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乾隆皇帝打赌,被全国官员嫌弃是个什么后果?看看他就明白了

看到这个题目,您可能会疑问,这个倒霉蛋究竟做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这么惨,让整个大清帝国从皇帝到所有官员都给他穿小鞋呢?

(很遗憾,历史上并未留下尹壮图的肖像,只有他的墨迹流传于世)

这个倒霉蛋名叫尹壮图,在乾隆朝熠熠生辉的名臣中并不出彩,顶多只能算是个普通的官员。不过说普通吧尹大人又混的相当不错,这位老兄自从乾隆三十一年考中进士,只用了短短十四年的时间,到了乾隆四十五年时,尹壮图就当上了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参与朝廷军政机密,官运不可谓不亨通。

如果按照这个发展趋势,尹壮图在退休前也许还能捞个大学士当当,最后荣华富贵,寿终正寝,但所有人都没想到尹大人一时心血来潮给乾隆皇帝上了一道奏折,让他受尽了皇帝的刁难和戏弄,甚至差点弄丢了自己的小命。

那么尹壮图到底上了一封怎样的奏折,让乾隆皇帝恼羞成怒,大为不爽呢?

(所谓的繁荣盛世下是触目惊心的腐败,民不聊生,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议罪银)

很简单,关于议罪银。乾隆五十二年,尹壮图的父亲去世,他赶回云南为父亲守孝三年,孝期已满后他又风尘仆仆的赶回北京,那个时候可没有啥高铁飞机,尹大人得花上几个月的时间从北往南,又从东往西纵横万里,把中国差不多横穿了两遍,而正是这趟旅程让尹壮图真切的了解到盛世之下百姓们真实的生活,根本就不是大臣们写给皇帝奏章里所描述的那样民众安居乐业,国家繁荣富强,而是触目惊心的腐败,饥民遍地,各省都有巨大的财政亏空,钱都到哪儿去了?都进了官员们的腰包里—“各督抚声名狼藉,吏治废弛。臣经过地方,体察官吏贤否,商民培养皆蹙额兴叹”

而尹壮图认为造成这样场面最主要原因便是乾隆四十五年开始实行的“议罪银”制度,正是这个制度助长了官员们违法乱纪的嚣张气焰,更纵容了贪污腐败的迅速扩张。尹大人曾经在乾隆四十二年担任过京畿道御史,尽管远离这个专业打嘴炮和弹劾官员的职位已经有十年时间,但本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尹壮图给皇帝上了一封奏折,详细的描述了自己这一路的感言,并且强调议罪银制度弊端实在太大,恳求皇帝“永停此例”

可尹壮图没有想到,这封奏折呈上后却实实在在的踩到了乾隆皇帝的鸡眼,把已经八十岁的老皇帝气得暴跳如雷,这是怎么回事呢?

(从乾隆皇帝的印中就能看到老皇帝已经对“十全”的美名无法自拔)

原因就在于老皇帝早已沉溺于“十全老人”的美名无法自拔,尽管乾隆晚年官场法纪废弛,官员人浮于事,贪污腐败成风,朝廷是查不胜查,永无止境,乾隆皇帝一方面要粉饰太平,维护维护自己“主英臣贤”的盛世形象,另一方面这些官员贪污起来实在太过嚣张,自己又不能不对他们略施小惩,于是在和珅的建议下乾隆开始实行“议罪银制度”。

(议罪银最大限度的充实了皇帝的腰包,让乾隆皇帝不愁没钱用,获得了皇帝的好评)

所谓议罪银,其实针对那些犯了罪的官员,朝廷也不处罚你,免得丢了读书人的体面,让你根据犯罪性质的严重程度来缴纳应数目的银子来免除刑罚,其实说白了就是用钱顶罪。不过和珅给议罪银的解释冠冕堂皇:国家培养人才不容易,这也是给你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嘛!也成全了万岁爷爱惜臣工的好名声—“以督抚等禄入丰腴,而所获之咎,尚非法所难宥,是以酌量议罪,用示薄惩”。

(下江南,修园子,花的可都是钱啊!要是没有议罪银,乾隆该怎么办?)

