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中国文化的特异现象

我们前面讲了先秦时代的基本状态,我们下面讨论两个中国文化的特异现象。

在我们中国人看来,国家统一为大国体制是正常的,分裂为小国状态是异常的。而且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天下观。孔子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老子在他的书中也不断讨论“天下”这个概念。

大家要知道,在远古时代,出现大国稳定体制是非常罕见的,它才是一个非常态,而不是正常态。

大家看,今天的欧洲跟中国国土面积差不多,迄今分裂为几十个小国,搞个欧盟还摇摇晃晃。中国早在远古时代,也就是公元前十一世纪,尤其是到公元前三世纪,就开始出现相对稳定的大国体制状态。要知道这个情况是很特异的。

我给大家举例子,比如环地中海文明,早年公元前四世纪,曾经出现过一个大国体制,这就是亚历山大帝国。可大家知道,亚历山大大帝仅活了三十二三岁。亚历山大大帝刚一逝世,亚历山大帝国立即崩解。环地中海地区还有一个大国古罗马,它虽然存在时间很长,但是它真正作为一个雄强稳定的大国出现,也仅仅维系了几百年,到西罗马帝国在公元五世纪就灭亡了。唯独在东亚出现一个稳定的大国体制,中华。数千年而不坠,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

我们再看,我把它叫幼稚文明的老成现象。什么意思呢?大家知道中国是最典型的农业文明体制。农业文明是人类的第一茬文明,也就是人类文明最幼稚的形态。可是这个最幼稚的文明却处处表达出老态,这叫文明幼稚老成现象。

我举例子,宏观上它早在三千年或两千多年前,就出现大国体制。它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就统一文字。大家知道欧洲近代上个世纪,曾经有人想统一欧洲文字,搞世界语,以失败而告终。

而且中国早在公元前后就出现科举制,到隋唐时代彻底成熟。西汉早年叫“举孝廉”,叫察举制度。到隋唐以后叫科举制度。什么叫科举制度?在平民社会中选拔社会管理者,它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公务员考试制度。站在历史上看,你说科举制度有很多问题,不错。它使得所有文人只读四书五经,只关心学而优则仕。所有文人全都挤在这一条独木桥上,几乎没有任何文人关心自然学问题,导致中国文化后来严重偏废,这是事实。但是你换一个角度,它却是人类最早出现的文官考试选拔制度。要知道人类在远古时代叫世卿世禄制度,也就是社会管理者、官员阶层,全都是世袭制。

我举例子,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直到革命成功以后将近半个世纪1830年法国绝大多数官位还是世袭制度。1830年以后法国才开始逐步建立公务员考试选拔制度。

我们从宏观上可以发现,中国社会极度老成,极度早熟。尽管它是人类最幼稚的文明形态,它不仅表现在宏观上,而且表现在微观细节上。比如西方文化讲“性”,爱呀爱呀爱个没完,中国文化讲“食”,吃呀吃呀吃个没完。不过大家得仔细想想,什么人关心“性”的问题?年轻人一定更关心“性”的问题。你为吃一顿饭耽搁他谈恋爱,这顿饭他是不吃的。什么人关心“吃”的问题?老年人床上的事弄不动了,才只好讲“吃”。食文化是典型的老年文化。

我们再看,即使是食文化,中国食品酸辣刺激,而西方食品恬淡油润,它天然就符合儿童的口味。带过孩子的人都知道,你在家里天天给他做中国菜,孩子是不吃菜的。你偶然带他到麦当劳、肯德基,他从此把你赖上,为什么?因为西方食品天然就是按孩子的口味设计的。

请想想什么人需要酸辣刺激的食品?老年人。舌头上的味蕾感受器退化了,不是酸辣刺激的食品就不足以使他开胃。因此即使是中国的食文化,也照顾老年人。

我们再看西方人性情率真,而中国人城府高垒。在西方说假话是个不得了的大事。如果你在法庭上说假话叫伪证罪,你得承担刑事责任。西方人在中国人看来都是些青瓜蛋子,即使到成年,他们直来直去从来不绕弯,而中国人城府高垒。改革开放早年,西方经济团体到中国跟中国企业家谈判,绕弯两三个小时,西方不知道中国人想干什么。

