炜子:我爱“小人书”
我爱“小人书”
河南郑州 炜子
小时候,我就很喜欢看书。那时,看的是一种带画的书,称连环画,我们亲切也叫它为“小人书”。
说起连环画,可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艺术。在宋朝,印刷术普及后,便具有了雏形,后来,随着绘画的发展,慢慢演变成型。它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这一形式题材广泛,内容多样,是老少皆宜的一种通俗读物。
在我家床底下,现在还珍藏着一箱“小人书”。这箱“小人书”,可是我小时候的“宝贝疙瘩”。搬了几回家,我都舍不得扔,这里面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鸡毛信》、《铁道游击队》、《保密局的枪声》……每一本都有一段难忘而快乐的回忆。
我最喜欢的是那套《三国演义》,一套共60册,是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听说,这套连环画成书于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其影响之大,在连环画史上绝无仅有。其汇聚全国优秀绘画及文本作者达几十人之多,历时数载,全力组织,精心策划。经过几十年的传播,这套《三国演义》不仅成为中国连环画的一张名片,也转换成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成为里程碑式的经典之作。
在当时,新中国解放不久的历史背景下,《三国演义》的创作集中了如刘锡永、赵三岛、陈光镒、徐正平、刘旦宅、程十发等三十几位画家,都是上海滩响当当的连环画高手和国画家。中国画大师贺天健先生书写了每一册的书名,每一册连环画上一方鲜红的形态各异的印章,皆出自篆刻家都如冰先生之手。这些因素让《三国演义》连环画成为无法逾越的丰碑之作。
小时候家里的那套老版《三国演义》连环画,一直是我童年时光的一段美好的记忆。那个时候,物质匮乏,买不起电视,也很少看得到电影,更不知道电脑为何物,娱乐生活极其的单调,“小人书”可是大多数孩子打发时光的一项重要内容。只要是那个年代生人,大概记忆里都有这么一套《三国演义》连环画。什么《桃园结义》、《虎牢关》、《千里走单骑》、《三顾茅庐》、《赤壁大战》……每一本都是经典之作。
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并不宽裕,我的这些“小人书”大多可都是我省吃俭用攒钱买来的,还有些是逢年过节长辈送的“节日礼物”,每一本都来之不易,所以我格外珍惜。每次拿到一本新书时,我都是兴奋得不得了,爱不释手,也顾不上吃饭,也忘了睡觉,就想着先睹为快,过过瘾。
就我这一箱子“小人书”, 那时着实让小伙伴们羡慕不已。我和小伙伴们打成一片,玩得特别好,我也晓得他们的“小九九”,就憋着有机会能到我家看“小人书”呢。以书会友,我和小伙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当然,有些我这里没有的“小人书”,一旦在小伙伴那里发现了,有一丝小惊喜,我们就商量交换着看。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们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本书,我有一本书,彼此交换,我们就能看到两本书,挺划算啊。从小我就懂得了与人分享的道理。
后来,上了学,我开始接触儿童文学、童话故事,如叶圣陶的《稻草人》、郑渊洁的《皮皮鲁和鲁西西》等等。“小人书”看的少了,但偶尔有时间也会重温一下。家里来个小朋友,也会拿出“小人书”,给他们讲书中的故事。
参加工作后,与“小人书”相伴的日子渐行渐远。时过境迁,随着电脑、手机的普及,“小人书”风光不再。但我对“小人书”的那份情结依然不减。有时候,闲来无事,翻出来看一番。看着看着,仿佛自己又回到了童年,回想起往日那份美好时光。“小人书”真是一本百读不厌的书,不同的时期读它,有着不同的感受。
责编:丁松 排版:何苗
李炜,笔名炜子,河南郑州人,喜欢用文字记录人生的喜怒哀乐,曾在《大河报》《郑州晚报》《京九晚报》《人民邮电报》《精神文明报》等多家媒体发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