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古城楼
我在阆中古城发呆
岳定海
阆中我来过三次,今年(丙申晚秋某日)是第三次。中国公认的古城有四座:云南丽江的浪漫氛围,山西平遥的古朴乡月,安徽歙县的书卷气息,加上四川阆中的怡然时光,勾勒出了亘古不变的错落有致的民居是何等局促又是何等包容。在我看来,丽江是柔性的,平遥是冷峻的,歙县是文静的,而阆中我却带有天生的亲切感,它就是川西北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再现,很对我的胃口。不知怎的,一脚踩入阆中的大街小巷,我便想起百年前作家鲁迅笔下的鲁镇:过年冲天震响的爆竹,蹲在水边浆洗衣裳的村妇,鲁四老爷的陈旧书房,祥林嫂拄拐棍的木讷,横在远山近水的一派萧疏以及“三味书屋”的阴森堂屋,“百草园”的明朗夏夜和孔乙已可笑的“茴香豆”······回过神来,我自然是迈着轻快的步子在古城无目的地乱逛,边走边想从兽类砌的屋脊、瓦沟中摇曳黄草的连片屋顶下寻求答案,似乎没有。此刻从幽深的巷子里慢慢走出一个伛背的老者,他站立街沿,用浑浊的眼光盯着南来北往的行人,似乎也没看明白。几十年光阴,老人曾经在屋檐下看无数男女走过,一直看到天上流云从白到青,地上河水从急到缓,街上灯笼从红到紫,地上亲人从生到死······老人还在,巷子依旧,而世事却日日出新,年年变异。
我干脆也立在街边青石板上,对身边的穿斗结构房子、一字排开的门板、二楼木格窗户仔细打量:想象着拖长辫子的阿Q、清明采桑叶的老通宝、从天井中走出的觉新、睢水场口淘金的工人和我故乡盐亭仄逼老屋中劳作的居民次弟走过,他们发黄的影子,模糊的脸庞,枯涩的交谈,沉重的脚步······叠加着从鲁镇的院落京城的胡同上海的里弄四川的巷子摇晃而来,影像洇湿、晕黄、扩散、斑驳成深浅不一的痕迹,向规整的市井,无垠的山丘和更深邃的日色昏黄的远天弥漫开去。至此,我明白我何以心痛四川民居的低矮、匍匐、阴暗与沉默了,它是一个家啊:纷至沓来的亲人,踡在屋角的物件,从天井漏下的光斑,爬在石板上的青苔,破旧小房里的灯盏和人们辛劳后的酣睡俱在当下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将人世间的温暖、抚爱、疲惫、孤寂、松驰、恢复融化成一场好梦,苦闷的远去,甘饴又悄然而至,我噙泪低语:在遮风蔽雨的瓦房下,有梦真好。中国的古镇不少,原生态的复古的肃然的蹩脚的建筑比比皆是,我也不管真假那么多了。但中国号称“四座古城”是真实存在的,这其中,我对阆中古城好感尤甚,可能是古城的血脉与我故乡的一样吧,叹息声里从明亮流动到宽阔的天边。还不消说阆中与先人伏羲有关,与三国身首异处的莽张飞有关,与神秘风水师袁天罡有关,与陈氏家族“一门双相两状元”有关,还与地下洞穴飘出的阵阵保宁醋香有关······那就说说这些与古城有关的活动吧,古代就有巴人的身影在阆上的山水间出没,周慎王五年(公元前316年),巴国的最后一个国即定都于阆中。秦末,阆中巴人领袖范目率七姓巴人组成汉军前锋,助刘邦“还定三秦”。今天还可以从“巴文化活化石”巴人舞、川北灯戏、傩戏、牛灯竹马等流传于阆中民间的民俗艺术中,领略粗犷而浑厚的巴人遗风。至于阆中古城的风水文化,那是值得仰视的。阆中与大巴山脉、剑门山脉、嘉陵江水系交汇,形成巴蜀独有的山川形胜之地,古人云“三面江光抱城廓,四围山势锁烟霞”。说的便是阆中,今天我站在锦屏山向嘉陵江水环抱的阆中古城眺望,惊叹一阴一阳的吞吐之间便酝酿出阆中风水城市的大气场,我静默中向世世代代在阆中身体力行实践博大精深《周易》文化的先祖,向最早在阆中山顶设立世间天文台的西汉科学家落下闳,向在“元台观测天象”又“飞升”于此的东汉张道陵祖师爷,向唐代夜观天象推演阳风水的袁天罡、李淳风两位阴阳风水大师致敬,他们将自己的光芒融汇进苍茫的宇宙,并在辽阔无垠的天体轨道上,呈现出来自地球高等生灵的大睿智,而为后世长久铭记。
阆中古城也让三国文化在此城郭上演得壮怀激烈,三国时蜀汉大将张飞任巴西太守驻扎阆中达7年之久。张飞率精卒万人,打败了曹操的上将张郃带领的三万人的进攻,取得了“保境安民”的胜利。可叹的是一代猛将张飞在伐吴前夕,竟被部下范疆、张达所杀,其身葬于阆中,后人感其忠烈为他建“桓侯祠”以示缅怀。再提一笔,三国时代蜀汉名仕周群、谯周、程畿,镇南大将军马忠等都是阆中人。这一看,三足鼎立的烽烟年代还少不得文武双全的阆中人,他们书写着历史,又被历史激荡着行进。
