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村小要怎样爱上阅读?
在教师中推行阅读,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时间。村小老师们在课下需要备课、批改作业,回家后也要做家务,住在其他村镇的老师还会面临远距离上下班的烦恼。因此,让老师们积极克服困难、主动抽空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老师,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讲过一个故事:一次,有旁听的老师问一位优秀的历史老师,“您这节课准备了多长时间?” 那位历史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我想,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世界上没有完美的教育方法。只有平日里坚持广泛深入的阅读,让所教的内容成为老师知识海洋中的一滴水,老师才能真正地理解教育这项事业,深入了解“人”的灵魂;才能获得教好每个孩子的智慧,触及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有的老师会觉得,平时已经够忙了,哪还有时间读书?其实,我们需要思考自己在“忙”什么、为什么“忙”。就我个人经验而言,抽空学习让我们的工作效率更高;不学习,却容易让我们摸不着当老师的门道,陷入无意义的忙碌之中。可以说,越忙,越应该读书。
那么,老师应该读什么书?
首先是所教学科专业的书。如果把老师的知识比作金字塔,专业知识积累就是金字塔的底座。学科知识越丰富,老师的教学就能越驾轻就熟;其次,教育教学名著能为我们提供理论高度和体系化的思维方式,找到解决现实教育难题的办法;此外,我们也可以随性而读,读自己喜欢的书,让读书成为陶冶个人情操的爱好,而不是功利的工作任务。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兼美术老师,我相信,好奇心不死,读书不止。利用上下班通勤等碎片时间,我有时看微信读书,有时听有声书,每读一本书都会做思维导图,更好地消化书中内容。
陶行知曾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在我看来,作为教师,既要为自己读书,也要为学生读书。每读一本书,我都会在简书上分享读书心得,从一开始的几百字,到现在的两三千,对我自己的阅读和写作水平而言都是很大的突破。
在引导学生阅读方面,我每学期开学都会给同学们制定阅读计划,要求大家每学期重点阅读一本必读书目,此外再根据他们个人的兴趣自愿选择绘本阅读。在每周一、周三、周五早自习二十分钟的时间,大家一起阅读必读书目,周二、周四的早自习则用来开展改写诗、诗配画等创作活动。我会提前为必读书目的每一章节编写趣味阅读单,设计基础的选择题、画图题并引导孩子们画简单的思维导图。
我常和孩子们说,如果你第一天能认真地读书五分钟,第二天能读六分钟,这就算是宝贵的进步了。设计这些活动,我并不想给孩子们负担,目的是培养他们坚持阅读的习惯。
在班里我也组织朗读比赛、讲故事比赛,把孩子们读书的视频发到家校联络微信群,鼓励家长们参与亲子阅读中来。我认为,无论是师生阅读还是亲子阅读,对孩子而言都是高质量的陪伴。近年来我读得最多的书就是绘本书。念书给孩子们听,就好像和他们手牵手去故事国中旅行。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希望村小老师们都能通过阅读为孩子营造美丽、多彩的童年。
我一直教一年级语文,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怎么让孩子们流利地读出一个句子?
我每周抽出一节阅读课的时间,循序渐进地教孩子们阅读:从用手指着每一行字识字,到跟着老师读,自行朗读,再到站在讲台上分享复述,按部就班地提高孩子们的识字量和日常语言能力。作为老师,我们其实要比孩子们更耐心。
阅读在成人眼中是自然的事,对孩子们而言却需要时间。阅读的习惯和能力需要慢慢培养,我们老师无法代劳,也不能焦急。我们只能慢慢等待,这是生命的过程。“慢慢来”是一种奢侈的幸福,是最生命最本真的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