中国人有一句民间谚语,叫“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意思就是说话七分都保留着,即便你听这三分话,还基本上都是假话。大家想想,什么人性情率真?孩子一定性情率真。带过孩子的人都知道,你经常从五六岁孩子的口中听到非常深刻的话,让大人很吃惊。其实他不是深刻,他只不过是说了一点真话,而我们已经早就不说真话,因此才会有吃惊感。什么人城府高垒?成年人,老年人。历尽沧桑,受尽磨难,不得不把自己越包裹越紧。所以中国人在性情上也是一派老态。

大家再看西方文化倾向于竞争,而中国文化强调和谐。不过你得想想,什么人喜欢竞争?孩子们一定喜欢竞争。你给孩子买一个玩具是他独自玩的,他两三个小时给你扔到一边了,你让他参加竞争性游戏,他乐此不疲。这就是为什么今天足球运动、篮球运动这种竞争性很强的竞技运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体育产业的原因。什么人喜欢和谐?老年人。他争不动了,只好讲和谐,所以他骨子里仍然表达着极度老成的状态。

我们再看西方文化倾向于朝前看,而中国文化倾向于朝后看。它最典型的就表现在东西方学者做学术的状态。大家要知道,西方文化叫批判学术,我们今天讲做学术的人都是这种受西方濡染的学术风格,所谓批判学术,就是对于你所研究的问题,对前人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横挑鼻子竖挑眼,说他这也不对,那也不对。然后另建立自己的理论模型,这是典型的批判学术。中国文化怎么做?反过来朝后看,全都是翻故纸堆。这就是为什么我讲中国早就已经没有国学大师,请注意,你如果现在见到国学大师,不外乎两种情况。

第一,你搞错了。第二,他是个骗子。

比如大家说季羡林是国学大师,季羡林本人都不敢承认。因为季羡林不是研究国学,他是研究东方外语一个小语种的专家,他研究什么?吐火罗文。吐火罗是什么?远古时代阿富汗一个部族的古文。

再下来,你只要见到国学大师,他一定是骗子。为什么?因为国学的基本训练,建国以后,甚至民国以后,国人再都没有受过这种训练。做国学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呢?全都是向后看,翻故纸堆。它有三项训练不可或缺。

第一叫训诂。什么叫“训诂”?我不说它的学术含义,我说简单一点,就像我们第一天讲课,讲甲骨文,也就是要把中国每一个方块字找见它不同时代的含义,以及不同时代的流变。如果你不能对每一个中国文字找见它的古含义和流变进程,你就无法解读古代经典。你解读古代书,你用今天的中文来解读,基本上都是误读,这叫训诂。它在干什么?翻故纸堆。

第二,叫考据。什么是“考据”?你可不敢把它理解成考古学。考古学是近代从西方传入中国的,中国自古从来没有考古学,因为中国古人认为挖祖先的坟墓是一个最缺德的事情。因此中国古代只有盗墓贼,绝没有考古学。什么叫“考据”呢?就是一个学者对他所要研究的问题,他必须把前边的学问人所对这个问题的全部研究资料都搜罗到位,这叫考据学。它在干什么?朝后看,翻故纸堆。

第三,叫注疏。大家先看“注”,什么含义?你不仅要在考据上把相关资料全部找齐,你还得把前人在书的留白处,对书中考据文献的注文都找到位,这叫“注”。所谓“疏”是后世文人对前面文人注文的注文,叫“疏”,你也得搜罗到位。它在干什么?全都在翻故纸堆。

这就是中国现在早就没有国学大师。因为这种朝后看的学术训练方式,早就已经在我们的教育界消失。什么人倾向于朝前看?年轻人一定总是朝前看。什么人倾向于朝后看?老年人中年人倾向于朝后看。所以如果有朝一日你总是回忆自己当年有多么了不起,它标志着你老了。

中国文化,它是人类历史上最优质第一茬文明的完整保留,可是它的文化却在远古时代就已经老成化,而且僵化,这是非常奇怪的文化现象。

5.6 为什么中原总是受到游牧民族的攻击?