让我称道的还有阆中古城的科举文化,它的底蕴深厚到什么程度?唐代的阆中出了尹枢、尹极两位状元,进入宋代又出了陈尧叟、陈尧咨二状元,是四川历史上出状元最多的地方。行文至此,我要简述几句陈省华这个人。北宋真宗年间,因仕途而从北方入川的陈省华迁徒到南部、阆中一带,他生前位列九卿,备享殊荣。陈省华对天下的贡献是培养了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三个优秀儿子,其中大儿子陈尧叟器宇轩昂,宋端拱二年(公元989年)考中状元官至枢相;二儿子陈尧佐考中进士,后被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位),他“治黄”有功,大得皇帝赞许;三儿子陈尧咨于宋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考中状元,死后被追赠为太尉,是文状元走上武将的一个佳话,因而史称陈氏一门为“双相二状元”,实在了得,世皆叹奇。再看建于清代的阆中“贡院”,坐落于古城的学道街,清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全川未靖,临时设置省会于阆中,在此举行过四川省乡试四科。据《保宁府志》、《阆中县志》煌煌列名,阆中出进士116人、举人404人,被誉为四川的状元和举人之乡。
当然阆中古城还有风情万种的川北皮影,被誉为“戏剧活化石”的阆中傩戏,耐人寻味的川剧座唱以及在世上久负盛名的保宁醋、白糖蒸馍、松花皮蛋、川北凉粉等洋溢古城民风的名小吃,于我而言早就心向往之。我这一天在古城走累了,还得说一个“吃”字,呵呵。作为一个接地气的文化人,对名人暂且放置一旁,我对阆中街上飘香的蒸馍、油茶、凉粉和张飞牛肉心存欢喜,径直走入小馆子内的方桌边坐下,要上二两当地作坊的白酒,再点地方几种小吃排上桌面,便心满意足的咂酒、手撕牛肉、嚼葱炒蚕蛹,口舌留香浑身通泰啊,想想皇帝老倌那些年之幸福,也莫过如此吧?忽然记得儿时有客来我家摆到阆中时说道:“阆中,浪大,城在水边,故名浪中。”又记起教科书讲“阆苑仙境”,犹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似与阆中若隐若现相连······今天我身临其境,发现阆中无浪,美境无仙,仅一座奇异风水之城、人杰地灵之处矣,那么不管它是风生水起还是缥缈成仙,我觉得有川流不息之芸芸众生经年活动于此,则幸甚。
作家介绍:
岳定海,四川盐亭人,长居四川绵阳,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毕业,供职绵阳市新闻单位。任中国散文诗学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散文作家联谊会副会长,四川省文艺传播促进会副会长,四川省辞赋家联合会副主席,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四川省嫘祖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兼四川省嫘祖文学院院长),四川省老作家书画院院士。
岳定海在国家级和省级出版社正式出版、公开发行个人文学著作21部,代表作系《岳定海散文卷》《蜀境》《小史记》《人民》《秋风萧瑟》《庚子暮春文稿》《岳定海思想录》《大盆地》《灵魂在高处》《生命激情》等。他先后在《诗刊》《诗潮》《青春》《江南》《中国当代散文精选》《文学报》《中国旅游报》《中国交通报》《工人日报》《现代散文精选》《天津文学》《四川文学》《散文选刊》《鸭绿江》《海外文摘》《中国西部散文选刊》《西南文学》《青海湖》美国《世华文艺》《西南作家》《格调》杂志《中国乡土文学》等几百家国内外重要文学报刊发表各类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达数百万言。并执行主编《绵阳散文选》《绵阳大观》等文学选集,荣获“中国通俗文艺奖”“四川五一文学艺术奖”“四川散文奖”“盛世南充全国征文大赛优秀奖”“绵阳市五个一工程奖”等六十余个大奖。
岳定海辞条入选【中国作家辞典】。
本刊顾问:龙国武 刘诚龙 俞荣斐
总编:唐白甫
主编、审稿: 陆秀 唐建伟
责任编辑:
唐花阶 刘云雨 刘云洲
陈校刚 丁华
副主编:
李云娥 罗东成 刘慧球
杨国安 李 婷 廖大秋 易小群
唐运亮 刘青龙 刘肆梁 陈晓蓉
银红梅 果 实 粟 蒋 刘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