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朱熹诞生地与文山郑氏家族的关系

作者 黄懿陆

2021年7月9日,我与省委、省政府从中国科学院引进的人才、云南大学高原湖泊生态与治理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虎才一行,从广西一路考察到了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文山州委常委、统战部长王毅,副州长玉荣带着我,到文山郑保骨伤科医院博物馆参观,并热情介绍院长郑玉华的情况,说她18岁担起郑氏黄帝内经九针医术第八代传人的重任,创造性地把家传医学和现代医学结合起来,创建了文山郑保骨伤科医院,并将医院建成国家二级甲等中医专科医院,在传承创新发展民族医药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目前,其继承弘扬的郑氏黄帝内经九经针法正在呈报省、国家非遗项目。

郑保骨伤科医院有一个博物馆,其展品数百件,其中有古官服、古医学书籍、药碾、针灸穴位人像、墨砚等等。其中特别引起我注意的,是一尊祖先祭祀牌。牌座边角已经朽腐,很有一些年头了。此牌位上写道:宋供、杏坛先哲、九天开化文昌梓潼帝君;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之神位、宋先贤徽国文公朱夫子——奉,泗水名儒。

一般情况下,供奉孔子神位多见,把朱熹夫子和孔子一起供奉,在我所见类似情况是第一次。特别是属于郑家的神位,供奉的就是这两位大德先贤。医院院长郑玉华说,这是其父亲一再交代,不管有什么变化,都要保护好这个神位牌,个中缘由,他父亲不知道,只知道是父辈一代一代就是这样传承下来的。要说他们家传承了多少年、多少代,她就不清楚了。

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中国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祖籍徽州府婺源县,生于南剑州尤溪。他的理学思想影响很大,成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学。

郑氏家族其祖上西畴县兴街镇甘塘子有祖墓,为墓主郑光逵“纯”字辈孙子6人所立。根据碑文记载,估计郑氏家族“移居古滇”之后,墓主这一代开始就居住墓地一带至今。当今郑氏家族女婿陆光星告诉我们,他们祖上是跟着吴三桂来到云南的。

那么,郑家为什么会祭祀朱熹神位,而且神位有“泗水名儒”,写的是孔子,还是朱熹?

根据学界研究,朱熹夫子没有到过泗水,孔子家乡在山东曲阜,与“泗水”有关系。其为儒家创始人,使用“泗水名儒”显然不合适。这里说的“泗水名儒”指的是谁?他与郑氏家族有什么渊源关系?

其一,朱熹的“泗水”情结。

经历南宋高宗、孝宗、光宗、甯宗四朝,总结宋代理学思想,建立庞大理学体系,开创了紫阳学派、校订四书,使之成为后代科举应试科目的朱熹,尊称朱子,又称紫阳先生、朱文公,祖籍南宋徽州婺源县(今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生于福建路南剑州尤溪县(今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为南宋著名理学家,程朱理学集大成者,为历朝历代统治者推崇。他有一首很有名的诗歌《春日》,千百年来深受好评: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说的是他在风和日丽的泗水之滨踏青,到处都是美丽盎然的春天的美景。

诗中“泗水滨”,指的是山东泗水;在这里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期孔子曾在洙、泗之间设坛讲学,教授弟子。所谓寻芳也是指追求先贤圣人之道。又因为孔圣人有七十二贤客,三千弟子,所以万紫千红也是比喻孔学的繁荣昌盛和丰富多彩。南宋时期,泗水已经沦陷于金国,朱熹怎能去游春呢?

历史事实是,诗中的“泗水滨”朱熹根本就去不了,他父亲就是因为任职期满而回不了家乡的。“泗水”其地在宋朝南渡逃亡时早被金人所侵占。诗中“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看,朱熹此诗是对孔子出生地沦陷的感怀之作。

郑氏家族神位牌上有“泗水名儒”之说。倘若郑、朱两家不是世交,就不会有这样的记载。而这个记载,也反证和吻合了学界研究《春日》结论的正确,同时也证明了郑家神牌内涵深藏不露的玄机。

