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工人买工龄、领导买企业问题

【原创】

如何看待工人买工龄、领导买企业问题

(非特别标注,文章皆为谭浩俊原创)



在上一轮国企改革中,出现了一种现象,就是工人大多按照地方制定的政策,买断了工龄,由“国有人”变成了“社会人”,如果原企业继续聘用,还能重新上岗。否则,就成了下岗人员。相反,企业领导则一个个地通过经营层持股,把企业全都买下了,一个个一夜暴富。形成工人买工具、领导买企业格局,出现了工人与领导之间的强烈反差。

对此,工人、尤其是老工人都在发问,我们几代人创造的财富,就这样给几个人拿走了吗?国企改革就是让极少数人受益吗?

虽然说国企改革不是让极少数人发财,也不是就这么把工人创造的财富给极少数人拿走。在改革过程中,他们也确实付出了一些代价。但是,面对工人买工具、领导买企业的问题,仍然有许多需要反思的方面。

虽然说买断工龄是推进国企改革的一种选择,但是,这种选择并不是一个“买”字就能解决。因为,买断以后职工怎么生存,以后怎么办,也是需要一并考虑的,而不是买了就断了,断了就与企业没有任何关系,或者就应当由新的经营者单应该说兄算,员工就可以抛向社会。殊不知,此后出现的许多信访问题,都与买断工龄密切相关。原因就在于,买断工龄的背后,有太多不公的因素,甚至有严重的腐败问题。

国企改革确实需要有的人做出牺牲,但是,为什么牺牲的都是工人利益,而没有企业领导利益,为什么接盘企业的经营者,一个个都一夜暴富,难道不是一个教训?特别是那些给了经营层持股太多优惠政策的地方,是否存在暗箱操作、利益输送等方面的问题,都值得好好反思。

其实,绝大多数工人并不反对自己做出一点牺牲。前提是,必须在公平条件下的牺牲,在能够接受的范围内的牺牲,在制度法规下的牺牲。遗憾的是,很多下岗员工,都是在迷迷糊糊中被买断了工龄,且后续保障完全没有的情况下回家的。因此,多数都过着比较艰苦的生活。即便没有买断,也是在新的“的老板”指挥下,日子越来越难过。有时候,原领导买下企业后,比来自于其他领域的投资者,更加用心险恶,更加手段残暴。在接手企业后,不仅对原来关系不好的痛下杀手,为了多得利益,对甚员工也决不手软。这也是为什么员工如此反对经营层持股的主要原因之一,反对领导买企业的主要依据之一。

所以,新一轮改革强调维护员工利益,是完全必须的,是必须放在首要位置的。改革,就是要不断提高广大居民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而不是让极少数人受益。这一点,不能动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