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母亲,永远没有阻拦高铁的勇气
走过的路,读过的书,苟且过的生活,
都记在这里。
图片来源:网络
1/
一个被日本小说多年前忽略的概念,突然就在2017年12月刷起屏来。一下子,佛系男人衍生出无数的佛系青年、佛系女人、佛系父母、佛系乱七八糟的东西来。
这并奇怪,我们见惯了张口闭口抵制日货,睁眼闭眼敌视日本的人,却同时见惯了这种人一点也离不开日本的电子产品和日本的化妆品与食物。
自己打自己的脸,如今不是羞耻的事,却近乎成为一种生活常态。
包括语言词汇的应用,我们大部分场景中的措辞,都离不开源于日本的词汇。假如真如那些用嘴和屁股爱国的人所言,使用源于日本的词汇应该是最不爱国的行为之一,遗憾的是,我们的表达,不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我们早已经脱离不开源于日本的庞大词汇群体。
硬要说这也是汉奸行为,那我们举国民众皆是汉奸。这未免尴尬,却又是不争的事实。
2/
据说,佛系男子是2014年日本某杂志作为“流行的一种男性新品种”而推介的概念:——这种新品种男人外表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样,但内心往往具有以下特点:自己的兴趣爱好永远都放在第一位,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想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和节奏去做。
从这一点上来看,日本这种新品种男人是有资格自我标榜他们是佛系男人的,至少他们强调的是自我独立、自我主张,而绝不是随波逐流。
而当佛系这个词汇借由佛系男子这种生活观点被引申为一种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就全然背离了自我独立、自我主张的个性追求。
事实上,佛系这个词汇的流行,只是明目张胆的将自欺欺人和随波逐流定义为一种生活标准,甚至可以定义为标榜佛系一族的人生目标——他们完全放弃了自我,冷不丁看上去,这些人仿佛超然物外跳出红尘立地成佛了一般,实际上,他们只是集体抱团为自己找到一只严丝合缝密不透风的遮羞口袋。
懦弱、逃避、浅薄、依赖、任性、偏狭、自私……这些都是他们需要遮住的羞,而羞愧、羞耻这些概念,他们并不放在心上。
一个缺少独立生存能力、缺乏独立思想、没有上进心、喜欢混日子、习惯随波逐流的人,又哪里来的羞愧和羞耻之心呢!
3/
有个亲戚家的孩子,是标准的“佛系孩子”。
三流大学毕业三年多了,工作差不多每三个月就变换一个,她说每个工作都不如她意,工资又少,还不如在家休息一段时间。
然后就在家里休息,每天刷朋友圈,读读鸡汤文,饿了喊老妈赶紧做饭,老妈不在家就刷个外卖,夜里很晚才睡,上午很晚才醒。她说这是神仙日子,就这样也不错。
她老妈和他老爸认为这样也不错,一个女孩子,没有称心的工作还不如呆在家里,毕竟还安全呢,反正有爸妈养着你,哪天高兴了,嫁个好人家,也挺好的。
独立性?去你的独立性吧!独什么也胜不过我独生女!
这句话,就是我跟她讲过一个人应该有一点独立性后的结果。我承认她已经超越了成佛的阶段,她直接就晋级为“佛祖”了。
每一个佛系孩子都是父母的佛祖。
4/
早上读来青年学者但汉松一个关于阅读的观点——阅读不仅仅是满足一种习惯,还要不断地去打破我们的自我习惯和自我幻象。
我想,自我标榜佛系的人,都是无法也无力打破自我习惯和自我幻象的人,毕竟,佛系的人每天都在接受自我、父母与生活态度的供养,哪里还有时间阅读一本书呢?
小说发掘了隐藏在我们与世界联系的幻觉之下的深渊。
——石黑一雄
小说如此,一篇好的文章也有同样的效用。
好的文学阅读,就是告诉你,在你表面自我良好,觉得在这个城市已经站稳脚跟,觉得你的生活已经无懈可击,你的人生已经意气风发的时候,突然你会发现其实你是靠自欺在活着,生活并不是你想的那样。这种自我欺骗,一旦在阅读当中被作者揭露出来,你会猛然发现自己站在深渊绝境中。
假如自我标榜佛系的人都认真的去读几本书,去读一些好的文章,是不是就会终止自己的“成佛”之路?
谁又说的清楚!
5/
这几天,一个带着孩子凭借一己之力为了等待丈夫上车而阻拦高铁发车的母亲,成为舆论焦点。
在佛系青年的心目中,这个母亲绝不是“斗战胜佛”,而只能被称作“伏地魔”,她的举动早已超越了佛系们的想象能力,想破他们的脑袋,他们也不明白这位母亲为什么这么做。
其实,我们可以推己及人,看看我们的母亲,就知道一个母亲在情急之下,会做出任何违反常规,甚至匪夷所思的事。
当我们把目光都锁定在这位母亲的职业角色之上,都锁定在一些看上去美好而高大的法律和规则之上,我们都理所当然的成为正义的代言人,高悬道德利剑,随意挥砍。
这种盲目随波逐流的口诛笔伐行为,一点也不比这位母亲阻拦高铁的行为高尚和理智,甚至更让人齿冷和心寒。
从这个角度来看,所谓佛系,也不过是乌合之众的另外一种解释。
我并不想为这位母亲开脱,我只是想到,她毕竟是一位母亲,并且,她不是一位佛系母亲。
当她的孩子最终明白她妈妈之所以这么疯狂,只是为了等待她的爸爸,她一定会理解她的妈妈。
因为理解,这个孩子也绝不会成为一个佛系孩子。
这只是我一个美好的祝愿。
<END>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