眶内肌锥内外病变影像诊断与鉴别

肌锥内外间的划分

1、肌锥内间隙(良性病变多见):为眶内6条眼外肌所包含的区域,内有眶内脂肪,眼动脉,眼上静脉,第I、III、IV、V、VI对脑神经。

2、肌锥外间隙(恶性病变多见):为眼外肌及眼外肌以外至眶筋膜以内所包含的区域,内有脂肪组织、泪腺、泪囊。

肌锥内间隙常见病变

1、脉管性:以海绵状血管瘤及静脉血管瘤为多见,除淋巴管瘤外,多明显强化,可见血管样强化流空血管影。淋巴管瘤及毛细血管瘤,多累及肌锥外间隙。

2、炎性:以炎性假瘤、Graves眼病、蜂窝织炎为多见,多为眶内结构弥漫性受累,常伴眼外肌增粗或以眼外肌增粗为主要表现。

3、视神经:多见,病变与视神经关系密切或正常视神经不能显示,可伴视神经管扩大、视交叉受累。

肌锥外间隙常见病变

1、淋巴增生性病变:多见,反应性淋巴增生、非典型淋巴增生及淋巴瘤三者难鉴别。均为弥漫性浸润,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常包绕眼球、眼外肌、视神经等,周围结构多无改变( 鉴别见下文)。

2、泪腺源性病变:多见,位于眶外上象限泪腺窝内,眼球向前内下移位,伴泪腺窝压迫性吸收或骨质破坏。

3、囊肿样病变:多见,常为低密度或长T1长T2信号,边界清楚光滑,增强无强化或边缘强化。

4、转移性病变:很少见,有原发肿瘤病史,眶壁溶骨性骨质破坏伴肌锥外间隙不规则软组织肿块。

5、肌源性病变:少见,以横纹肌肉瘤最常见:病变进展快,以10岁以下男童多见,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楚,密度不均,等或略长T1、明显长T2信号,边界清楚,常明显强化。

视神经病变的鉴别

1、视神经胶质瘤

①好发年龄多<10岁,性别无差异,视神经纺锤样增粗,视力下降;

②CT等密度,密度均匀,增强呈轻至中等强化,等长T1长T2信号,视神经管扩大。

2、视神经脑膜瘤

①好发于30~50岁,女性多见,视神经梭形或结节样增粗,视力进行性下降、突眼。

②CT示高密度,可钙化,高度提示诊断。增强呈明显强化,可见轨道征,等T1等T2信号,蝶骨骨质增生。

3、神经鞘瘤

①好发于20~50岁,女性多见,椭圆形或类圆形;

②CT示等密度,密度多均匀,少数可见囊变,增强多不均匀强化,略长T1、T2信号,信号不均,可见长T1,长T2信号的小囊变区。

4、球后视神经炎

①好发年龄与性别无明显特征,激素治疗有效,单侧眼球突发数小时至数天失明,1~2周自行恢复。

②视神经正常或弥漫性增粗,边缘模糊。CT示密度正常,增强视神经呈轻度强化,T1WI视神经信号降低、T2WI视神经信号增高。

淋巴性疾病的鉴别

1、淋巴瘤

①好发于老年人,男性多见,单侧多见,常为全身淋巴瘤的眼眶受累,病灶弥漫,以泪腺和眼球周围好发,均累及肌锥外间隙,常充满肌锥内外间隙,可累及眶内球外诸结构,引起突眼,眼睑无痛性肿胀;

②中等软组织密度,T1WI、T2WI呈等信号,密度或信号均匀,增强轻度至中等强化。

2、良性淋巴上皮病变

①又称Mikulicz病, 好发于中年人,女性多见,双侧多见,激素治疗敏感,常伴眶外结构受累,如双侧腮腺或颌下腺肿大,三叉神经分支受累增粗;

②泪腺弥漫性肿大,密度(信号)均匀,增强明显均匀强化。

作者:鲜军舫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