对于乾隆皇帝来说也是名利双收的美事,议罪银并不上缴国库,统统都进了乾隆的腰包—内库。有人可能会奇怪,这内库和国库有啥区别呢?尽管老话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国库的钱是皇帝的,更是整个国家的,所以即使是皇帝也不能随心所欲的花钱。想要建花园,修宫殿?只要动一下国库里的钱就做好接受御史们雪花片一般的奏折吧!而乾隆皇帝偏偏又是个好大喜功的皇帝,这位爷四处用兵,六次南巡,五次拜谒五台山、曲阜孔庙,年年秋狝木兰,这般花费下来别说是自己的小金库,就连国库都颇有些入不敷出,而议罪银制度让乾隆的钱包迅速鼓了起来,御史们还没处下嘴,有了议罪银,接下来巡视江南,建造行宫,举行万寿大典,任何一个项目花费都如同流水一般,却没有动用国库一两银子!

这让乾隆十分得意,认为都是自己筹划有方才能做到与民休息,但各省官员们上交的议罪银都是从何而来,乾隆皇帝既没问更不想知道,在他看来制度的好坏主要在于执行者,有我这样英明神武的皇帝,哪个大臣敢糊弄我?他自信议罪银的负面影响已经被降到了最低,而尹壮图的这封奏折却赤裸裸打了皇帝的脸,真要停止议罪银首先断了自己的财路,乾隆再也不能大手大脚的花钱了,至于行宫、花园的营建更是想都不要想;更何况按照尹壮图的说法,在自己的领导下老百姓都活不下去了!这对于刚过八十大寿,听惯了臣子们阿谀奉承的老人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既然无法采纳尹壮图的意见,那就堵住他的嘴!乾隆皇帝颁布上谕逐条反驳尹壮图的奏折,首先针对尹壮图所说的“商民培养皆蹙额兴叹”,乾隆皇帝说尹壮图这货简直是太不要脸了“自御极以来,迄今已五十五年,寿跻八秩,综览万几,自谓勤政爱民,可告无愧于天下,而天下万民亦断无泯良怨朕者。”我这皇帝当的苦啊,这几十年来勤政爱民,夙兴夜寐,我扪心自问无愧于天下,广大人民群众也绝不可能对朝廷有怨恨之情。为了验证自己的说法,乾隆皇帝摆事实,列数据:圣祖爷在位六十一年“普免天下钱粮一次、漕粮一次”,先帝爷在位十三年因为西北战争,所以没来得及减免钱粮,我在位这些年“而普免天下钱粮四次、漕粮二次”,汉文帝才减免农民一半的赋税史官们就吹成什么样子,看看老子我,可是减免了四次之多!你们说说,他尹壮图不是污蔑我么!

接着乾隆皇帝质问尹壮图:'所指之督抚何人?逢迎上司者何人?“小子,别以为你红口白牙说了就不用负责任了,谁贪污,谁受贿,给老子拿出证据来!可那个时代又没有照相机,百姓生活惨状,官员贪污情况也拍不下来,再说尹壮图也是描述普遍情况,并未特指某省某县某官员,自然拿不出实际例子,不过为了证明自己所说不虚,尹壮图说:臣说的这番话绝对都是实情,如果皇上您不相信可以派一个官员和我一起,咱们去各省实际盘查,一定可以获取确凿证据。这下乾隆更是愤怒,你小子无凭无据竟敢造谣,实在是其心可诛!你这是给大清泼脏水,对老子几十年的政绩扣屎盆子,所以老皇帝不依不饶,你说的这些话都是从哪听来的?百姓的惨状在哪看来的?要是不能“逐一指实复奏”那就是欺君之罪!

好家伙,尹大人本是一番忠心好意,结果却可能落得个“欺君”的罪名,这下可发了慌,他赶忙上奏恳切承认错误,说自己是猪油蒙了心,试图“以言获名”,所说都是道听途说,不切实际之话,请求皇帝治罪。可惜已经晚了,尹壮图一番所作所为让乾隆恨的牙痒痒,怎么可能起轻易放过他?既然你没证据,老子就让你看看证据吧!

