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乌鸦叫,叫不醒装睡的人

三年前的今日,也是惊蛰,我曾经这样感慨过:

早上很早,朋友圈被“惊蛰”两字刷屏,一不小心,你以为整个朋友圈成了文化圣殿,每一个人都俨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如果你没有关注“惊蛰”,你就有低人一等的感觉,感觉自己好没文化,竟然不知道什么是“惊蛰”。

其实,又有多少人真的知道“惊蛰”呢?

网络,让人越来越丧失自我,让随波逐流变本加厉。这也没啥好说三道四的,随大流毕竟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基因里铸就的卑劣,没有几人能够净化。

当一个又一个原本善良的施救者,被一群人一次又一次指证为肇事者,在人群面前保持沉默的人会越来越多。

这种卑劣,让盗窃者、抢劫者、施暴者有恃无恐,因为他们深谙这种人性的污点。看客多了,悲剧在所难免。

至于“惊蛰”,原本多好的文化象征,却早已与她另外23个姐妹弟兄,沦为随波逐流者附庸风雅标榜学识的道具。

因为节气的连续性,让这种随波逐流显得有板有眼,甚至成为系统,人为淡化了随波逐流的色彩,给随波逐流者造就真才实学的假象。

事实上,这种行为与度过一个周末没什么本质区别,只不过是一周7天,而一个节气15天而已。

唯一不同的是,用周末刷屏会被人认为是神经出了问题,而用节气刷屏,显得渊博且给人比较正经的印象。

我多次问过很多人,会背节气歌吗?会背数九歌吗?都回答说不会。但无一例外的都会用节气刷屏。

这已经不是可笑的问题,是可悲。当然不是因为不会背这些歌谣就浅薄,是因为这些歌谣为什么丧失了被传扬的土壤和环境。

当春节、元宵、端午、七夕、中秋、重阳这些饱含中华文化血脉的节日,都被日渐淡漠,我感受不到文明与进步,我只感受到自己越来越单薄。呼吸着文化味道越来越少的空气,我感觉自己越来越窒息。

有时候我内心充满恐惧,在浮华和虚假伪善成为主流的现实里,我找不到自己的藏身之地。

我知道我的感慨在三年前显得轻浅而偏颇,这些文字并不会因为写字者年龄的增长而变得理性而厚重。

看到一个叫安康的城市,一线抗疫战士『尸骨未寒』,一批尸位素餐者已经开始丧事喜办,抢战绩,捞实惠,丑态毕露,让人齿冷。

好在有勇敢的举报者发声,迫于强大的舆论压力,尸位素餐者不得不转换一副“思考不周有失公允”的官方嘴脸,赶紧给自己胡乱搭建一个狗窜驴跳的台阶。

我一直觉得,正是这样一撮一撮鸟人败坏了一座城市的品质。

安康,多好的城市名字,身为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群体,出现这样一撮鸠占鹊巢毫无廉耻的东西,真是让『安康』两个字蒙羞!

说得有点远了。

今日又是惊蛰,乌鸦开始发声,可是乌鸦的叫声无论如何响亮,依然叫不醒人间装睡的人。

惊蛰,春天在这一天站稳阵脚!

越来越暖的风会吹起来,越来越暖的阳光会洒落人间,我们距离真实的春暖花开越来越近。

2020年3月5日
雪后故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