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 第五章:风箱式的说话艺术

道德经 | 第五章:风箱式的说话艺术

道德经 | 第五章(4)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tuó yuè)欤?

虚而不淈(gǔ),动而愈出。

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蠹龠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也是没有仁受的,也同样像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任凭人们自作自息。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

本章分三段来说明:

一、“天地不仁”是说明天地顺任自然,不偏所爱。这句话是就天地的无私无为来说。“以万物为刍狗”,便是天地无私的一种表现。依老子看来,天地间的一切事物,只是依照自身的发展规律以及各物的内在原因而运动而成长。

先前的人,总以为日月星辰、山河大地都有一个主宰者驾临于其上,并且把周遭的一切自然现象都视为有生命的东西。儿童期的人类,常以自己的影像去认识自然,去附会自然。人类常以一己的愿望投射出去,给自然界予以人格化,因而以为自然界对人类有一种特别的关心、特别的爱意。老子却反对这种拟人论 (Anthropomorphism)的说法。他认为天地间的一切事物都依照自然的规律(“道”)运行发展,其间并没有人类所具有的好恶感情或目的性的意图存在着。

在这里老子击破了主宰之说,更重要的,他强调了天地间万物自然生长的状况,并以这种状况来说明理想的治者效法自然的规律(“人道”法“天道”的基本精神就在这里),也是任凭百姓自我发展。这种自由论,企求消解外在的强制性与干预性,而使人的个别性、特殊性以及差异性获得充分的发展。

二、天地之间是一个虚空的(Vacuous)状态。虽然是“虚”状的,而它的作用却是不穷竭的,这和第四章的说法一样,这个“虚” 含有无尽的创造的因子。所以说:“动而愈出”——天地运行,万物便生生不息了。这个“动”(在虚空中的“动”)便成为产生万有的根源了。可见老子所说的“虚”,不是个消极的观念,反是个积极的观念。

三、“天地不仁”和天地虚空都是老子“无为”思想的引申。天地“无为”(顺任自然),万物反而能够生化不竭。“无为”的反面是强作妄为,政令烦苛(“多言”),将导致败亡的后果。这是老子对 于扰民之政所提出的警告。

老子为了说明天理的公平,与真正圣人的无主而任负化育,便直接指出天地间万事万物的生灭变化,既不是谁所主宰,也不是天地的有心制作。万物的造化生灭,都是乘虚而来,还虚而去。暂时偶然存在的一刹那,只是有无相生的动态而已。因为有刹那绵延绝续常有的动,于是误认为动态即是存在,而不承认返有还无的静态也是存在的另一表相。所以他说:“天地之间,其犹橐囗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橐囗”,是旧式农业社会用作鼓吹通气的工具,俗话叫做风箱。也就是《淮南子》本经所说的:“鼓橐吹捶,以销钢铁”的冶炼金属的工具之一。“橐”,是指它的外形的箱椟。“囗”,是指它内在的往来活动的管片。但在旧式的农业社会里,用布缝成两头通,中间空,用来装置杂物的布袋,也叫做“橐”。至于“橐”,是三面密缝,一面通口的布袋。“囗”,便是后世的七孔笛。总之,“橐囗”,是老子用通俗习惯使用的东西,来说明这个物质世间的一切活动,只是气分的变化,动而用之便有,静而藏之,就好像停留在止息状态。

其实,这个天地的万物,都在永远不息的动态中循环旋转,并无真正的静止。所谓静止,也只是相似止息而偶无动态感觉的情景而已。因此,同样的原理,不同表达的《周易·系辞传》里便说:“吉凶悔吝,生乎动者也。”万事万物,动必有咎。在动的作为里,所谓好的成分的吉,只占四分之一。不好的凶,和仅次于凶的不好——悔、吝,便占四分之三。

然而天地与万物,毕竟都在动态中生生不已地活着。活像是动,动是活力的表现。因此,愈动而愈生生不已。生生不已和永远活动互为因果,互为生活。既然了解到天地之间气分的变化往来,变动不息,生生不已,有无相生,动静互为宗主。那么,就可进而了解到一切人事的作为、思想、言语,都同此例。是非,善恶,祸福,主观与客观,都是不能肯定的确有一绝对性的标准。如果一定要理论上争辩到有一个绝对的道理,这个绝对也只是在文字上,人为的,暂时裁定为穷尽之处而已。其实,在动态中,愈动而愈出,永无有穷尽的一点。犹如数理在开发中,也永无尽止。