于是乾隆皇帝派遣户部侍郎庆成一起参与调查,为了保证调查的公正性,公开性,皇帝下达指示:首先不能私密核查,比如尹壮图要去检查哪处,必须提前五百里地告知地方官;其次以尹壮图为反面教材,皇帝为官员们打了一针强心剂。这次不是让尹壮图来找你们的错处,而是让他看看咱们大清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让尹壮图的罪恶大白于天下—“若所盘查仓库。毫无亏缺。则是尹壮图以捕风捉影之谈。为沽誉邀名之举。不但诬地方官以贪污之罪。并将天下亿兆民人、感戴真诚。全为泯没。而朕五十五年以来、子惠元元之实政实心。几等于暴敛横征之世。试令尹壮图清夜扪心。亦何忍为此耶。著将朕办理庶务之苦心。及尹壮图莠言乱政之处。通谕知之。”

与此同时皇帝还很恶趣味的说“至此次派庆成前往晋省。自应驰驿。按品支予廪给。其尹壮图系自请盘查之员。本不应一体由驿行走。但恐其自备车马。未免濡迟。止著给予驿马。不必支予廪给。将此由五百里传谕书麟、并谕梁肯堂知之。”庆成是出公差,所以可以报销差旅费,你尹壮图是自请调查,给你提供车马已经是朝廷开恩了,至于伙食费么,您自个儿掏腰包吧!

(呈现在尹壮图面前的是充实的银库,当然了,这些银子是怎么来的,它们会在这银库里待多久我们就不知道了)

大家看看,提前五百里就通知地方官们:我们要来检查了!您说能检查出什么东西来?啥都检查不出来,于是尹大人的地狱生活开始了,与其说是检查,不如说是到处认罪,第一站是山西,尹壮图上奏皇上“库银丝毫并不短少,粮食石数亦见相符”接着恳切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请求早日结束这一折磨“可否恳恩,即令回京待罪?”

(在尹壮图眼下是百姓们“富足”的生活)

啥?不想玩了,想得美,老老实实的盘查下去吧!于是从山西到直隶,从山东到江苏,检查地方官们以鄙夷、不屑的神情带着尹壮图参观了物资齐全、满满当当的仓库,繁华的市面,百姓们富足的生活,他们把庆成当成老子一样巴结,却对尹壮图不闻不问,有些地方连饭都不肯安排,于是尹壮图只能绞尽脑汁,大肆描述大清帝国的繁华“日见商民乐业,绝无蹙额兴叹情事”,“州县地方,百姓俱极安贴”。“目击各省库项丰他储充足,并无丝毫短缺。而往来数千里,商贾市民安居乐业共享升平,实无地方官滋扰”。“所经淮扬常镇,以及苏州省会,正当新年庆贺之时,溢巷摩肩,携豚沽酒,童叟怡然自乐”。

接着一再请求皇上:我该死,我知错了,您就让我回京戴罪候审吧!皇帝却没有轻易的放过尹壮图,他质问:你尹壮图多年官宦生涯有没有贪污?你也算是个朝廷高官,为什么还让母亲居住在云南,“乃竟恋职忘亲弃之不顾,尚得谓之人类乎”?得,除了污蔑大清,欺君罔上,皇帝还给尹壮图扣上了一顶不孝的帽子,让他成为了整个官场的公敌。在尹壮图押回北京后,大臣们义愤填膺,在对尹壮图进行审问后以“挟诈欺公,妄生异议律”的罪名判处死刑。

死就死吧,好歹没有株连九族。还没等尹壮图稍微松口气,皇帝开恩了,尹壮图这小子虽然恶意诽谤,但朕不会往心里去(不往心里去才怪!)我会把这些诽谤当成是对我的规劝,所以就不要杀他啦!“尹壮图著加恩免其治罪,以内阁侍读用,仍带革职留任,八年无过,方准开复。“你们看看,我们的皇帝是多么的仁至义尽,感人肺腑啊,自古以来还有比他更英明的皇帝么?

看到这,您说说,大清该不该亡?

作者:雨目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