其二,朱熹诞生于福建尤溪郑氏之庐。

《宋史·朱熹传》记载“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这与郑氏家族供奉神位牌“宋先贤徽国文公朱夫子”的记载一致。没有读过《宋史》,不可能知道朱熹祖籍徽州婺源;郑家与朱熹家族不是世交,其神牌也不会特别记述“泗水名儒”的故事。朱、郑世交之源,始于南宋时期颇有才华的郑乾道,也叫作郑安道。据《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一五记载:福建尤溪人郑乾道,号义斋,神宗熙宁六年(一零七三)进士,官至金紫光禄大夫。

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的农历九月十五日中午,朱熹出生在福建尤溪城南毓秀峰下的别墅(郑安道“义斋”馆舍)西厢房,使这里成为闻名海内外的朱熹诞生地。

民国《尤溪县志》图载:尤溪县城关南北向各有一座山,称为公山和文山。就在朱熹出生的前一天傍晚,“文”“公”二山突然同时起火,火势呈现“文”、“公”二字。在郑安道别墅居住的朱熹父母朱松夫妇,为之称奇。朱松感叹道:“天降祥瑞,必有所印,此喜火祥兆也!” ,因此为朱熹取名“熹”。因尤溪古名沈溪,又取乳名“沈郎”。

其三,朱熹之父朱松与郑乾道为世交。

朱松(1097-1143),字乔年,号韦斋,婺源松岩里(今紫阳镇)人。他是朱熹之父,儒林学者称为“韦斋先生”。他幼有俊才,曾游程门弟子罗从彦门,问河洛之学,其理学思想对朱熹一生有深刻的影响。政和八年(1118年),以上舍登第,授廸功郎,任建州政和县尉,由此举家徙闽成为婺源茶院朱氏入闽始祖。

朱熹父亲朱松所撰诗文《韦斋集》卷5,收留有郑乾道的两首诗歌:凤山团饼月朣朦/老桂横枝出旧丛/小友他年春入手/始知蟾窟本来空。

坐朝乐事记当年/汤饼何湏半臂钱/吾辈自知樽有酒/汝翁莫叹坐无氈。

该诗主要讲朱熹降生于尤溪郑家的溪南别墅。朱熹诞生三日,朱家举“三朝洗儿礼”,郑乾道以名茶“月团”送朱家作洗汤,并题了两首诗相赠。其中的“凤山”指的是北苑御茶园三十六内园之一。其中的“汝翁”亦即朱熹父亲朱松。

其四,文山郑保骨伤科医院掌门人郑玉华应该是郑乾道后人。

仅凭一块世代祭祀“孔子、朱熹”的神位牌,追根究底,基本可以判断郑玉华为朱熹一家的馆舍房东郑氏家族后裔之一。

邓洪波、彭爱学主编,湖南大学2000年出版的《中国书院揽胜》介绍:

南溪书院在福建尤溪县城南公山之麓,毓秀峰下,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诞生地。它前身是邑人郑安道(义斋)馆舍。朱熹之父朱松从政和调任尤溪县尉秩满,时逢金兵南侵,有家难还,不得已与夫人祝氏五娘寄居在挚友郑安道家,设馆教学,聊度时日,前后达10年之久,第3年即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农历九月十五日朱熹就出生在这里,并于此度过了孩提时光,郑家因而成为“南溪书院”的起源地。

朱熹逝世后,县令李修于嘉熙元年(1237年)捐资在此修建文公祠、韦斋祠、半亩方塘和尊道堂等建筑,祀朱家父子。宝元年(1253年),宋理宗赐额“南溪书院”。元至正元年(1341年),分建二祠,明清后屡有修缮扩建。

在中国文化的潜意识里,伟人降世总带有祥瑞之兆。朱熹诞生时引发山火二山名中有一座文山。

我在文山郑保骨伤科医院博物馆看到琳琅满目的医学实物,研究之后我一直思考,郑氏家族后裔迁居文山,是不是与当时朱熹出生时所发山火的文山之名在冥冥之中有着某种机缘巧合呢?

文山郑保骨伤科医院博物馆传世供奉孔夫子、朱夫子神位,我认为有个说法了。而创办文山郑保骨伤科医院的掌门人,是当年收留朱熹家的房东后裔之一,那也是可以肯定的了。

作者简介:

国际考古学暨历史语言学学会研究员、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云南文史》主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