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三九欠东风,黄梅无大雨”,啥意思
大家都知道,寒冷的天气夹着北风,风刮在脸上如刀割一般,那才是最冷的。但是有句农村俗语叫做:“三九欠东风,黄梅无大雨”,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三九欠东风
意思是三九天没有东风,其实在正常情况下,三九天应该是刮西北风,很少会有东风的。看过《三国》的朋友都知道赤壁之战,周瑜在一切都准备妥当之后,才发现正是隆冬时节,江面上只有西北风,根本没有东南方。这也就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来历。
后来诸葛亮就告诉周瑜,他可以借来东南大风,果然在几天后的三更时分就刮起了东南大风。如果说诸葛亮会借风,那肯定是无稽之谈。只不过诸葛亮能看出什么时候会起大风而已,有句俗语叫做:“一雾三晴,重雾三日必大风”。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早上有雾,一般是晴天,如果连续雾不散,那三日之内就会有大风。这句话也是古人在长期的劳动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这也就是诸葛亮利用大雾草船借箭,然后又预测到三日后会有大风,所以才敢和周瑜打赌,只不过诸葛亮把这句话运用的更精确而已。
由此可见,三九天也是会有东风的。大家都知道,风是由空气流动而形成的,也就是说太阳照射地面,导致地表的空气受热膨胀而上升,当热空气上升之后,冷空气就会横向流过来,而流过来的空气就形成了风。
那么三九天怎么才能出现东风呢?
那就是三九天的天气不太冷,早上的阳光很好,把西方的空气晒热后,空气上升,东边的空气横流过来,这就会形成东风。也就是说三九天天气比较暖和才可能出现东风,而“三九欠东风”也预示着天气寒冷,冷空气不会上升,也就不会有东风了。
三九欠东风,黄梅无大雨
在一般情况下,三九的头一天一般是在公历的1月8日或者9日,三九的最后一天是在一月的17或者18日结束。而“黄梅”指的是6月6日至20日左右,有句诗叫:“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在气象上,人们把梅雨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分别称为“入梅”和“出梅”,也就是24节气中的芒种时节。
由于这个时节正是梅子成熟的时期,而且这段时间经常会阴雨绵绵,因此又有“梅雨”或“黄梅天气”的说法,那时候高温高湿,最容易导致衣服腐烂,所以又称为“霉雨”。当年诸葛亮就是利用“梅雨”放弃陈仓,把曹军的弓箭甲胄都泡烂了。
“三九欠东风,黄梅无大雨”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三九天没有东风的话,也就是三九天天气比较好,到了黄梅时节,也就是芒种时,雨水就会比较少。其实这句话也是古人根据天气的韵律变化而得来的,古人发现,天气变化是存在着前后对应的韵律关系的,这种规律一般是30天的倍数。
因为三九的头一天到芒种节气的第一天,基本上相隔在150天左右,按照天气的150天韵律,如果三九期间刮东风,在150天之后就会有一次类似的天气出现,因此就有了“三九欠东风,黄梅无大雨”的说法。
其实这句话和“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一样,都是根据天气的韵律变化而得出来的,只能说有一定的概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