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 (禾本科刚竹属植物)

毛竹(学名: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arr.) Mitford cv. Pubescens)是禾本科、刚竹属单轴散生型常绿乔木状竹类植物,竿高可达20多米,粗可达20多厘米,老竿无毛,并由绿色渐变为绿黄色;壁厚约1厘米;竿环不明显,末级小枝2-4叶;叶耳不明显,叶舌隆起;叶片较小较薄,披针形,下表面在沿中脉基部柔毛,花枝穗状,无叶耳,小穗仅有1朵小花;花丝长4厘米,柱头羽毛状。颖果长椭圆形,顶端有宿存的花柱基部。4月笋期,5-8月开花。

毛竹是中国栽培悠久、面积最广、经济价值也最重要的竹种。其竿型粗大,宜供建筑用,如梁柱、棚架、脚手架等,篾性优良,供编织各种粗细的用具及工艺品,枝梢作扫帚,嫩竹及竿箨作造纸原料,笋味美,鲜食或加工制成玉兰片、笋干、笋衣等。毛竹叶翠,四季常青,秀丽挺拔,经霜不凋,雅俗共赏。自古以来常置于庭园曲径、池畔、溪涧、山坡、石迹、天井、景门,以及室内盆栽观赏。常与松、梅共植,被誉为“岁寒三友”。

地下茎为单轴散生。竿高达20余米,粗者可达20余厘米,幼竿密被细柔毛及厚白粉,箨环有毛,老竿无毛,并由绿色渐变为绿黄色;基部节间甚短而向上则逐节较长,中部节间长达40厘米或更长,壁厚约1厘米(但有变异);竿环不明显,低于箨环或在细竿中隆起。箨鞘背面黄褐色或紫褐色,具黑褐色斑点及密生棕色刺毛;箨耳微小,繸毛发达;箨舌宽短,强隆起乃至为尖拱形,边缘具粗长纤毛;箨片较短,长三角形至披针形,有波状弯曲,绿色,初时直立,以后外翻。

末级小枝具2-4叶;叶耳不明显,鞘口繸毛存在而为脱落性;叶舌隆起;叶片较小较薄,披针形,长4-11厘米,宽0.5-1.2厘米,下表面在沿中脉基部具柔毛,次脉3-6对,再次脉9条。

花枝穗状,长5-7厘米,基部托以4-6片逐渐稍较大的微小鳞片状苞片,有时花枝下方尚有1-3片近于正常发达的叶,当此时则花枝呈顶生状;佛焰苞通常在10片以上,常偏于一侧,呈整齐的复瓦状排列,下部数片不孕而早落,致使花枝下部露出而类似花枝之柄,上部的边缘生纤毛及微毛,无叶耳,具易落的鞘口繸毛,缩小叶小,披针形至锥状,每片孕性佛焰苞内具1-3枚假小穗。小穗仅有1朵小花;小穗轴延伸于最上方小花的内稃之背部,呈针状,节间具短柔毛;颖1片,长15-28毫米,顶端常具锥状缩小叶有如佛焰苞,下部、上部以及边缘常生毛茸;外稃长22-24毫米,上部及边缘被毛;内稃稍短于其外稃,中部以上生有毛茸;鳞被披针形,长约5毫米,宽约1毫米;花丝长4厘米,花药长约12毫米;柱头3,羽毛状。

颖果长椭圆形,长4.5-6毫米,直径1.5-1.8毫米,顶端有宿存的花柱基部。笋期4月,花期5-8月。

毛竹开花时,枝叶发黄,在竹枝顶部,生出诸多如纺锤形的苞,大量消耗竹子养分。毛竹开花结实后,竹叶脱落,竹秆枯黄死亡,竹鞭失去萌芽力。

产地生境

中国分布自秦岭、汉水流域至长江流域以南和台湾省,黄河流域也有多处栽培。1737年引入日本栽培,后又引至欧美各国。

生长习性

毛竹根系集中稠密,竹秆生长快,生长量大。因此,要求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年平均温度15--20℃,年降水量为1200--1800毫米。对土壤的要求也高于一般树种,既需要充裕的水湿条件,又不耐积水淹浸。板岩、页岩、花岗岩、砂岩等母岩发育的中、厚层肥沃酸性的红壤、黄红壤、黄壤上分布多,生长良好。在土质粘重而干燥的网纹红壤及林地积水、地下水位过高的地方则生长不良。在造林地选择上应选择背风向南的山谷、山麓、山腰地带;土壤深度在50厘米以上;肥沃、湿润、排水和透气性良好的酸性砂质土或砂质壤土的地方。

