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多从好处去想,那该多好!过得不幸福的人,大多缺乏共情力
我们都曾努力想要做好一件事,花费了很大的精力,结果还是把事情搞砸了。
这时候,我们有可能听见两种声音:
“你已经尽力了,别灰心,失败乃成功之母,下次一定能成。”如果对方的话语足够真诚,我想我们不会被失败的打击淹没,反而下次真的能做好。
“你说自己已经足够努力了,已经够拼了,结果呢?你是在骗我还是在骗你自己?”更有甚者,自己还在努力的路上奔跑着,对方忽然让你不用跑了,再努力都没有用!自己已经够难受了,还不被理解,甚至是一再否认添乱。
结果会怎样?可能自己会认为自己真的做不好,不是那块料,从此放下了。甚至还会和否定自己的人争吵,彼此心里由此留下了成见。
观察身边的人后发现,能够更多的理解和认可别人的人,往往比那些很难认可甚至不愿认可别人的人过得幸福。
而能更多地认可别人的人,往往就具备一种能力:共情能力。
共情(EMPATHY)能力,又叫作移情能力,指的是一种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
在亲密关系中,这种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境地感受和理解他人的能力,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幸福。
能够被家人或者另一半真正的理解和接纳是幸福的,同时,在这种幸福力量的驱动下,自己就更愿意为理解和接纳自己的那个人付出更多,更加的努力,然后把更好的给到对方。
相反,如果一个人没有共情能力,凡事都从自我感受出发,用自己的感受去评判对方的好坏,是自私的,更是愚昧的。
大家凡事能从好处去想,那该多好啊!
正值下午饭时间,在工厂休息区的一角,一个中年男人打电话的声音,让我停下了脚步,不是因为从他满口方言里得知是我老乡,而是他在电话里说讲的话,让我心里一颤。
“你们就不能商量着来吗?现在就你们两个人在家,别让我担心。”男人尽可能地把话语说得柔和一些。尽管如此,电话那头似乎没有领他的情,话说得更难听了。
“不和你说了,我先去加班,下班了再说!”男人挂完电话,一个人坐在了路边的石埂上,低下了头。他并没有到加班时间,只是不想再在电话里争执下去了。
看得出来,远在千里之外的他,多么希望家里的那两个人,能好好相处,他在外面再苦再累,也是甜的,而今,身体累不说,看他瘫坐的样子,心更累。
在一番交谈后得知,男人的父亲几年前走了,更心痛的是,他的父亲在走之前,还给他留下了一笔不小的赌 债,母亲也因此性情变得有些怪异,年龄大一些,有时说话失了分寸,刚刚电话里,就是他的老婆,在一个劲抱怨婆婆。
是的,男人很自责,他没能让她过上幸福的日子,为了让老婆孩子过得好一些,他从千里之外来到这里打工,只要有班加,绝不缺席。
本想着每月有钱寄回家里,家人的日子就会好过一些,老婆就不会羡慕邻居又买了新衣服。
而事实上,出来打工的几个月里,男人除了留下少许的生活费,钱都给了家里的媳妇,可她,始终还是不能对一个老人多一些宽容,更何况是一个经受过生活打击的老人。
男人还说,工厂礼拜日放假的时候,他在另外一个老乡的介绍下,在附近的物流仓库做临时搬运工,为的就是过年的时候,一家人能开开心心的过个年。
看似很简单的幸福,摆在现实中,却是那么的遥远。
写在最后: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幸福是什么?
幸福无非就是一家人不为生活而发愁,每天都能有说有笑的生活在一起。
而现实面呢?我们更多听见的不是欢声笑语,而是抱怨或指责。
抱怨多了,指责多了,大家的距离也就拉得更开了,中间还出现了隔阂,自然就难以幸福。
过得不幸福,大多都是由于缺失共情能力,不能换位思考导致的。
其实,共情能力应该是每一个人的必修课,因为拥有共情力的人,无论是和老人小孩,还是亲戚朋友,以及同事上司,都能有更好的沟通和交流。
我没有见过每天贬低对方,打击对方的人过得幸福,而那些过得幸福的人,都懂得去鼓励对方,更愿意去为对方分忧解难。
一个人的共情能力影响着他生活的幸福度,你认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