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相生”思想在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笔法中的表现

《易传》中认为“一阴一阳”谓之道。《老子》中言:“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 高下相盈, 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 (第二章) 阴阳变化的思想引申到书画艺术中来就是“虚实相生”的艺术法则, 褚遂良在《雁塔圣教序》的笔法中将这一思想法则运用得出神入化。后世书法家中除了宋代的米芾一心追摹略有绩效外, 可观者无几, 即使在唐代这个书法大家辈出的时代里, 能与之比肩者也是寥寥数人而已, 足见褚书用笔的空灵跳荡、灵活多变的独特之处。

褚书用笔的独到性在于“空灵”二字, 其“空灵”正是通过运笔中的提、按、顿、挫来表现的, 整篇的书法作品要表现出“空灵”感, 就要求书家不仅要重视“实”, 更要重视“虚”。从整篇的作品上看, “虚实相生”引申到书画艺术的章法上来就是要“知白守黑” (《老子》第二十八章说:知其白, 守其黑, 为天下式) 。正是这些道家哲学的基本思想给中国的书法艺术的意象、意境的生成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渊源。

而褚遂良晚期成熟的书法艺术《雁塔圣教序》正是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代表作。当代学者熊秉明对褚书用笔的特点作了如下精辟的分析:

褚书用笔极为敏感, 一落笔即向上提, 提到几乎要离纸而去, 复缓缓下落, 愈落愈低, 到达笔画末端一顿熬住, 或以一波荡开。有人说“颜字入纸一寸, 褚字离纸一寸”, 这描写很切当。诚然颜字用笔好像铧犁耕地, 吃入大地, 翻起湿土, 掘成犁沟;而褚字用笔好像舞者脚尖轻盈的飞跃和下落, 点出严谨而优美的节奏。这一种敏感, 把感性的愉快提升到高度的精神性是道家的。

褚书另一特色的对空间的敏感, 唐书评所谓“字里金生, 行间玉润”。……老庄讲“无”的重要性, 用在书画上, 则是空白的重要性。凡道家倾向的艺术家都着重使空白获得生气, 灵活起来, 而“有”的部分着墨不多。如果我们再拿颜字和褚字比较, 颜字笔画粗实, 结构严密, 字与字, 行与行, 缀扣紧密, “有”和“无”相对立, 而“有”以优势把“无”排斥、征服。在褚帖中, “有”和“无”相容纳, 相辉映, 相渗透, 造成一片空阔与宓静。

这种“虚空”感极强的书法意象, 以流动不羁的形式美很容易就将人带入到一种超脱、自然的审美意境中去了。由于褚书在运笔上采用方圆兼施, 逆起逆止;横画竖入, 竖画横起, 首尾之间皆有起伏顿挫, 提按使转以及回锋出锋等独特的用笔方法, 所以其笔画线条明显具有一种对外开裂的张力又同时具有一种向内的拉力, 褚书正是用线条艺术的形式诠释了《老子》所讲的这样一种思想:

反者道之动, 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 有生于无。 (第四十章)

还需特别注意的是, “虚空”并非等于“空无所有”, “虚空”乃是一种创造艺术佳境的必要手段, 同时本身也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如《老子》中:

三十辐共一毂, 当其无, 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 当其无, 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 当其无, 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 无之以为用。 (第十一章)

“无用”实乃大用。正是在道家哲学“虚实相生”思想的影响下, 褚遂良才将自己的艺术世界一步步地推向到了一个充满着空灵、秀雅、烂漫、雄逸的艺术境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