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小青║收赠感怀(散文)
近日,收到未曾谋面的微友寄来的四大箱的各类书籍,一箱芒果。邮政速递来的,不仅仅是一本本书刊,一个个果子,更有那一颗颗火热的博爱之心。
年少时,只要看见有文字的物件,都会让她驻足流连品赏。她把菜籽洒入土里,那包着菜籽的一截报纸,她也会蹲下来,翻来覆去如饥似渴地看个遍。她似一个穿着半截鞋子的孩子,脚趾脚跟入泥田,脚心窝子压鞋垫。半脚土里半脚地上的行走着,适应着生活里艰苦的环境,摸索着生活外缤纷的世界……
与山为伍,与农为主。她的生活就是田头地尾山坑里,一年到头不停地忙碌,然后收入甚微简单清贫的生活着。无法改变的少年境遇,倏忽地到了青年。
她从一名求知若渴的学子一变而为黄土地上的耕耘者。若是在解放初期,能够分到田地,拥有一亩三分地而成为田地的主人,于农民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而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人们不止满足于一日三餐的吃饱喝足,更追寻一种精神上的慰籍和突破。村村放电影,就成了农村人唯一的精神食粮。从电影里,他们知道了不曾知道的历史,学习了无法学到的知识,见识了从未闻听的故事……
后来,随着打工大潮一波波的掀起,她也随波逐流的进了邻省的某间工厂。她从微薄的工资里,买了个微型收音机,每日睡前,听听播音员好听委婉的叙述,里面的故事或引人入胜,或扣人心弦,或催人泪下……她也跃跃欲试,把自己对母亲的怀念,对父亲的想念,对家乡的思念……借助电波,飘过大山,送入云端,让苍穹之上的父母能够听见;借助电波,把自己的思念带回家乡,抒发对家乡亲人那份浓浓的牵念。
辗转几个城市,她常常听着电波里,自己和别人的文字,伴以播音员柔婉的倾述入眠。那是一段对生活无比憧憬的时光,虽然紧张如机械般转动,但是,也能暂时的忘却烦恼。青春气息蓬勃,斗志昂扬不知疲累的几年,在大家庭的忙碌喧嚣欢乐中,匆匆而过。
婚后,虽然也忙碌不减,但是,知道了更多工厂里学不到的琐碎。生活的艰辛,更激起了她的斗志,她如一头不知疲倦的牛般,在田地里默默地耕耘者,从微薄的收成里积攒着可怜的希冀。她摒弃了所有婚前的美好念想,从一名劳务工摇身一变,又成为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每日里,踏着晨露,听着鸟鸣,甚或披星戴月的劳作着。顶着风吹日晒雨淋,常常一天换下三身雨淋或是汗透的衣裳(收获季,四五点晨起干活,到七点多早饭前换衣服,经过一上午的劳作,回家午饭前再换,直至晚间洗澡又换)。一天到晚,头身发湿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被农活压得没个喘息时的日子里,心无杂念的打理着烟稻蔬菜。四时花开无心顾及,蜂蝶翩跹视而不见,甚至都无暇抱着唯一的孩儿入眠,每晚看着他熟睡的小脸(他都是玩累了,自己睡着的),头重脚轻的倒在孩儿的身边。
时光荏苒,往事悠悠。这几年,她又能从微信订阅号里感受到文字的美好,重拾笔,一切都是那么的晦涩和新奇。常常地,她捧起个手机,目不转睛爱不释手。文字的魅力不仅于那些美妙的组合,更于组合成的篇幅里,展现出的曼妙多姿,又是扣人心弦引人入胜……似在暗黑的夜晚,一个跌跌撞撞行走着的孩子,被一位打着手电筒的人牵引着。握着有力又暖心的手,沿着那凝聚的光亮,她不再焦头烂额的举步。虽然,那手电筒不属于她,只是借助着光亮前行,她也感觉很满足,很幸福了。
有了倾诉和锻炼的平台,闲暇之余,她把自己的小心事记起来,或收藏着,或经邮箱发出,与人分享。她知道,自己只是世间渺小的一份子,立于迷蒙的天地间,有时也难免磕碰,有时却能触摸到透出云层的霞光。她感叹人世间无限的美好,让她这极为平凡的农女沐浴在一片和祥的尘世里,享受着文字带来的感染和熏陶,她真的很高兴,很欣慰。
她曾想,如果母亲还在世,知道了当年没书读的她,如今拥有了很多的赠书,是不是也会如她这样,感动得喜极而泣呢?她常常接受着人们赐予的恩惠,也常常方便帮助于人,她徜徉在被爱和爱人的交替里。生活,把她打造得能经风雨,也能乐沐暖阳。这,就是父母亲希望的样子,她的父母亲,正在苍穹之上看着她笑呢。
图文无关,文章配图来源:拍摄作者 授权发布。
延伸阅读
作者简介
葛小青,女。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人,龙岩市散文学会会员,龙岩市作协会员。作品散见《闽西日报》《闽西通讯》《文化龙岩》《钦州日报》《五月风》《塞外风》《悦读·创作》《土楼》《今日永定》《闽西广播电视报》等报刊,另有数十篇散文(诗歌)发“龙岩美文”“嘉应文学网”“梅州文学网”“今日头条之醉翁诗书”“土楼艺苑”“紫悠阁”“苏门山文艺”“文心诗语”等公众号,美篇写文二百多篇。
编辑:柳馨梦;校对:刘薇嬍
策划:周逸帆;责编:黄健峰
投稿邮箱:79041784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