毛竹林的林下植被有油茶、拎本、姜子、鹅掌楸、山矾、悬钩子、紫金牛、柔毛绣球,还有木荷,丝栗拷等,草本植物主要为禾本科、莎草科和蕨类植物如里白、铁芒箕等。有时,毛竹亦与杉木、马尾松、长柄水青冈、头状四照花等组成各种类型的混交林。在这些混交林中,毛竹一般居于第二层,L层为形体较高大的马尾松等。

造林方法

造林方法有移竹造林、移鞭造林、截秆移兜造林、实生苗造林和鞭节育苗造林等。其中,移竹造林法在生产中应用最广。

选好母竹:母竹以竹龄2-3年生、胸径3-6厘米、生长健壮、分枝较低、枝叶繁茂、竹节正常、无病虫害的林中竹为宜。挖母竹前应作好标记,使之在竹林中分布均衡。

母竹挖掘:挖母竹前应作好标记,使之在竹林中分布均衡。挖掘时,应判断好竹鞭的走向,再细心扒开土找到竹鞭,向母竹引伸过来的鞭称来鞭,留30-40厘米截断;延伸出去的鞭称去鞭,留70-80厘米截断,然后沿鞭两侧逐渐挖掘。挖取时要多带宿土,做到不伤鞭根,不伤笋芽,不伤“螺丝钉”,不伤母竹。挖出后,留5-7盘枝,砍去竹尾。

运输:母竹运输的路途和时间越短越好。远距离运输必须用稻草或蒲包包扎,保护好鞭芽和“螺丝钉”,并随时浇水保湿。

栽植:栽植时先在穴底垫上表土10-15厘米,然后解去母竹捆扎物,轻轻将母竹放入穴中,使鞭根舒展,下部与土密接,再填土、踏实。填土深度要比母竹原入土深度高3-5厘米,填土成馒状形,以防积水烂鞭。填土踏实时,要防止损伤鞭根和笋芽。栽后浇足“定兜水”。

季节:毛竹造林的良好季节是冬季和早春。

栽培技术

整地

通过整地可以创造适合毛竹成活和新竹成长的环境条件。整地工作应在造林前的秋、冬季进行,包括清理林地、开垦和挖掘栽植穴等三个工序。

造林整地:坡度不大的造林地采用全垦整地,即将造林地内的杂草、灌木全部砍除、清理后,全面深翻25-30厘米,将表土翻入底层,且除去土中的大石块和粗树兜、树根等,再定表土翻入底层,再定点挖栽植穴。坡度较大(15-20度)的造林地采用水平带整地,即整地带与等高线平行,带宽带距视坡度缓陡及栽植密度而定,一般为3米左右。整地带上先劈除杂草灌木,后沿带开垦,翻土深度40厘米左右,再在已翻土的带上按造林密度和株行距挖穴。在坡度25度以上陡坡的造林地则采用块状整地,即根据造林密度和株行距确定栽植点,清除各栽植点周围2米左右的杂草灌木,按栽植点挖穴。无论那整地方式,都须在挖栽植穴前确定好造林密度和株行距离。在坡地上挖穴时,应注意穴的长边与等高线平行。

挖穴规格:毛竹移竹造林每亩密度20-35株;株行距可用5×6米或4×5米;栽植穴的规格穴是长1.5米,宽0.8米,深0.5米左右。

施基肥:在林地栽植穴之间挖1m长施肥沟,每沟施复合肥500克,复土密封。

抚育管理

护笋养竹:护笋养竹是提高竹林密度、增加竹林产量的关键措施。

严禁挖鞭笋:竹鞭的幼嫩梢头称为鞭笋。夏秋季节,毛竹竹鞭生长旺盛,如挖鞭笋,不仅直接妨碍新鞭蔓延,而且使来年笔笋少,成竹质量差。

谨慎挖冬笋:冬笋是春笋的前身,是毛竹生长发育的一个阶段。用材竹林培育中,若滥挖冬笋,就会直接影响来年的春笋和新竹的产量。便因受气候、营养等因素限制,会有一部分冬笋不能出土而死亡,故在“冬至”前挖掘浅鞭冬笋,既可促进春笋生长发育,又可增加竹林收益。用材竹林挖掘冬笋中,必须要在护笋的前提下,科学谨慎的挖取。挖掘冬笋的方法是在大年毛竹林内选枝叶浓密、叶色深绿的竹株,沿去鞭的方向找到泥块隆起、龟裂或脚感松软的部位,小心开穴挖取。掘取后必须覆土填平。可在覆土前放入少量腐熟的饼肥,但需防止肥料与竹鞭直接接触。

