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的京剧,为何只有“裘派”、“张派”?

京剧传承至今已经二百多年历史了,经过不断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的京剧名家,但是大多数都是建国前就已经形成流派了,如旦角梅派、尚派、程派…,生角的谭派、余派、麒派、马派…,武生的楊派、尚派、盖派…,花脸的金派、郝派、侯派、裘派…等等,大家耳熟能详,不胜枚举。

京剧流派是京剧艺术发展的必然产物。京剧流派的多样化,是艺术繁荣昌盛的标志之一。据京剧专家董维贤称,要形成流派:一要师承有自,二要后续有人,三要同业赞许,四要专家肯定,五要观众普遍支持,而且还要有独创的个性化代表剧目。缺一项,不是有派不流,就是有流不派,最终难成其流派。

建国后的京剧舞台上,在艺术辈份稍后于“四大名旦”、“四大须生”的当代艺术家中,独步一时、自成一家的先生大有人在。如李万春、李少春、高盛麟、袁世海、赵燕侠、关肃霜…等名家,但在建囯后真正形成公认流派,唯有裘盛戎(在建国前已初成气候)的裘派和张君秋的张派而己。

在下觉得,京剧艺术中诸乡流派的形成,还是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和创作基础的,不是凡是名家或名角就一定会是“流派”创始人。

如张君秋先生为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丽质天成,扮戏有雍容华贵之气,嗓音清脆嘹亮,饱满圆润。在演唱合四大家之长而一,形成了张君秋所独具的刚健委婉、俏丽清新的演唱风格和具有张派特色的一大批代表剧目如《望江亭》《诗文会》《状元谋》…等。张君秋大师创立的张派艺术是现如今京剧舞台上的主要流派,他拥有几十位卓有建树的传人,在京剧界甚至有与裘盛戎的“十净九裘”一样的“十旦九张”的美誉。称张派完全符合流派的要素,是众望所归,。

而赵燕侠的赵派与张君秋的张派提出时间差不多,都是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可是赵派却是门人凋零,并且缺少自己首创的流派剧目,所以难成其为流派。

李少春是著名的京剧老生、武生、文武老生,其文学余叔岩,武学杨小楼,其艺术成就斐然。但对李少春的李派也是争议很大,业内有人认为其开宗立派资格不够,没有足够的代表作,虽文宗余武宗楊,但个人特点不够鲜明。

李后来身体不太好,嗓音失润,六十年代初很少舞台演出,基本未有真正意义上的收徒(如钱浩梁只能算李少春、高盛麟等的学生,其它请益者也无非由李指点一二),所以时至今日,李派传人也是寥寥无几。典型的有派而无流。

袁世海是郝派净角架子名花脸,他成功地塑造了各种性格的人物形象,尤其他主演的十余出扮演曹操的剧目赢得了观众广泛的喜爱,被观众美誉为“活曹操”,开创了以架子花脸主演大型剧目的先河,初具袁派表演艺术的风格,但现如今比较优秀的传人只有大连京剧院的院长杨赤,而舞台上净角的主流却依然是裘派。

高盛麟是最著名的楊派大武生典范,兼能文武,艺融南北,化楊、盖、麒于一身,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的的个性化艺术风格和剧目,具有世所公认的艺术水平和艺术成就,也被誉为“楊门高派”,但其弟子不少,但能克绍其裘者不多,更限于六十年代中(!)以后的社会条件、京剧每况愈下的环境影响,高盛麟和李万春、李少春、关肃霜等先生一样,虽都有艺术上成果,最终都憾未在京剧史上真正形成他们各自的京剧流派地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