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景新:卖书记

卖书记

文/马景新

1

文友托我卖书,卖他首版的自传体小说。尽管我从无做过买卖,对书市也一无所知,还是二话不说就应承了。倒不是因为书中有我作的序,而是认为这部小说无论是文学艺术性还是思想性均可圈可点,值得荐读。
我去找当镇长的朋友,他应该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办公桌后边一排书橱摆满了书,显示着一个基层官员的儒雅风范和文化品味。
镇长说,我爱读书不假,年轻时,挑灯夜读无冬夏,但那都是学生时代的事了。别看我这书柜,那是前任留下的。前几年,上边要求提高办公室文化品位才置买的。书也是那时购进的,摆那做个样子,说实话,我一本也没读过。干上我们这差事,上边千条线,到我这儿就是一根针。一天到晚,方方面面,千头万绪。现在扣得严,这儿巡视、那儿暗访、开会、检查,没完没了。紧溜头上,星期天都过不成。一不留神,就会吃蹦子,哪还有看书的闲情逸致。再说了,财政紧,哪有这项开支。
我拉开书柜,果然,古典文学、通俗读物、政治材料、一套套摆放整齐,有的连封都没开过。
说话间,镇长接了三电话,我们的谈话也就中断了三次,说是哪里的领导马上就到。我不好再坐下去,就告退了。
如今在乡镇为官,真是难。原以为,一镇之长,大权在握,以我和他多年的关系,留个百而八十本的没问题。但话说到这个份上也就理解了:闲书是给闲人看的,基层干部确实太忙,他们的确是没闲空读书。

2

我去了私企。老板是朋友,满面春风,握手、寒暄、倒茶,我开门见山:卖书。
老板哈哈大笑:我也出书了。他从身后博古架上拿出一本精装书本。 硬壳彩页封面上,是老板坐在办公室里的彩照,十足的企业家派头。
老板说,我出书,但不卖书,这书都是送人的。这是新潮礼品,高雅、脱俗。
我看了书的内容说:你这是把广告印成了书的样子。老板说:我这是企业文化,我这书所产生的经济价值,可不是你那书能比的。
文友的书,简装素面。老板的书,烫金溢彩。两本书放在一起,像是一个穿着粗布衣衫的乡下人,坐在一个带着鸽子蛋绿玉钻戒的富豪身边一样。
我说,价值,不一定完全体现在金钱上。这书虽是一个平凡人的传记,正是写给平凡人看的。其中有奋斗,有成功,有人生的酸甜苦辣,有社会历史进程的缩影,很有收藏价值。你给员工每人来一本,让他们了解一下过去岁月的艰难,好好珍惜现在的来之不易,会产生一种激励奋进的精神。
老板听了我的话,似笑非笑,嘴撇撇,随意翻看两页。看到了我写的序,说,有你写序的书,应该不错。但我的员工一天要上八个小时的班,加班是常态。他们会对一个平凡人的经历感兴趣吗?他们会对了解历史感兴趣吗?你问他。
他指着坐在傍边的穿着工作服的车间主任。主任笑了:员工们只对加薪感兴趣,对奖金和福利感兴趣,没有几个对书感兴趣的。养活老婆娃子比读书重要。
老板带点嘲弄:卖书买书的都有点“圣”,现在讲经济实用,红薯好卖,书不好卖。
他的话留了点面子,没说出“圣”字后边的字。我有点生气,便不在多说,拿起书要走。
老板说:这样吧,我送你一本,你送我一本。我断然拒绝:我的书是你说的“圣”,给你,你也不看,糟了。你的书是“经济价值”, 给了我也创造不出效益,亏了。
我要走,老板拉着不放:生意不成仁义在吗,别走,整两杯。我执意不留,老板送我出来,有点不好意思:如果是你写的书,我二话不说,全收。又不是你写的书,何必生气。
我说,我没生气。我理解,你是生意人,当然要注重经济效益。员工不读书,我也理解,他们生活有压力,挣钱养家才是硬道理。

3

我认识新华书店经理,也许他可以帮忙卖书。
许久没来新华书店了,以前,这里是我经常流连忘返的地方。但使劲想,也想不起最后一次来的时间。
现在的新华书店,已不是我印象中的样子。本来阔大的门面,被隔开一半,成了卖手机的门市。记得二楼原来是阅览室,曾经在那个弥漫着书香的雅静环境里度过我不少年轻时光。但现在也变了,高悬的招牌上写着茶餐厅的字样。
走进店去,几箱政治类书籍,刚刚到货,几个女员工正在忙着拆装。
女经理说,作为卖书的专业门店,书就是商品,啥书能卖,啥书不能卖,我最清楚。她指着书架上的书给我介绍说:这是成功人士的名人传记,这是著名作家的文学精品,尽管都不好卖,但必须要有,毕竟是书店。实际我们是在靠学生的辅导材料养活着。还有赶形势的政治类书籍,作为任务压到各单位,但多了也不行,都是经费紧张。
她从书架底下,抽出一本书,递给我:这个作家你该认识的。我接过书本一看,果然是我认识的一位作家的长篇小说。经理说,二百本,放这儿一年多了,一本没卖出。开始放上边,后来就挪到了下边。
经理又说,你这书要放这儿,也行。但放这儿只是放这儿,占个位置而已。出书的如果是退休领导,可以找着老部下,还有可能会留一两本的。前几年,就有当官的,把出书当成生意做。后来被叫作“以出书的方式搞腐败”,就没人敢了。
告别经理的时候,我买了本书,就是她介绍的那位作家朋友出的小说。看着那一捆被人冷落的书,落满了灰尘,我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4

