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权力而言,忠诚之外的能力,就是双刃剑!
三国末年,蜀国被灭、魏国被晋武帝司马炎给篡了。就剩下吴国和晋国在对峙。终于司马炎下定决心“统一一下!”于是,南下平吴的这个重要任务就让杜预来制定战略。在用什么大将做统帅的问题上,杜预推荐了一个人,太傅贾充(就是那个著名丑后贾南风的父亲)。可是太傅贾充是出了名反对出兵的人。当平吴大军已经出发好几天了,贾充还窝在家里不愿动。后来司马炎都看不下去了,对他说:“你要是不去,那我就自己去了。”这下,贾充才慢慢吞吞的动身,赶赴前线督战。
为什么,杜预要推荐一个反对出兵的人当主帅?
三国年间带兵武将反叛的事情不少。比如灭蜀国的钟会就反了。所以这些皇帝对带兵武将是忌惮的很。尤其是这次南下平吴,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打赢了,功劳太盛功高震主,又手握兵权,要是直接在东吴自立怎么办?所以杜预自己没有带兵,而是让贾充带兵。对于杜预而言,打赢了他有定策之功,打不赢追究责任也是贾充,他杜宇是稳的很。
贾充何许人?司马昭的托孤大臣、司马炎的亲信、司马攸的岳父、司马炎次子司马仲(晋惠帝)儿媳的父亲。反的概率极小。而且贾充这个人在南下平吴这年都62岁了,在那个时候62岁还有几年活,又不是一千多年后?说不定死在军中都是可能,怎么会有功高震主的担忧(死人不存在功高震主,平吴后第二年,贾充病死)。再加上,贾充是文臣,军中无根基,所以不担心他如司马懿获得兵权之后有反心。
司马炎正是看清楚了这点,所以才让反对出兵的亲家做统帅。
古代皇帝用兵,首先想到永远不是能不能打赢。而是负责统帅的人可不可靠。其实这个思维放在我们现在职场中也非常常见。某个重要项目,领导授权让员工去做。首先考虑的也未必是这个是否有才,而是这个人是否可靠、是否听话。因为,对于权力而言,忠诚之外的能力,就是双刃剑。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