溢出、感觉性大便失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采用聚桂醇注射术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创面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

关键词:

痔; 聚桂醇; 外剥内扎术; 治疗结果

文献编号:

DOI:10.15887/j.cnki.13-1389/r.2017.30. 011

混合痔是指位于齿状线上、下相互融合或表面被直肠黏膜和肛管皮肤所覆盖的内外痔的统称,发病率高达75%,占肛肠科疾病的85.5%[1],若放任不治,则会进展为围绕直肠肛管一周的环状混合痔,成为肛肠科16种难治病之一,即便手术治疗其效果也不太理想[2],因此对于混合痔的早发现、早治疗尤其重要。混合痔的手术方式主要有注射术、外剥内扎术、内扎外切术、分段结扎术等,每种手术方法均有一定优点与缺点,手术医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术式治疗。本研究旨在探讨内痔注射术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南通市中医院肛肠科2014年3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混合痔患者68例,均符合 《中华肛肠病学》《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混合痔的诊断标准[3]。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中男 17 例,女17例; 年龄18~73岁。治疗组中男18例,女16例; 年龄17~7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且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采用聚桂醇注射术 + 外剥内扎术治疗,待患者麻醉满意后取右侧卧位,常规消毒,肛周皮肤铺巾,术前检查肛门,将双手示、中指背向伸入肛管,扩肛 2~5min 后在喇叭状肛镜下探查内痔部位、数目、大小、病理分型、母痔与副痔的关系、直肠肛管有无其他病变等,而后行外剥内扎术,选择较大的痔核,一般为左正中、右前、右后的母痔 ( 来源痒静脉丛主干的原发痔),取血管钳钳夹外痔,在外痔两侧作“V”形切口,将皮下组织推剥至齿线处,取大弯钳沿直肠纵轴钳夹内痔核,以圆针 7 号丝线自大弯钳下行“8”字贯穿缝扎,剪掉部分痔核残端。内扎完成后,探测肛管松紧度,以能宽容两指为度。取碘伏消毒后,在肛门镜下探查内痔分布及大小,然后按先小后大、先上后下的顺序行内痔聚桂醇注射术,采取四步注射法,第一步: 向母痔上方黏膜下层的直肠上动脉区注射; 第二步和第三步: 对痔本体组织注射; 第四步: 向齿线稍上方的最低部位注射,以闭塞内痔起始部的窦状静脉。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外剥内扎术治疗,手术步骤同治疗组。

术后,叮嘱患者半流质饮食,卧床休息2d,控制大便48h后改普食,每次大便后坐浴10~20min,换药用马应龙痔疮栓,静脉滴注抗生素1周,给予抗炎及对症支持治疗,对于排便困难患者,可予以灌肠; 排尿困难患者,可予以导尿;疼痛无法忍受者,予止痛剂。

1.3 观察指标

(1)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痊愈: 治疗后,患者便后无出血、无脱出,肛镜检查示痔黏膜恢复正常,痔核萎缩; 显效: 治疗后,患者便后无出血、无脱出,肛镜检查示痔核变小、痔黏膜轻度充血; 有效: 治疗后,患者便后仅有少量出血与轻度脱出,肛镜检查示痔黏膜轻-中度充血; 无效: 患者便后及肛镜检查情况无改善,甚至加重[4]。(2) 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如创缘水肿、切口感染、肛门溢出、感觉性大便失禁等。(3) 记录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采用χ2检验; 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2.2 并发症

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创缘水肿、肛门溢出、感觉性大便失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

2.3 创面愈合情况

治疗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

3

 讨论 

痔疮是肛肠科最常见的临床多发病,占所有肛肠疾病的87.30%,发病率占总患病人数的40%[5]。传统观念认为,静脉扩张导致淤血,进而引发痔疮形成,长期饮酒致局部充血、肛周感染、长期便秘、妊娠、前列腺肥大致腹压升高及营养不良等均可诱发痔的发生[6]。相关研究认为,痔的发生与肛垫发生病理性肥大和移位有关[4]。混合痔经手术治疗后疼痛剧烈,像“肛门部夹上了一块火炭”,且手术疗程长,易出现出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导致患者依从性较差。外剥内扎术具有高效、低复发、易操作等特点,目前被临床公认为治疗混合痔最有效的手术方式[7],但该术式并不完美,仍存在术后疼痛剧烈且手术时间长、创缘水肿、创面愈合慢等缺点,另外,若术中切除组织过多则极易引发肛门失禁、肛管狭窄等并发症。注射疗法已成为临床一种行之有效的微创疗法,具有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疗程短、恢复快等诸多优点,患者易于接受。聚桂醇400注射液是一种安全、高效的硬化剂,其在欧洲、北美已广泛应用多年,不但在闭塞小血管方面作用显著,还具有一定局部麻醉效果,已逐步推广至痔疮注射手术[8]。聚桂醇注射具有收敛固脱的效果,具有痔血管丛的早期压迫和致炎纤维化的双重作用,可减少痔核血供,加速结扎痔核的坏死、脱落,减少术后创面出血,预防术后大出血等,可促进内痔痔核萎缩,延缓复发,避免因过度切除组织而引发肛门狭窄、排便困难及感觉性大便失禁等并发症,另外通过注射还可使下移的肛垫复位,并与相应肌层粘连[9]。内扎外切术对外痔先钳夹、修剪,后与内痔一同结扎,可减少损伤、缩小创面,且肛门狭窄发生率低,愈合时间短[10]。两种方法联合治疗效果可互补,降低并发症,还可以减少二次治疗的概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一致,但治疗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患者创缘水肿、肛门溢出、感觉性大便失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采用聚桂醇注射术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创面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但对3年以后的远期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回访观察

硬化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