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雯被撵,贾宝玉不求贾母救助,还说权当死了,正是黛玉死前伏笔

晴雯被撵走,王夫人行雷厉风行手段,根本不看晴雯是贾母所赐,仗着自己当家人身份绝不容情。贾宝玉痛失晴雯,悲痛莫名。袭人为了安慰他,就出主意让他不要伤心,过几天等王夫人息怒,晴雯病好后去求贾母让她再进来。不想贾宝玉直接否定了袭人主意,还说权当死了,不要再提。
(第七十七回)袭人道:“……此时也查不出人来了,白哭一会子也无益。倒是养着精神,等老太太喜欢时,回明白了再要他是正理。”宝玉冷笑道:“你不必虚宽我的心。等到太太平服了再瞧势头去要时,知他的病等得等不得。他自幼上来娇生惯养,何尝受过一日委屈。连我知道他的性格,还时常冲撞了他。他这一下去,就如同一盆才抽出嫩箭来的兰花送到猪窝里去一般。况又是一身重病,里头一肚子的闷气。他又没有亲爷热娘,只有一个醉泥鳅姑舅哥哥。他这一去,一时也不惯的,那里还等得几日。知道还能见他一面两面不能了!”说着又越发伤心起来……宝玉乃道:“从此休提起,全当他们三个死了,不过如此。况且死了的也曾有过,也没有见我怎么样,此一理也。”
晴雯被撵走,贾宝玉仿佛瞬间长大了,说的话头头是道。他知道袭人“讨情”之言不过是宽慰他,晴雯被撵既成事实,求贾母也没用。究其根源有几点原因让他认定晴雯此去断断好不得。
一,王夫人作为一家之主,她有权力不通过任何人撵走丫头。晴雯尽管是贾母所赐,但王夫人也有权处置,只要她有借口就可以。
事实上王夫人过后就告诉贾母晴雯得了女儿痨好不了,又怕传染给人撵回了家。还说病好了也不用回来了。就是彻底堵死贾母这条路,让贾宝玉求情也没用。贾宝玉早都能想到。
二,就算贾宝玉向贾母求情,贾母也不会让晴雯回来。王夫人才是当家人,她有的是正当理由撵走晴雯。贾母不可能为了一个丫头驳了儿媳妇的面子。
晴雯的重要性连林黛玉一丝一毫都不如。贾母都没有因为林黛玉和王夫人翻脸,又怎么可能不给王夫人面子?
晴雯被撵也就罢了。尽管贾母不同意。她也对王夫人坚持说:“但晴雯那丫头我看他甚好,怎么就这样起来。我的意思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谁知变了。”
贾母能有此言,也就表明了态度,下不为例也就完了。再做别的就不是王夫人错,而是贾母错了。
三,贾宝玉料定晴雯必死。含冤被撵,对“受不得一点委屈”的晴雯来说,不啻是一瓶毒药受之必死。
既然晴雯必死无疑,贾宝玉又何必再做无用功,去向贾母求情,离间祖母和母亲的婆媳关系。
贾宝玉长大了,有了成熟的想法。像林黛玉吃燕窝,他尚且不去问王夫人,都是辗转去到贾母跟前说话,让贾母吩咐王熙凤给潇湘馆送燕窝。他知道王夫人撵走晴雯大势已去,晴雯是再回不来了。他才会说“权当死了”。而“死了的也曾有过,也没见我怎么样”则又有一层含义。
其实,晴雯被撵后必死无疑,是伏笔林黛玉的结局。根据第十七回贾元春修改“蓼汀花溆”和“红香绿玉”两处题额,代表宝黛姻缘最终被元春用皇权拆散。
林黛玉由于在贾家没有立足之地,最后是芙蓉花签伏笔,“莫怨东风当自嗟”像王昭君出塞一样,离开贾家与贾探春效仿潇湘妃子二女同嫁异国为王妃。第六十二回“折足雁”酒令对此也有影射。之前多有论及,不再赘述。
贾宝玉认定晴雯被撵后必死,隐喻贾宝玉知道林黛玉离开贾家后必死。与黛玉诀别后不久,贾宝玉坦然以续弦之礼迎娶薛宝钗,就是知道林黛玉不会再苟活下去,而他为了人伦大节不能死!
(第五十八回)“比如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续,孤守一世,妨了大节,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
知己可知生死,不外如是!
文|君笺雅侃红楼
欢迎点击关注,点赞收藏,文章每日持续更新

动手转发一下,没准您的朋友也爱看,感谢赞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