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剁手党”别郁闷, 打折原本就不是“双11”标配

“剁手党”别郁闷,

打折原本就不是“双11”标配

谭浩俊 中国不良资产行业联盟研究员

如果“双11”总是围绕着打折而展开,那“双11”的生命也就快到尽头不了。

对“双11”来说,必须从“物”向“节”转型,让广大消费者在“节”的狂欢中享受快乐。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双11”网购商品价格跟踪调查报告》显示,在今年宣称参加“双11”促销活动的539款非预售商品中,在整个体验周期内,不在11月11日也能以“双11”价格或更低价格(不考虑联动活动情况)购买到促销商品的比例达到78.1%,先涨价后降价、虚构“原价”、随意标注价格的情况较为突出。

看到这样的消息,“剁手党”一定会很郁闷,会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因为,绝大多数“剁手党”是冲着价格便宜而去的,是被打折、打折、再打折所吸引的。如果这些折扣都是虚假的,是通过虚构“原价”等制造出来的。那么,“双11”的吸引力在哪呢?消费者为什么要集中到“双11”抢购呢?

殊不知,在“双11”这天抢购商品,原本就是消费者自我塑造的一种心理快感活动。不是有句俗话,叫做“只有错买的,没有错卖的”吗?商家在这一天把商品价格压得那么低,到底是为了什么?而且,不是哪一家在压价,而是全都在压价。如果只是少数几家企业压价,还能产生一定的广告效应的话,每家都在压价,连广告效应也没有了。留下的,就是电商平台的声誉和影响。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双11”就不该再存在了呢?笔者的观点是,经过今年这样的数据一发布,“双11”的含金量更高了,“双11”的生命力也更强了。因为,“双11”不再是打折的代名词,而是电商购物的狂欢节。正如西方的圣诞节一样,不是享受“物”的快感,而是享受“节”的喜悦。纵然购物,也是为了增添“节”的快乐,而不是因为购物而快乐。

很显然,“双11”还没有完全进入到“忘我”境界,更多的人还是被“物”所控制,一旦“物”的价值效应降低,就认为“双11”没有意义了。这也意味着,要把“双11”真正办成一个全球电商与消费者互动的狂欢节,就必须逐步淡化购物的狂欢,尤其是抢购的狂欢,而赋予更多“节”的元素,让“双11”真正成为电商与消费者之间良性互动的节日。

很显然,今年“双11”降价的含金量下降,是在有效提升“节”的含金量,是让“节”逐步替代“物”的表现。随着今年中消协报告的发布,明年的“双11”,抢购之风一定会大大减弱,那些试图在“双11”抢到便宜货的“剁手党”,一定会重新考虑自己的选择。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对“双11”的关心和关注,不会因为今年中消协消息的发布而减弱。“双11”在相当一部分消费者的心里已经扎下了根,已经成为“节”的代名词,无疑,这也给了电商平台新的要求和思考。

客观地讲,电商平台把“双11”作为购物节抛出来,也不是把希望全寄托在商品的打折方面,依靠商品打折维持的“双11”,生命力是不会太强的。“双11”所以为全球消费者所喜爱,除了商品打折之外,更主要的还是电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是电商平台为电商与消费者互动创造了比较好的条件、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也正因为如此,虽然多数消费者仍然是冲着商品打折而去的,但是,对商品折扣的期待已经没有前些年那么强烈。更多情况下,他们感受的是“双11”这一天“节”带来的快乐。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已经把“双11”当成了“节”,而不是“物”。

而从电商平台的动作来看,也逐步地淡化了“双11”“物”的热度,而注入更多“节”的元素。譬如节目表演、电商平台与消费者互动、设计一些惊喜等等,从而让消费者不再过度注重购物,而象过圣诞节一样享受精神生活。假如电商平台能够再在“双11”这一天,在全国各大城市举办一个线下节日广场,让消费者到节日广场与电商互动,那么,“双11”“节”的感觉是否会更浓呢?如果电商平台能够再设计出更多类似于圣诞礼物那样的“双11”礼物来,岂不更可以把“双11”变成一个电商全球“狂欢节”,而不只是购物“狂欢节”。

从总体上讲,“双11”已经成为了一个节日,只是,这个节还没有完全能够跳出购物狂欢和打折吸引的“初级阶段”。而今年打折含金量不高的消息发布以后,一方面,会带来以后“双11”消费者追求打折热情的降低,会让一部分消费者不再选择在“双11”抢购商品;另一方面,也会给电商及其平台提出新的要求,亦即如何跳出“物”的固有思维,进入“节”的欢乐境界。一旦消费者进入“节”的忘我境界,对打折等与物密切相关的东西,也就不会再过度追求了。到时候,“双11”就会成为真正的消费者的狂欢节,成为消费者与电商之间的互动狂欢节日,成为电商平台的展示平台。电商及其平台的发展,不正是需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实现这样的目标吗?

谭浩俊【原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