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所谓的强大,就是不停的战胜自己。

人最大的敌人往往是自己。一个人最终混成什么样,很大原因是自己造成的,是平庸还是有所成就,就看在迷茫时干了什么。

鱼儿戏水 音乐: 杨瑾 - 中国民乐大师纯独奏鉴赏全集:琵琶

担心、烦恼、失败等,是人生的常事。但是,覆水难收,总为过去的失败而悔恨毫无意义。老是闷闷不乐会引起心病,接下来会引发身体的毛病,最终给自己的人生带来不幸。

不要让已经过去的事再困扰自己,心里要想新的事情,新的想法要转移到新的行动上去,这一点很重要。

要对过去的事进行深刻的反省,但不要因此在感情和感性的层面上伤害自己,加重自己的心理负担。

要运用理性来思考问题,迅速地将精力集中到新的思考和新的行动中去。

已经发生了的事既然无法改变,就干脆把它忘掉,将全部精力投入新的工作中去,这是最要紧的。

不管怎样失面子,都要拿出勇气正视现实,重振旗鼓。即使发生了这样的事,在经过认真反省以后,就要鼓足勇气,在跌倒的地方爬起来,不要心灰意冷,总是痛苦个没完。

灾难的发生,是对自己过去犯下的罪孽的报应,如果没有殃及性命,到此为止的话,那反而是值得庆贺的事。

这样一想,摆脱烦恼,人就轻松了,可以将这事忘掉,转而在新的人生旅途上坚强、满怀希望地走下去。

对挫折和灾难抱持上述正面的态度,才会有一个幸福的人生。

人生之路没有像自动扶梯那样的便利工具,只能依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

通过看似平凡的努力积累,能够取得成果,从而树立信心,唤起更为强烈的奋斗意识。

“认真努力地埋头工作”,这听起来稀松平常,但却蕴含了人生的真理。

人生最终只不过是每一个瞬间的积累。当下一秒的累积变成一日、一周、一个月、一年,最终成一生。

那些使人惊叹的伟大成果,以及让人不禁感慨到底是什么样的天才才能成就的伟业,实际上其大部分都是普通人踏踏实实,不断累积的工作的结果。

每天不断坚持,不仅能抵达之前觉得完全无法触及的地方,同时自身的人格也会有很大的成长。所以我觉得,“持续”是成就丰富人生的秘诀。

“每日不懈的精进和创意创新,是打破当下困境,走向成功的毋庸置疑的一条途径”。

成功没有捷径。对自己的工作持续怀揣热情,认真地、踏踏实实地不断努力。这种乍看起来过于愚笨、一根筋似的工作方式,实则才是实现成功的王道。

切勿虚度每一天,每一天都要全力以赴。切记要拥有进取心,不屈不挠、不懈努力。

在植物的世界中,有成长较早、结果较早的“早熟”品种,也有成长较晚但会结出更大果实的“晚熟”品种。孩子也是一样,既有从小就聪明伶俐的孩子,也有最初学习不好但其后逐步崭露头角的孩子。

相信自己的无限可能性,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就一定能够茁壮成长。

人生仅有一次,稀里糊涂,虚度此生,就未免太可惜了。一步一步、不懈努力、持之以恒、精益求精。只要这么做,工作就能逐步提升,人生就能日臻完美。

愿望必定能实现。就是说,“无论如何一定要这样做!”人只要有了这种坚强的意愿,愿望就会变成行动,人就会很自然地朝着实现愿望的方向前进。
但是,这必须是强烈的愿望,而不是随便想想。
“不管怎样,无论怎样,一定要这样!”“一定非如此不可!”必须是这种由强烈的意念支撑的愿望或理想。
废寝忘食,朝思暮想,念念不忘,反复思考,如果你真的做到了整日里只想这一件事,这样的愿望就会渐渐渗透到“潜意识”中。
所谓“潜意识”是不自觉的、潜藏于人内心深处的意识。
平时它不出头,但在无意识中或在某一特殊时刻它会闪现,并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另一方面,日常发挥作用的意识叫“显意识”。在人的意识中,“潜意识”的领域之广要大大超过“显意识”。
经常反复的体验以及强烈的刺激都会进入“潜意识”。据说如果用好“潜意识”,就有可能在瞬间做出正确的判断。
这种“潜意识”就是在睡觉时也会起作用的意识,它能将我们的行动引向实现目标的方向。
每天,在拼命思索的过程中,愿望就会渗透到“潜意识”中。
这样一来,即使不特别留意,在意想不到的场合,“潜意识”也会发动,给你启示。
而且这种启示往往触及事物的核心,使问题一下子得到解决。

人是“思想”的主人,人格的创造者,自己环境和命运的设计者。在心里种下美丽的花草种子,精心照料,就可以结出丰硕的成果。

反之,如果疏忽了照料,就会招致杂草丛生。因此,一定要把心灵打扫干净,把自己的思想变得纯洁。这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的人生和经营。

人既有善良之心也有邪恶之心。

所谓善良之心,就是把自己的事情搁在一旁,而祈愿周围人幸福的、充满着温情的利他之心。

所谓邪恶之心,就是只要自己好就行的利己之心。

所以尽量抑制只要自己好就行的这种利己的想法,而让善良的利他之心更多地占据我们的心灵。

这就是做修行、修养,就是塑造人格。而且,这样做就可以帮助我们对事情作出正确的判断。

大胆与细心这两者看起来相互矛盾,但这两个极端必须同时具备,才能把工作做得完美。

兼备这两个极端,并不是“中庸”。

这好比织成绸缎的丝线,如果把经线比作大胆,那么纬线就是细心,大胆和细心交互使用。

因为大胆,就能有力地推动事业向前发展,而同时因为细心,就能防止失败。一开始就要兼备大胆和细心很不容易。

但只要在日常工作中,在各种场合下,有意识地磨炼自己,这两个极端就能同时兼备。

完全不是这样的,心性只是在那一瞬间暂时提高了而已。只有反复持续反省,才能提高心性并加以维持。
要将已有的人格维持在一定的水准,就需要不断学习和反省。如果要进一步提升人格和心性,就更要加强学习。
在那些我们觉得“真了不起、真伟大”的人中,有的人会随着年龄的老去,变回凡夫俗子。
这个营养指的是心灵的营养,也就是“反省”这种营养。因为没有摄取营养,所以心灵逐渐衰弱。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宗教界也能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有一些曾经优秀的大僧正或法师,年轻时努力修行,获得了卓越的见识,但随着年龄的老去,却逐渐不再拥有这样的人格。
他们确实经历了非同一般的修行,甚至达到过开悟的境地,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心性,塑造了人格。
但是,要维持这种心性和人格,就需要持续不断地反复修行。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很快就会被打回原形,这就是人的本性。所以,能否经常进行反省,是人向上成长的关键。
实际上,心灵的问题需要反复再反复地反省,不厌其烦地不断聆听相同的内容,不断进行修正。
只有这样才能充实美好地度过仅有一次的人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