精心管春笋:护笋养竹,“清明”至“立夏”(四、五月份),是毛竹春笋出土的初期和盛期,要加强管护。严禁挖掘健壮春笋,特别对换叶的小年竹林内的春笋更应加强留养及管护,以免竹林出现明显的大小年,影响竹林总产量,使竹林年年保持稳产。对那些病虫笋、路中笋,小笋和歪笋等应适时疏除。盛期笋成竹率高,质量好,应少疏多留;后期笋则应多疏少留;初春零星露头笋应一律挖除。竹笋出土的末期,竹林中常出现不能成竹的笋称为“退笋”。“退笋”亦应及时挖掘,既可增加收益,又可防止竹林林养分消耗。识别退笋的特征是:笋生长缓慢,笋梢松散、无光泽,箨干缩,箨毛枯萎,早晨箨叶与无“露水”。此外,还要在春笋期的竹林内严禁放牧,防治笋期中的病虫害。

竹林施肥

科学施肥:施用化肥应以氮、磷肥为主的复合肥,每亩可施复合肥15公斤。如果进行伐桩施肥,则先打通竹兜内竹节,每伐桩兜内施入尿素或碳酸氢铵0.25-0.5公斤,再复土密封。另外,竹林施用有机肥对竹林生长尤为重要,施肥量每年每亩可施有机肥50-100公斤或饼肥150-200公斤或塘泥100-200担。有机肥在秋冬结合垦复挖沟或挖穴埋入土内。

适时钩梢

轻度钩梢:在风大、冰冻雪压严重的地方,可采取适当钩梢的办法防止风倒秆破。钩梢一般不能超过竹冠总长度的1/3,留枝不得少于15盘。钩梢在冰冻年的10-12月进行。对冰冻雪压不严重或每亩立竹密度不足的竹林,则不必进行钩梢。

合理采伐

合理采伐包括正确确定采伐年龄、采伐季节、采伐方法、采伐强度及采伐后的立竹密度。

采伐年龄:毛竹林为异龄林,只能采用龄级择伐方式。择伐年龄应以1-5年生蓄养、6-7年生填空抽砍、8-9年生除个别填空外,全部砍伐利用的原则进行。为了正确掌握每株立竹的年龄,可在每年新竹成竹后,用油墨在竹秆上标明年份。

采伐季节:采伐季节应在冬季低温干燥、竹子生理活动减弱、竹材力学性能好、不易虫蛀的季节进行。

采伐强度及采伐后的立竹密度:毛竹用材林的竹林密度以保持每亩200-250株为好。其年龄组成最好是1年生、2-3年生、4-5年生竹各占25%左右,其余6-9年生笔占25%左右。

病虫防治

毛竹枯梢病

病害特征:毛竹枯梢病是我国毛竹产区的一种危险性病害,被列入国内检疫对象。

该病危害为当年新竹的嫩枝和侧枝。7月上旬在主梢或枝条的某一节叉处首先出现棕红色小斑点,并扩大成舌状或梭形有淡褐色病斑,后颜色逐渐变成深褐色。随着病斑的扩展,病部以上的枝叶开始萎蔫,叶逐步变黄、纵卷,直至枯萎脱落,枝梢枯死、且不再萌生新叶,形成枯枝、枯梢。发病严重的竹林,前期竹冠赤色,远看似火烧状;后期竹冠灰白色。受害毛竹造成枯枝、枯梢或整株枯死后,竹材质量降低,且影响发笋,一般发病3-4年后可使成片笔林趋于毁灭,给竹林生产带来严重损失。病原菌的传播途径是借风吹和雨水溅散作近距离传播;带病母竹、竹材、竹梢的调运是该病远距传播的主要途径。

防治方法

①清除并烧毁病枯枝(株),严禁从疫区和疫情发生区调出带有该病原的竹苗、母竹等移植到新区。对病区的竹材及制品采用甲基托布津70%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仔细地喷酒或禁止调运竹材出境。

②对病区竹林于5月下旬至6月中旬幼竹展枝放叶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每隔10天喷1次,连喷2-3次;或用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用同样的方法喷洒新竹。

