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靶向治疗,你不得不知的几件事!

靶向治疗是目前肿瘤治疗中的一个重要方向,为许多肿瘤患者带来了治疗希望,目前已有的靶向治疗是怎么作用于肿瘤的?靶向治疗又存在哪些的副作用?今天我们就跟着复旦肿瘤医院ICU主任朱彪教授一起来学习靶向药相关的知识吧!

01

什么是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是以肿瘤细胞的标志性分子为靶点,干预细胞发生癌变的环节,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干扰细胞周期、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抑制肿瘤细胞转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途径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图片来源:cco肿瘤重症专场
靶向治疗的药物很明确,目标就是肿瘤细胞,对其他正常细胞影响较小。肿瘤的生长因子受体、信号转导分子、细胞周期蛋白、细胞凋亡调节因子、蛋白水解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都可以作为肿瘤治疗的分子靶点。
目前最常见的靶向治疗药物是单克隆抗体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这些药物就是临床中应用中的“XX单抗”“XX替尼”,例如:曲妥珠单抗作用于乳腺癌,贝伐珠单抗作用于结直肠癌,伊马替尼作用于胃肠道间质瘤,哌柏西利作用于乳腺癌,帕博利珠单抗作用于黑色素瘤等等。

02

药物毒性

古话总说“是药三分毒”,不可忽视的是肿瘤靶向药也有着属于它的药物毒性。
在靶毒性:即所有抑制特定靶点的药物,毒性都是共享的。靶向药作对肿瘤细胞的杀灭作用同时也会产生在靶毒性,例如:EGFR通路抑制会导致间质性肺炎,VEGF(R)通路抑制会导致高血压。
脱靶毒性:靶向药作用于肿瘤细胞的同时作用于免疫系统,使细胞因子失衡,就会导致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或是当治疗药物作用其他非预期靶点时,会观察到脱靶毒性,可能出现过敏反应。
当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时,患者给药一小时之内就会出现血压、呼吸、体温等变化,甚至出现心搏骤停、呼吸抑制、意识障碍等情况。
在处理这类情况时,除了对发热、低血压、缺氧、脏器毒性做相应的治疗外,也可以用细胞因子拮抗:托珠单抗治疗,3、4级的细胞因子综合征可以使用皮质固醇类药物治疗。

03

药物并发病

朱彪教授表示,靶向治疗发生的各种并发症会由于药物的不同,发生的比例也不同。患者可能出现不等情况的心衰,缺血,高血压,心律失常,肺部间质性感染,腹泻,穿孔,肠炎,癫痫等各种情况。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靶向细胞中很多药物都会导致的并发症就是心血管系统的并发症,患者可能出现心率失常,高血压、心梗等问题。
例如:当靶向药物作用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时会发生血栓而出现梗死,最终会而导致冠脉综合征;而如果患者本身就有QT间期延长的影响因素或有心律失常的因素,在靶向治疗时就需要当心QT综合征。
朱彪教授强调当患者出现心血管的并发症时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重度心衰病人需要马上停止药物治疗。
2、如果是QT间期延长病人,在基础状况下需评估QT间期延长的情况,鉴定QT间期延长是否对患者有危险因素,再检测QT间期,若QT间期延长很明显>500msec(毫秒),咨询心血管医生是否停药。
3、靶向治疗一定要评估心血管状态,如果患者本身有不稳定心绞痛、不稳定高血压、心律失常以及肺动脉高压等情况,需要进行心血管检测,以及鉴定心肌疾病的磁共振变化。
4、如果心血管状态评估没有问题,就需要进行靶向治疗的长期监测,1-2两周进行心电图随访,临床检验,心电图,心肌酶谱等等,这些数据如果出现异常,就要怀疑是否为靶向治疗的副作用,根据副作用的严重程度判断是否停用。

呼吸系统并发症

靶向治疗下的呼吸系统会出现间质性肺炎,感染,气胸,等等。例如厄洛替尼,克唑替尼还有其他各种分子靶向药都会导致间质性肺炎,许多患者在做了穿刺之后暂时出现的是弥漫性肺炎,肺泡组织感染,肺泡出血等等临床反应。
图片来源:摄图网
有的患者出现上诉情况之后使用激素可以缓解,但是部分患者症状依旧没有改变。而抗间质性肺炎的药物是否可以缓解间质性肺炎的情况,每个报道上表述的不一样,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因此,朱彪教授表示当患者出现呼吸抑制,咳嗽,发烧时,需停止靶向药物治疗, 并诊断是否为间质性肺炎或肺炎,如果症状不缓解可能需要永久停止药物使用,是否有其他药物进行治疗呢?目前还有待商榷。

其他并发症

靶向治疗的副作用还有许多,例如消化系统有可能出现肝衰、穿孔、结肠炎等,肝衰主要就是保护酶、减少肝脏损伤、影响凝血系统等;穿孔和结肠炎主要是进行激素治疗或者手术;神经系统可能出现混沌、意识障碍、慢性脑病,癫痫等等,癫痫就需要纠正电解质,暂停靶向药物治疗以及严格限制致癫痫药物等
"GOOD
朱彪教授最后总结:靶向治疗有许多的副作用,而心血管的副作用是必不可少的,还有其余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并发症的发生,最后神经系统并发症中急性脑病和癫痫也十分需要大家重视!

HER2阳性乳腺癌新药层出不穷,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关于新药DS-8201的用药信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