我的老师,当地文学界前辈,听说我在到处卖书,专门找到我,聊起了书。
老师说,他这些年日积月累地也有了一些文章和诗词,好歹都是自己的心血啊,就捡拾起来,集结成书,想留一个念想。开始也想收回个成本,但孩子们不同意。说现在是网络时代,手机上看啥都有?快捷方便,谁还掏钱买书读。不知道的还以为咱是指望你写书赚钱做生意,惹人见笑。由于孩子们的反对,只好作罢。
老师说他出过几本书了,从来不卖,只是送人。但送人,也要看送给谁。亲朋文友送一本,看与不看,他总不会扔掉吧。送的不是人,人家当面奉承,说要认真拜读,但很可能回去就扔那了。自己的书,闲来翻翻看看,是自我消遣。这就像母亲与孩子,美丑,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咋看咋美。
他还说,现在的确没有几个人看书的。他出的书连儿女们都不看,一天到晚忙,有老有少,有压力,都在为钱奋斗。有个闲空,还要加工带忙扣手机。他说他原来是个书迷,挤空看书,如饥似渴。现在退休了,有的是时间,但书看不进去了,有电视看就中。

5

我把卖书的电话打给了当大学教授的文友。教授说,还买什么书啊,该买的都买过了。年轻时曾有过买书的嗜好,看见好书就想买,不买心里就痒 ,但早过了买书的年代。偶尔翻翻,也是消磨时光,可有可无。旧书摊上曾留下昔日那种徘徊流连的记忆,有时还会去溜达一下,遇到特别喜爱的书,还会买,但底线是不超过15元。而且只买散文,不买长篇,更不买什么所谓的名人传记。买了也不一定读,只是一种怀旧心理的安慰,回来扔哪儿就忘了。
我想在文友群里推销一下书,但有文友劝我,你难道不知道,群里有文友出书,都不好卖,你别瞎忙。除非你张嘴,让大家囧着面子买两本,但那不是等于往人家腰包里掏钱吗?
我有一位年轻朋友,社会活动精英,手下有一帮人,经常恭维说喜欢看我文章,觉得他应该是一个喜欢文学的人。我把书递过去,掀开,让他看了我写的序,他连声说好。我说,你给员工每人发一本,陶冶一下文化情操。他笑了:丰富文化生活的方式很多。我的那些员工都是年轻人,他们更喜欢看电影、k歌、户外活动,很少有窝在屋里读书的。你如果搞公益活动,需要钱,我可以给你无偿赞助。至于这书吗,嘿嘿,就免了。
……
知道书难卖,但不卖书,不知道书如此难卖。知道很多人不读书,但不卖书,不知道不读书的人如此之多。想起了莎士比亚说过一句话:"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还想起了诸多有关读书的经典词句,这些名言都过时了吗?
书没卖出,处处遇到了尴尬。我望着文友放在我家的几箱书,惆怅。爱莫能助,负了文友的信任和委托,我不知如何是好。

【注:图片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马景新,回族,河南新野人。网名:飞马千里,识途的老马。爱好旅游、摄影,闲暇时光,喜欢骑上自行车去丈量大地。没读过多少书,却爱用文字留下生活的印记。一路走来,且行且吟,自得其乐。才疏学浅,无甚建树,文学爱好者而已。文章大多都是写给自己看的,当然,如能在饭后茶余得到朋友些许青睐,便感欣慰。

本期责编:丁建忠

(0)

相关推荐

  • 天舒:当读书是种宗教时,买书就成了朝圣

    千万不要相信自己的记忆力,其实人的记忆是很不靠谱的.比如我,总是记得北京的雕刻时光是家书店,其实它是包假管换的咖啡屋.发生这种错误当然是我很喜欢这个名字的缘故,觉得太文艺了,真乃装B之必备.不过这里确 ...

  • 《东南风云》第211章:涉事人员

    第211章 涉事人员 萧峥道:"报答我个人就不用了,我倒是希望你能马上想起镇西大桥涉事老板的名字." 对方默然了一会儿,大约二十分钟之后,回复了三个字过来:"陶欢正.&q ...

  • 陆文三 | 我的初中生活(七)

             七.读书·借书·买书 我的爱好之一是读书.喜欢读书的习惯也是从初中时候开始养成的.我记得我看的最早的一本书叫<欧阳海之歌>,接下来读了<红旗谱>.<钢铁 ...