为什么会发生中国文化独具的特色?我们下面就把中外学者,包括英国上个世纪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汉学教授费正清,以及华裔学者包括黄仁宇等在内的很多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我们把它做一个归类,归类为六点,给大家做一个基本交代,以便于大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孔子文化塑成的社会土壤。

第一,黄土疏松肥沃,随黄河冲积而广被中原,易于开展原始农耕。这一部分我已经讲过不再重复。

第二,我们讲中原是地球上仅有的三大原始农耕基地,但是这个地方气候怪异,它每年的降雨全部集中在夏秋那三个月降下来,导致旱涝灾害频仍。民国时候有一个著名学者叫姚善友,写过一本书叫《图书集成》,他在其中考察了民国往前历数两千两百七十年间史书上记载的重大旱情,涝灾以及其它灾难。它统计下来发现两千多年里史书上记载的重大旱灾1392次,重大水灾1621次,这其中还没有计算虫灾、蝗灾等等,平均每年发生灾情1.33次。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在春秋时代,大家互为敌国却互借粮食的原因。

我举个例子,比如秦穆公时代,晋国发生重大旱灾。于是晋国向秦国借粮食,秦穆公慨然应允。大家首先要知道,秦晋两国历来是敌国,因为晋国就摆在秦国的东面,秦国东出函谷关,逐鹿中原,面临的第一大障碍就是晋国。所以现在有一个词汇叫“秦晋之好”,你可千万不敢理解错,把它理解为秦晋两国关系很好。它是两国关系极度紧张,不得不以和亲的方式缓和紧张关系,叫秦晋之好。因此秦晋之好是指没有爱情的政治联姻叫秦晋之好。数年以后,秦国发生巨大灾情,向晋国借粮,这个时候晋国的国君换成了晋惠公,晋惠公这个人真是一个混球,他不但不向秦国借粮,反而认为秦国这时候最为衰弱,举兵进犯秦国。于是秦穆公率领老秦民跟晋国打了一场著名的大战,史称“韩原之战”,把晋军打得大败,竟然活捉了晋惠公。

我为什么给大家讲这个战例?就是想告诉大家,在中原大地上,尽管它是农业文明的重要生发地,却灾害频仍。大家分立为小国,谁都无法安宁生存。

第三条,黄河凶险之至。这句话什么意思?要知道我们的文明叫黄河文明,因为中原文明是中国文明的开端,但是黄河却是世界上最凶险的一条河流。要知道所有地球上的河流绝大多数它的泥沙含量一般顶多有5%左右。即使是地球上泥沙含量第二大的河流,南美的亚马逊河,它的泥沙含量在雨季也不超过12%。可是黄河它的泥沙含量平均就在42%到63%之间。真正是舀一碗黄河水,半碗泥沙。黄河流到中原地区,文明人开始在黄河两岸筑堤。水流变缓,泥沙沉降,黄河河床不断抬高。到汉代,黄河河床高过地外地平七米以上,到宋代达19米到20米以上,真正是一条天上河、悬河,成为挂在中华民族头上的一把德谟克利斯剑。

大家想想,如果各自分裂为小国,你怎么治理黄河?这个河流你是无法治理的。你的上游不治理,你治理有什么用?他不但不治理,他还专门掘开河堤淹你。因为兵法上讲“水淹七军”,因此黄河成为逼迫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大一统的一把利器。

我举个例子,秦始皇统一天下,派三十万大军进攻魏国。他的主战将王贲,就是原来那个王翦的儿子率领三十万大军,久围魏国首都大梁三个月攻不下来。王贲怎么办?掘黄河堤淹掉大梁,魏国立即投降。

它说明什么?说明大家分立为小国,沿黄河发展,根本无法正常生存。

我们再看第四项,叫游牧生态与农业生态截然分明,而又彼此毗邻。这句话什么意思?我们讲东亚大地是封闭的大地,但是这一片东亚的大地上却分布着两个文明形态的生存方式,这就是农业文明和游牧业文明。

中国自古以来,北疆游牧文明就构成中华文明农业文明的重大威胁。大家首先记住一点,中国的长城绝不是秦始皇修建的,它是在先秦时代、战国时代,各北疆分立小国分头修建的。比如燕国、赵国、秦国分头修建了长城。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只不过是把这些片段的长城连接起来了而已。也就是说长城在建造以前,没有经过任何人的统一设计,可是奇怪的是,它居然和十五英寸等雨线刚好对齐。

我解释一下什么叫十五英寸雨量线或者叫十五英寸等雨线。十五英寸雨量相当于年降雨量三百八十毫米到四百毫米,也就是说低于四百毫米的地方无法发展农业文明。第一年降雨量低于二百五十毫米的地方,只能长草发展游牧业,年降雨量低于一百毫米的地方,一般会变成荒漠化或沙漠。而这个年降雨量四百毫米的这条线,居然和长城刚好重叠,它说明什么?