黄脊竹蝗

虫害特征:又名蝗虫、蚱蜢、蚂蚱。5-6月以跳蝻、成虫取食竹叶,为竹林的主要害虫。大发生时,竹林被害如同火烧,立竹成光秆。新竹竹叶被吃光一交后即会枯死,壮竹竹叶一次被吃光后新发叶片变黄、生长势弱、发笋量大减,第二次被害后即死亡。死竹茎中积水,纤维变坏,生林也趋衰败。竹蝗一年发生1代。以卵产于背北向阳、杂草稀少、土质较疏松的山腰或山窝斜坡上,深约4厘米左右。产卵处常见黑色圆形盖状物,这是寻找卵块的最好标志。

防治方法

①挖卵块。生蝗产卵地易识别,可挖掘消灭。

②幼蝻未上大竹、群集在小竹及禾本科杂草上时,及时喷酒2.5%敌百虫粉剂或2.5%溴氰菊脂超低容量喷雾,每亩1毫升。

③已上大竹的蝗蝻可用烟剂药杀。即用2.5%溴氰菊脂每亩6-10克,按药1份、柴油20-40份比例混合,用喷烟机喷烟;或有741烟剂,用药量每亩1-2公斤。喷选择无风的早晨或傍晚进行。

竹镂舟蛾

虫害特征:竹镂舟蛾又名竹青虫、竹蚕。以幼虫暴食竹叶和叶鞘,严重时将成片竹林吃成光秆,如竹林一年连续发生二代或三代,被害竹可死亡,来年也不发笋。故竹镂舟蛾也为竹林主要害虫。湖南一年发生3-4代。幼虫全身光滑绿色、头红褐色。1、2龄幼虫受惊有吐丝下垂习性;2龄后的幼虫受惊即坠地,但几分钏后又会重新上竹。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中旬老熟幼虫下竹于枯枝落叶间吐丝缀叶结茧化肾越冬,翌年4月羽化成成虫。成虫飞翔力强、有趋光性,白天静伏不动、黄昏或晚上10时及黎明前很活跃。卵多产在1、2年生竹上端嫩叶上,成块状或散产。

防治方法

①灯光杀成虫。

②利用幼虫受惊坠地习性,击落捕杀。

③卵期释放赤眼蜂,每亩7万头。

④用2.5%溴氰菊脂,每亩4-8克,1000-2000倍液进行低量喷雾。

主要价值

毛竹生长快、成材早、产量高、用途广。造林五到十年后,就可年年砍伐利用。一株毛竹从出笋到成竹只需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当年即可砍作造纸原料。若作竹材原料,也只需三至六年的加固生长就可砍伐利用。经营好的竹林,除竹笋等竹副产品外,每亩可年产竹材1500-2000公斤。

毛竹 (禾本科刚竹属植物)

毛竹(学名: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arr.) Mitford cv. Pubescens)是禾本科、刚竹属单轴散生型常绿乔木状竹类植物,竿高可达20多米,粗可达20多厘米,老竿无毛,并由绿色渐变为绿黄色;壁厚约1厘米;竿环不明显,末级小枝2-4叶;叶耳不明显,叶舌隆起;叶片较小较薄,披针形,下表面在沿中脉基部柔毛,花枝穗状,无叶耳,小穗仅有1朵小花;花丝长4厘米,柱头羽毛状。颖果长椭圆形,顶端有宿存的花柱基部。4月笋期,5-8月开花。

毛竹是中国栽培悠久、面积最广、经济价值也最重要的竹种。其竿型粗大,宜供建筑用,如梁柱、棚架、脚手架等,篾性优良,供编织各种粗细的用具及工艺品,枝梢作扫帚,嫩竹及竿箨作造纸原料,笋味美,鲜食或加工制成玉兰片、笋干、笋衣等。毛竹叶翠,四季常青,秀丽挺拔,经霜不凋,雅俗共赏。自古以来常置于庭园曲径、池畔、溪涧、山坡、石迹、天井、景门,以及室内盆栽观赏。常与松、梅共植,被誉为“岁寒三友”。

地下茎为单轴散生。竿高达20余米,粗者可达20余厘米,幼竿密被细柔毛及厚白粉,箨环有毛,老竿无毛,并由绿色渐变为绿黄色;基部节间甚短而向上则逐节较长,中部节间长达40厘米或更长,壁厚约1厘米(但有变异);竿环不明显,低于箨环或在细竿中隆起。箨鞘背面黄褐色或紫褐色,具黑褐色斑点及密生棕色刺毛;箨耳微小,繸毛发达;箨舌宽短,强隆起乃至为尖拱形,边缘具粗长纤毛;箨片较短,长三角形至披针形,有波状弯曲,绿色,初时直立,以后外翻。