  • 二手书平台推荐

    多抓鱼 俗称二手书市场的豆瓣. 图书馆里有很多书,但有些你就是借不到. 这里有高分的书,畅销书,必读书,各种各样的书,统统都有书单. 单本价格也很便宜,定价在原书的1%-50%不等. 总结: 适合:喜 ...

  • 齊齋微书话|穷人买书——“以贩养吸”

           因为爱书,所以买书:因为买书,所以卖书.卖书的目的是为了买书,美名其曰还叫做以书养书,然更多人形象地称之为"以贩养吸".在日常卖书过程中,很多书友问我能不能帮他在地摊 ...

  • 旧书怎么处理?卖废品是最差的,这几个方法...

    旧书怎么处理?卖废品是最差的,这几个方法让你赚回书费而且低价淘新书!亲测有效 我平常喜欢买书,但是看书不算多(打脸).最近在家里又清理出74本需要处理的书.以前每次搬家,最头疼的是书,又重又没地方搁. ...

  • 「原创」海丰阿东:论斤买书和论斤卖书,书籍的轮回

    「原创」海丰阿东:论斤买书和论斤卖书,书籍的轮回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是被分配到去海丰农场去种田.去的时候随身带来一箱纸书,那些可都是我在中学学习时的课本.以及父亲以前买的书.说起来挺多的,其实也就是 ...

  • 爱屋及乌:买书、藏书与卖书

    凡是喜欢读书的书呆子无一不对书本情有独钟,所谓爱屋及乌是也,于是买书是每一个读书人免不了的经历,尤其是名人名家兼藏书家,留下了许多令后人感慨唏嘘不已的买书藏书的故事佳话. 做过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的陈平 ...

  • 马景新:清明节遐想

    清明节遐想 文/马景新 1. 清明--来自上古的节气,传统了民众一个缅怀悼念的日子.走进平时远离的墓园,便触及了心中深藏的隐痛.伴随着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与生命相关的思考,浮上心头,缠绕着难以释怀的心绪 ...

  • 马景新 | 有座山叫独山

    与三山五岳的巍峨相比,独山名不见经传,之所以称为"独",因为它是河南南阳盆地上一座孤零零的山.也许是造物主嫌这盆地平坦得有点过于单调,便有意作了一下点缀,于是,这片开阔平原上的地壳 ...

  • 马景新 | 飞越大河的蝴蝶

    一只黑色的蝴蝶,迎着白河晨光,从堤边柳林那里翩然而来,径直向着面前的河流飞去.蝴蝶要干什么?是要飞渡大河吗?坐在岸边的我好奇地注视着它的行踪. 初升的太阳透过轻纱般的薄雾,照耀得满河波光潋滟一片灿烂. ...

  • 马景新 | 走过边城文化

    何谓文化?据说学者们争论出了二百多个定义,看来这是个难以确切界定的问题 . 一个秋天的下午,我们在湘西凤凰古城里转累了,就避开熙来攘往的人群专拣僻静处走去,结果在一个小巷深处邂逅了一位画师,他倒也说了 ...

  • 马景新 | 莲子

    青莲(化名)是妻子近门二哥家的闺女,我们喊她莲子. 前不久,打工的莲子从南方回来了.一辆出租车把她送到家门口,从车上卸下来一堆大大小小的包裹.黄发卷曲,时装靓丽的莲子站在堆满麦草的庄稼院里,冲着正在院 ...

  • 七夕特辑 | 马景新 | 生死劫

    蝉,躲在枝叶间,倾诉着不尽哀怨. 风,摇动起疯狂的旋律,与满川白沙共舞. 独泣苍天下,望断大河南去,不堪回首!那黑色的七月...... 百年洪水天上来,惊涛崩岸!顷刻间,田野被吞噬,家园被摧毁,生命的 ...

  • 马景新 | 走过小路的约会

    文|走过小路的约会 文|马景新 每年秋天,当桐叶飘落时节,在相同的日子里,我们兄妹几个都会在父亲带领下,从城市来到这个镇上. 从乡亲们赶集的人群中,挤过喧闹的街市,来到镇外的田野上.走过一条青草覆盖的 ...

  • 马景新 | 母亲与茶

    母亲与茶 文|马景新 母亲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回族家庭,家就在镇上清真寺对面.外公在寺门口开了十几年的茶馆,作为茶馆掌柜的女儿,母亲是在茶馆的茶香中长大的.母亲一生无啥嗜好,就是喜欢喝茶 ,尤其喜欢喝绿茶 ...

  • 马景新 | 扫街的老人

    扫街的老人 文|马景新 凌晨,城市还在酣睡,寂静的街头,清冷的路灯下,出现了扫街老人的身影. 老人瘦高个,推一辆破旧的三轮车.一把扫帚,一张铁锨, 一路收拾过去,那条街就干净起来了.老人装垃圾时,铁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