它说明长城是两种文明冲突的阻隔线,而它恰好和十五英寸雨量线对齐,而且长城是人类历史远古时代最巨大的一个土木工程,它偏偏出现在东亚。说明什么?东亚两种文明的冲突极为剧烈。

大家知道远古时代,先秦时代的匈奴,一直到西汉,对汉朝构成重大威胁。然后唐代的突厥,以后宋代的金、辽、西夏、蒙古,一直到清代的女真人,满人。中国不断受到外族的侵袭,都是北疆游牧民族的冲击。而且大家还要注意,我们讲谁落后谁挨打,这个讲法是很成问题的。

你把历史拉开一个长卷,除了近代公元十五世纪以后,谁落后谁挨打,这是因为出现了一个更暴烈的文明,叫科学时代。在此之前数千年,人类历来是谁先进谁挨打。

我给大家举例子,比如周灭掉了商,商是有文字有文化的。周书记载,“惟我殷人,有书有册”,周是连文字都没有的蛮族,却灭掉了文明程度最高的商。到战国时代,西蛮子西戎风格的秦,灭掉了文明五国。然后唐代是鲜卑人建立的政权,要知道李世民身上3/4以上是鲜卑人,建立了大唐帝国。

再下来元,蒙古人,建立了中国的元朝。请记住。鲁迅说过一句话,“成吉思汗不是我们的汗”,也就是在宋代的时候,蒙古不属于中国,属于外族侵略。元朝89年,中国人老老实实做亡国奴,要知道元朝把人分四等。

第一等,蒙古人。第二等,色目人,眼睛有颜色的中亚人或者欧洲人,白人。第三等,汉人。第四等,南人,南方人。因为他最终被占据。中国人老老实实做亡国奴,直到1644年二十万女真人,把老太太小孩子加上只有二十万人,而中国人口当时在一亿左右,居然打掉中国,突入内陆,建立满清政权。

不仅中国如此,西方照样。大家想想,古希腊被谁灭掉了?被它北边的马其顿蛮族灭掉了。大家再想想,古罗马帝国被谁灭掉了?被欧洲南下的日耳曼蛮族和西哥特蛮族灭掉了。可见人类在远古时代,你把历史长轴拉开,历来是谁先进谁挨打,为什么?因为农业文明的人骑不到马背上,大家要知道“马镫”这个东西,直到东汉初期才开始在全世界普行,远古时代骑马两脚是悬空的,一个人把自己主要的精力和体力都用在驾驭马蹄,两腿紧夹马腹,两手紧抓马鬃,尚且不能驾驭马,马一旦快跑或跳跃,人立即被摔下来,摔成骨折躺在床上一百天动不了。而游牧民族的人从小就骑在马背上放牧,两腿夹紧马腹,两手腾空,挥刀舞剑,由此建立了他们的骑兵体系。要知道在近代以前,骑兵历来是步兵的克星,因为骑兵机动性极强,而中国古代是没有骑兵的,农业文明人是没有骑兵的,叫车兵。所以你读古书,它上面讲一国军力强盛,用什么词形容?用“千乘之国”,“万乘之国”。那“乘”是哪个字?乘法的乘。所谓“一乘”,就是一辆战车,外加十几个到七十几个步卒,三个重甲士站在车上,其余轻甲士跟在车后叫一乘。

而我在前面讲过,古代的车轴是一根轴穿两个轮子,两侧轮子转动始终一致,所以它不能快速拐弯,因此它机动性极差,骑兵因此成为步兵作战的最强力的一个集团。大家知道骑兵在什么时候才衰落?直到第二次大战初期,闪电战,立体战,天上飞机地上机枪火炮,才把骑兵打灭。1939年9月1日,希特勒进攻波兰,波兰一支上万人的骑兵部队被快速歼灭,骑兵部队至此才衰落。

我们可以由此知道,古代社会农业文明常常受到游牧文明的冲击,而且基本上不是对手,总是打败仗。这就是为什么这两种文明的冲突,历来被中国视为严重外患和重大国情要照顾的一个重大问题的原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