末级小枝具2-4叶;叶耳不明显,鞘口繸毛存在而为脱落性;叶舌隆起;叶片较小较薄,披针形,长4-11厘米,宽0.5-1.2厘米,下表面在沿中脉基部具柔毛,次脉3-6对,再次脉9条。

花枝穗状,长5-7厘米,基部托以4-6片逐渐稍较大的微小鳞片状苞片,有时花枝下方尚有1-3片近于正常发达的叶,当此时则花枝呈顶生状;佛焰苞通常在10片以上,常偏于一侧,呈整齐的复瓦状排列,下部数片不孕而早落,致使花枝下部露出而类似花枝之柄,上部的边缘生纤毛及微毛,无叶耳,具易落的鞘口繸毛,缩小叶小,披针形至锥状,每片孕性佛焰苞内具1-3枚假小穗。小穗仅有1朵小花;小穗轴延伸于最上方小花的内稃之背部,呈针状,节间具短柔毛;颖1片,长15-28毫米,顶端常具锥状缩小叶有如佛焰苞,下部、上部以及边缘常生毛茸;外稃长22-24毫米,上部及边缘被毛;内稃稍短于其外稃,中部以上生有毛茸;鳞被披针形,长约5毫米,宽约1毫米;花丝长4厘米,花药长约12毫米;柱头3,羽毛状。

颖果长椭圆形,长4.5-6毫米,直径1.5-1.8毫米,顶端有宿存的花柱基部。笋期4月,花期5-8月。

毛竹开花时,枝叶发黄,在竹枝顶部,生出诸多如纺锤形的苞,大量消耗竹子养分。毛竹开花结实后,竹叶脱落,竹秆枯黄死亡,竹鞭失去萌芽力。

产地生境

中国分布自秦岭、汉水流域至长江流域以南和台湾省,黄河流域也有多处栽培。1737年引入日本栽培,后又引至欧美各国。

生长习性

毛竹根系集中稠密,竹秆生长快,生长量大。因此,要求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年平均温度15--20℃,年降水量为1200--1800毫米。对土壤的要求也高于一般树种,既需要充裕的水湿条件,又不耐积水淹浸。板岩、页岩、花岗岩、砂岩等母岩发育的中、厚层肥沃酸性的红壤、黄红壤、黄壤上分布多,生长良好。在土质粘重而干燥的网纹红壤及林地积水、地下水位过高的地方则生长不良。在造林地选择上应选择背风向南的山谷、山麓、山腰地带;土壤深度在50厘米以上;肥沃、湿润、排水和透气性良好的酸性砂质土或砂质壤土的地方。

毛竹林的林下植被有油茶、拎本、姜子、鹅掌楸、山矾、悬钩子、紫金牛、柔毛绣球,还有木荷,丝栗拷等,草本植物主要为禾本科、莎草科和蕨类植物如里白、铁芒箕等。有时,毛竹亦与杉木、马尾松、长柄水青冈、头状四照花等组成各种类型的混交林。在这些混交林中,毛竹一般居于第二层,L层为形体较高大的马尾松等。

造林方法

造林方法有移竹造林、移鞭造林、截秆移兜造林、实生苗造林和鞭节育苗造林等。其中,移竹造林法在生产中应用最广。

选好母竹:母竹以竹龄2-3年生、胸径3-6厘米、生长健壮、分枝较低、枝叶繁茂、竹节正常、无病虫害的林中竹为宜。挖母竹前应作好标记,使之在竹林中分布均衡。

母竹挖掘:挖母竹前应作好标记,使之在竹林中分布均衡。挖掘时,应判断好竹鞭的走向,再细心扒开土找到竹鞭,向母竹引伸过来的鞭称来鞭,留30-40厘米截断;延伸出去的鞭称去鞭,留70-80厘米截断,然后沿鞭两侧逐渐挖掘。挖取时要多带宿土,做到不伤鞭根,不伤笋芽,不伤“螺丝钉”,不伤母竹。挖出后,留5-7盘枝,砍去竹尾。

运输:母竹运输的路途和时间越短越好。远距离运输必须用稻草或蒲包包扎,保护好鞭芽和“螺丝钉”,并随时浇水保湿。

栽植:栽植时先在穴底垫上表土10-15厘米,然后解去母竹捆扎物,轻轻将母竹放入穴中,使鞭根舒展,下部与土密接,再填土、踏实。填土深度要比母竹原入土深度高3-5厘米,填土成馒状形,以防积水烂鞭。填土踏实时,要防止损伤鞭根和笋芽。栽后浇足“定兜水”。

