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戟的用法用量与妙用单方偏方
【来源】 为双子叶植物药大戟科植物大戟或茜草科植物红芽大戟的根。
【别名】下马仙。
【处方用名】大戟、大吉、京大戟、红大戟、醋大戟、煨大戟、红牙大戟、红芽大戟。
【用量与用法】煎服,1.5~3克;入丸散服,每次1克。外用适量,生用。内服醋制用,以减低毒性。
【产地采收】①大戟分布东北、华东地区及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四川、广东、广西等地。②红芽大戟分布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等地。春季未发芽前,或秋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残茎及须根,洗净晒干。
115
【炮制研究】 处方中写大戟、大吉、京大戟、红大戟等均指生大戟,为原药去杂质,洗净,润切晒干入药者。有毒,用量宜小。醋大戟为大戟片用醋拌匀,至醋吸尽,再用文火炒干入药者,毒性减小。煨大戟为大戟片用麸炒至深黄色时取出晾凉入药者,减缓毒性。
【性味归经】苦、辛,寒,有毒。入肺、肾、大肠经。
【功能主治】泻水逐饮,消肿散结。1.用于水肿腹水,留饮胸痛等症。大戟攻水逐饮的功效,与甘遂相似,故可用于胸水、腹水、水肿喘满等症,多与甘遂、芫花等同用。2.用于疮痈肿痛及痧胀等症。本品外用能消肿散结,内服能攻泻而通结滞。如常用成方玉枢丹,即是红芽大戟配伍千金子、山慈姑、五倍子、雄黄、麝香等品而成,外涂用于消疮肿,内服治痧胀、腹痛、胸脘烦闷、呕吐泄泻等症。
患虚寒阴水及孕妇忌服,体弱者慎用。
【毒副作用】京大戟对人及家禽有强烈的毒性及刺激性,接触皮肤引起皮炎,口服可引起口腔黏膜及咽部肿胀,剧烈呕吐及腹痛,腹泻。严重者脱水,电解质紊乱,虚脱,肾功能不良,甚至肾功能衰竭。动物试验证明,本品如与甘草配用,毒性明显增加。
【现代研究】现代研究表明,京大戟含三萜类成分大戟甙、大戟色素体等,还含有生物碱及树脂等;红大戟含含蒽类成分。均具有剧烈的致泻作用,但无明显利尿作用。京大戟的泻下作用和毒性均强于红大戟。红大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及溶血性链球菌等有抑制作用。
【妙用单方】
【方一】
新鲜红大戟带根全草适量
【用法】 先将毒蛇咬伤部位用力挤出含毒血水,然后取上药,洗净,捣成糊状。直接将药敷在伤口处,纱布包扎。再取洗净的大戟20克,煎汤服下,每天2次,令患者吐泻。
【功能主治】泻下解毒,消肿止痛。主治毒蛇咬伤。
【疗效】据张治国报道,应用本方治疗毒蛇咬伤,用药2~3天后毒可消除,使伤者脱离危险。
【来源】植物杂志,1987,(6):13
【方二】
新鲜红大戟全草500克
【用法】取上药,洗净后铁锅煎煮,取汁300毫升。顿服,出现呕吐下利后,狂势衰减不显者,次日继续用上药250克煎服。狂势得挫后,用糜粥调养。
【功能主治】逐饮消痰,镇静安神。主治躁狂型精神分裂症。
【疗效】据余惠民报道,应用本方治疗12例,均获痊愈。对全部病例进行远期疗效随访,其中1~5年者6例,6~10年者5例,10年以上者1例,均未见复发。本法只适应于邪正俱实者。
【来源】广西中医药,1987,10(4):9
【方三】
红大戟3克
【用法】取上药,放在口中含服,每天2次。
【功能主治】解毒利咽。主治慢性咽炎。
【疗效】据李治方报道,应用本方治疗54例,痊愈24例,显效21例,进步6例,无效3例。
【来源】江西中医药,1987,18(4):3
【方四】
大戟根适量
【用法】取上药,洗净,刮去粗皮后切片,每500克以食盐10克,加水适量拌匀,待水吸人后晒干或烘干呈淡黄色,研成细末,装胶囊。每次口服0.45~0.6克,空腹用温开水送下,隔日1次,连服6~9次为1个疗程。
【功能主治】逐水退肿。主治急、慢性肾炎水肿。
【疗效】据湖北中医药大学报道,应用本方共观察60余例,均有显著的消肿作用,一般经治5~7天后水肿可完全消失。孕妇、心力衰竭、食道静脉曲张及体弱者禁用。
【来源】录自《有毒中草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