同样地,人世间的是非纷争,也是愈动而愈有各种不同方面的发展,并无一个绝对的标准。“才有是非,纷然失心。”只有中心虚灵常住,不落在有无、虚实的任何一面,自然可以不致屈曲一边,了了常明,洞然烛照。这便是“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的关键。但也有认为老子这两句话,是明哲保身、与世无争的教条,所谓“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尤其是后世修炼神仙丹道学派的道家们,认为说话是最伤元气的行为,而且是促使短命,造成不好运气的最大原因。所谓“数穷”便是气数欠佳、运气坎坷的表示。因此修道之士,便有“开口神气散,意动火工寒”的严厉训诫了。这种说法,是否绝对合理,姑且引用古体文的“其然乎,其不然乎”两句话来做结论,由大家自去思考取决了。

如果转进一层,了解到“橐囗”与风箱的作用,那么,便可明白老子所说的“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的话,并不完全是教人不可开口说话。只是说所当说的,说过便休,不立涯岸。不可多说,不可不说。便是言满天下无口过,才是守中的道理,才与后文老子所说“善言无瑕囗”的意旨相符。否则,老子又何须多言自着五千文呢!譬如风箱,在当用的时候,便鼓动成风,助人成事。如不得其时,不需要的时候,便悠然止息,缄默无事。倘使如“灌夫骂座,祢衡击鼓”,说来无补于事,那便有违“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的明训了。

《道德经古本合订》李辉

《老子今注今译》陈鼓应

《老子他说》南怀瑾

道德经 | 第三章:赵宋是再次的南北朝

道德经 | 第三章:寇准的胆识&宋真宗贿赂宰相

道德经 | 第四章:道与存在不存在间

道德经 | 第四章:汉文帝、康熙、郭子仪

道德经 | 第四章:卢杞、李白与郭子仪

道德经 | 第四章:半个芋头十年宰相

道德经 | 第四章:英雄退步学神仙

道德经 | 第五章:圣人与刍狗(1)

道德经 | 第五章:圣人与刍狗(2)

道德经 | 第五章:正言若反

(0)

相关推荐

  • 老子《道德经》解读:第五章:天地不仁

    第五章:天地不仁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注释] 天地不仁:天地是无所谓仁慈偏爱的. 这里的 ...

  • 第7讲 第5章 天若有情天亦老【我读老子】

    第5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音陀月)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导读 继第4章论道之后,本章用"兴"手法,从天地 ...

  • 《道德经》第五章: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道德经>第五章 这一章是<道德经>中解读差别最多的一章,也 ...

  • 细读《老子》(五):圣人为何要以百姓为刍狗?

    大家好,我是神经蛙,今天我们接着来讲<老子>. 首先,我要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随着我讲<老子>的篇数越来越多,我受到的批评也是越来越多,其中呢,对于大部分指正我的意见,我都是欣 ...

  • 徐慎檀:《道德经》第五章释义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槖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这章继续讲"道"的作用.刍狗就是祭祀的时候用草扎的狗,在祭祀之前这个 ...

  • 天地圣人不仁 以万物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 其如橐龠乎 多言数穷 不如守中 道德经第5章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刍(chú)狗,古代 ...

  • 【金匮要略】第五章 风引汤

    风引汤 新一代福睿斯 跃级新家轿 广告 风引汤可清凉除热,引火潜阳,可用于治疗中风偏瘫.癫痫等病,辨证属于血热上壅于头,热瘀互结者.方中大黄.桂枝降逆泻火,滑石.石膏.寒水石.紫石英.赤石脂.白石脂等 ...

  • 道德经第五章译文——原文对照

    开经语 道妙德善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第五章 虚空化物章 第一 ...

  • 道德经第五章解析

    道德经第五章解析

  • 守中:“与道同行”的修持法门(附《道德经•第五章》原文及译文)

    天地无情,似无情实至情,唯如此,方能生育万物: 圣人无情,似无情实大爱,唯如此,方能主持公道. 由天地而圣人, 由圣人而到每个人, 这些都是相通的, 从中可以得到一个重要的修持法门, 那就是, 多言数 ...

  • 老子道德经第五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①: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②?虚而不屈③,动而俞出④.多闻数穷⑤,不若守于中⑥. [译文] 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 ...

  • 道德经 | 第五章:正言若反

    道德经 | 第五章(3)来自慈怀书院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tuó yuè)欤? 虚而不淈(gǔ),动而愈出. 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天地不仁,以万 ...

  • 道德经 | 第五章:圣人与刍狗(2)

    道德经 | 第五章(2)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tuó yuè)欤? 虚而不淈(gǔ),动而愈出. 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

  • 道德经 | 第五章:圣人与刍狗(上)

    道德经 | 第五章(1)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tuó yuè)欤? 虚而不淈(gǔ),动而愈出. 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