季节:毛竹造林的良好季节是冬季和早春。

栽培技术

整地

通过整地可以创造适合毛竹成活和新竹成长的环境条件。整地工作应在造林前的秋、冬季进行,包括清理林地、开垦和挖掘栽植穴等三个工序。

造林整地:坡度不大的造林地采用全垦整地,即将造林地内的杂草、灌木全部砍除、清理后,全面深翻25-30厘米,将表土翻入底层,且除去土中的大石块和粗树兜、树根等,再定表土翻入底层,再定点挖栽植穴。坡度较大(15-20度)的造林地采用水平带整地,即整地带与等高线平行,带宽带距视坡度缓陡及栽植密度而定,一般为3米左右。整地带上先劈除杂草灌木,后沿带开垦,翻土深度40厘米左右,再在已翻土的带上按造林密度和株行距挖穴。在坡度25度以上陡坡的造林地则采用块状整地,即根据造林密度和株行距确定栽植点,清除各栽植点周围2米左右的杂草灌木,按栽植点挖穴。无论那整地方式,都须在挖栽植穴前确定好造林密度和株行距离。在坡地上挖穴时,应注意穴的长边与等高线平行。

挖穴规格:毛竹移竹造林每亩密度20-35株;株行距可用5×6米或4×5米;栽植穴的规格穴是长1.5米,宽0.8米,深0.5米左右。

施基肥:在林地栽植穴之间挖1m长施肥沟,每沟施复合肥500克,复土密封。

抚育管理

护笋养竹:护笋养竹是提高竹林密度、增加竹林产量的关键措施。

严禁挖鞭笋:竹鞭的幼嫩梢头称为鞭笋。夏秋季节,毛竹竹鞭生长旺盛,如挖鞭笋,不仅直接妨碍新鞭蔓延,而且使来年笔笋少,成竹质量差。

谨慎挖冬笋:冬笋是春笋的前身,是毛竹生长发育的一个阶段。用材竹林培育中,若滥挖冬笋,就会直接影响来年的春笋和新竹的产量。便因受气候、营养等因素限制,会有一部分冬笋不能出土而死亡,故在“冬至”前挖掘浅鞭冬笋,既可促进春笋生长发育,又可增加竹林收益。用材竹林挖掘冬笋中,必须要在护笋的前提下,科学谨慎的挖取。挖掘冬笋的方法是在大年毛竹林内选枝叶浓密、叶色深绿的竹株,沿去鞭的方向找到泥块隆起、龟裂或脚感松软的部位,小心开穴挖取。掘取后必须覆土填平。可在覆土前放入少量腐熟的饼肥,但需防止肥料与竹鞭直接接触。

精心管春笋:护笋养竹,“清明”至“立夏”(四、五月份),是毛竹春笋出土的初期和盛期,要加强管护。严禁挖掘健壮春笋,特别对换叶的小年竹林内的春笋更应加强留养及管护,以免竹林出现明显的大小年,影响竹林总产量,使竹林年年保持稳产。对那些病虫笋、路中笋,小笋和歪笋等应适时疏除。盛期笋成竹率高,质量好,应少疏多留;后期笋则应多疏少留;初春零星露头笋应一律挖除。竹笋出土的末期,竹林中常出现不能成竹的笋称为“退笋”。“退笋”亦应及时挖掘,既可增加收益,又可防止竹林林养分消耗。识别退笋的特征是:笋生长缓慢,笋梢松散、无光泽,箨干缩,箨毛枯萎,早晨箨叶与无“露水”。此外,还要在春笋期的竹林内严禁放牧,防治笋期中的病虫害。

竹林施肥

科学施肥:施用化肥应以氮、磷肥为主的复合肥,每亩可施复合肥15公斤。如果进行伐桩施肥,则先打通竹兜内竹节,每伐桩兜内施入尿素或碳酸氢铵0.25-0.5公斤,再复土密封。另外,竹林施用有机肥对竹林生长尤为重要,施肥量每年每亩可施有机肥50-100公斤或饼肥150-200公斤或塘泥100-200担。有机肥在秋冬结合垦复挖沟或挖穴埋入土内。

适时钩梢

轻度钩梢:在风大、冰冻雪压严重的地方,可采取适当钩梢的办法防止风倒秆破。钩梢一般不能超过竹冠总长度的1/3,留枝不得少于15盘。钩梢在冰冻年的10-12月进行。对冰冻雪压不严重或每亩立竹密度不足的竹林,则不必进行钩梢。

合理采伐

合理采伐包括正确确定采伐年龄、采伐季节、采伐方法、采伐强度及采伐后的立竹密度。

采伐年龄:毛竹林为异龄林,只能采用龄级择伐方式。择伐年龄应以1-5年生蓄养、6-7年生填空抽砍、8-9年生除个别填空外,全部砍伐利用的原则进行。为了正确掌握每株立竹的年龄,可在每年新竹成竹后,用油墨在竹秆上标明年份。

采伐季节:采伐季节应在冬季低温干燥、竹子生理活动减弱、竹材力学性能好、不易虫蛀的季节进行。

采伐强度及采伐后的立竹密度:毛竹用材林的竹林密度以保持每亩200-250株为好。其年龄组成最好是1年生、2-3年生、4-5年生竹各占25%左右,其余6-9年生笔占25%左右。

病虫防治

毛竹枯梢病

病害特征:毛竹枯梢病是我国毛竹产区的一种危险性病害,被列入国内检疫对象。

该病危害为当年新竹的嫩枝和侧枝。7月上旬在主梢或枝条的某一节叉处首先出现棕红色小斑点,并扩大成舌状或梭形有淡褐色病斑,后颜色逐渐变成深褐色。随着病斑的扩展,病部以上的枝叶开始萎蔫,叶逐步变黄、纵卷,直至枯萎脱落,枝梢枯死、且不再萌生新叶,形成枯枝、枯梢。发病严重的竹林,前期竹冠赤色,远看似火烧状;后期竹冠灰白色。受害毛竹造成枯枝、枯梢或整株枯死后,竹材质量降低,且影响发笋,一般发病3-4年后可使成片笔林趋于毁灭,给竹林生产带来严重损失。病原菌的传播途径是借风吹和雨水溅散作近距离传播;带病母竹、竹材、竹梢的调运是该病远距传播的主要途径。

防治方法

①清除并烧毁病枯枝(株),严禁从疫区和疫情发生区调出带有该病原的竹苗、母竹等移植到新区。对病区的竹材及制品采用甲基托布津70%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仔细地喷酒或禁止调运竹材出境。

②对病区竹林于5月下旬至6月中旬幼竹展枝放叶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每隔10天喷1次,连喷2-3次;或用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用同样的方法喷洒新竹。

黄脊竹蝗

虫害特征:又名蝗虫、蚱蜢、蚂蚱。5-6月以跳蝻、成虫取食竹叶,为竹林的主要害虫。大发生时,竹林被害如同火烧,立竹成光秆。新竹竹叶被吃光一交后即会枯死,壮竹竹叶一次被吃光后新发叶片变黄、生长势弱、发笋量大减,第二次被害后即死亡。死竹茎中积水,纤维变坏,生林也趋衰败。竹蝗一年发生1代。以卵产于背北向阳、杂草稀少、土质较疏松的山腰或山窝斜坡上,深约4厘米左右。产卵处常见黑色圆形盖状物,这是寻找卵块的最好标志。

防治方法

①挖卵块。生蝗产卵地易识别,可挖掘消灭。

②幼蝻未上大竹、群集在小竹及禾本科杂草上时,及时喷酒2.5%敌百虫粉剂或2.5%溴氰菊脂超低容量喷雾,每亩1毫升。

③已上大竹的蝗蝻可用烟剂药杀。即用2.5%溴氰菊脂每亩6-10克,按药1份、柴油20-40份比例混合,用喷烟机喷烟;或有741烟剂,用药量每亩1-2公斤。喷选择无风的早晨或傍晚进行。

竹镂舟蛾

虫害特征:竹镂舟蛾又名竹青虫、竹蚕。以幼虫暴食竹叶和叶鞘,严重时将成片竹林吃成光秆,如竹林一年连续发生二代或三代,被害竹可死亡,来年也不发笋。故竹镂舟蛾也为竹林主要害虫。湖南一年发生3-4代。幼虫全身光滑绿色、头红褐色。1、2龄幼虫受惊有吐丝下垂习性;2龄后的幼虫受惊即坠地,但几分钏后又会重新上竹。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中旬老熟幼虫下竹于枯枝落叶间吐丝缀叶结茧化肾越冬,翌年4月羽化成成虫。成虫飞翔力强、有趋光性,白天静伏不动、黄昏或晚上10时及黎明前很活跃。卵多产在1、2年生竹上端嫩叶上,成块状或散产。

防治方法

①灯光杀成虫。

②利用幼虫受惊坠地习性,击落捕杀。

③卵期释放赤眼蜂,每亩7万头。

④用2.5%溴氰菊脂,每亩4-8克,1000-2000倍液进行低量喷雾。

主要价值

毛竹生长快、成材早、产量高、用途广。造林五到十年后,就可年年砍伐利用。一株毛竹从出笋到成竹只需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当年即可砍作造纸原料。若作竹材原料,也只需三至六年的加固生长就可砍伐利用。经营好的竹林,除竹笋等竹副产品外,每亩可年产竹材1500-2000公斤。

(0)

相关推荐

  • 竹,木材料的使用,能流行多久?

    近几年,户外竹木应用逐渐广泛起来,我们也来了解下竹木有哪些优势,竹木的原材是哪个品种呢? 从古代文明起源后,木材就是劳动人民重要的建筑材料,随着人类生活场景的外扩,木材的使用,慢慢的延续到了室外,从最 ...

  • 竹藤产品生产出口考察报告

        竹藤产品生产出口考察报告 2001年三月上旬,北京联商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沈乘秀领导下,马智和总监与国际竹藤组织专家竺肇华教授赴浙闽地区考察竹材资源和竹产品生产和出口情况,初步调查我国竹材资源十 ...

  • 黄竹(禾本科、牡竹属植物)

    竿高8-15米(原记载为20-23米),直径7-10厘米,梢端略弯曲,基部第一至第 黄竹 Dendrocalamus membranaceus三节环列气根;节间长34-42厘米,幼时被白粉;竿环平;箨 ...

  • 科研 | BMC plant biology:转录组和代谢组学分析揭示了CoA在驼蹄瓣属植物耐盐性中的作用(国人作品)

    编译:有点卡,编辑:十九.江舜尧. 原创微文,欢迎转发转载. 导读 驼蹄瓣属植物主要生长在荒漠和半荒漠地区,具有良好的抗旱.抗盐.抗碱.抗重金属.抗平瘠土壤.抗风蚀.抗流沙能力,能长期适应盐渍化土壤. ...

  • 梅花(蔷薇科杏属植物)

    主要价值 折叠 经济 变种和品种极多,可分花梅及果梅两类.花梅主要供观赏.果梅其果实主要作加工或药用,一般加工制成各种蜜饯和果酱:用青梅加工制成乌梅供药用,为收敛剂,能治痢疾,并有镇咳.祛痰.解热.杀 ...

  • 柠檬[芸香科柑橘属植物]

    坏血病的克星-柠檬 干柠檬片泡水的功效 功效与作用 阳台养柠檬,想要开花结果多,6月前要这样做 种植方法 挑选柠檬,这6点很关键,不然喝再多也是百喝. 形态特征 柠檬 小乔木.枝少刺或近于无刺,嫩叶及 ...

  • 香妃碰碰香是唇形科延命草属植物,碰碰香的另外品种

    香妃碰碰香是唇形科延命草属植物,跟绿色碰碰香一样的味道,叶片比绿色碰碰香大,也有称为碰碰香锦. 形态特征 香妃碰碰香多年生草本植物,多分枝,圈住被有细密的白色绒毛,肉质叶,交互对生,白边绿叶,卵圆形, ...

  • 全基因组复制事件的绝对定年揭示莲座蕨属植物的迟滞演化

    莲座蕨属(Angiopteris)隶属于厚囊蕨类莲座蕨目合囊蕨科,是蕨类植物基部类群的重要代表之一.莲座蕨目是由已灭绝的Psaroniaceae和现存的合囊蕨科组成. 其中,Psaroniaceae为 ...

  • 金刚藤[百合科藤属植物]

    金刚藤 西南菝葜攀援状灌木,质,结节状.有块状根茎:茎实心.有刺.叶长圆状披针形,互生,长5-8厘米,宽1-2厘米:叶柄长0.5-0.8厘米,鞘稍不明显,长几为叶柄的1/2,鞘端有1对卷须.有掌状脉和 ...

  • 茯神[多孔菌科茯苓属植物]

    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深入地下20~30厘米.分布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山西等地. 药材性状 干燥的菌核形态与茯苓相同,惟中间有一 ...

  • 鹅毛[鸭科雁属植物]

    配伍 1.治肿毒:血管鹅毛一握,铜锅炒焦,腐皮包裹,酒吞下.初起者效.(<救生苦海>) 2.治痈毒:鹅毛(煅灰)一两,明矾二两.研末,面糊为丸.每服二钱,好酒下.(<年希尧集验良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