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何以成为高中化学的头号金属

本文发表于《高中数理化》,也是即将由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用原子的眼睛看世界——中学化学关键知识解读》中的一篇。该书将于2021年底前出版。
1. 钠为什么具有强还原性? 人们何时想到利用钠的强还原性?
钠为什么具有强还原性?学过初中化学的人,可能都会这样回答“因为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少,所以容易失去”。仔细考证起来,这样的回答是有问题的。铜原子最外层也只有1个电子,为什么还原性远不如钠?其实,钠还原性强的根本原因是其原子半径大且核电荷数少,至于失去最外层电子后可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则只是历史上人们总结出的经验,可能依附于目前人们尚未知晓的某内在规律。
一般情况下,需要还原剂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价廉易得的铁粉,只有当遇到极难还原的物质时,人们才会想到使用金属钠做还原剂。
比如,历史上制得的第一块金属铝,据说就是用钠还原的方法得到的,那时铝的价格甚至高于黄金,以至于一些王公贵族把使用铝制餐具作为荣耀,铝杯也曾经被用作高级别奖励的奖杯。金属钛是二十一世纪的材料新宠,在航空航天、医疗器械、人造骨骼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最初也是利用钠还原法冶炼的:
TiCl4 + 4Na高温 4NaCl + Ti。
有机合成中,有一些氧化性弱的有机物有时也采取钠还原的办法处理。这时一般把钠溶解在金属汞里制成“钠汞齐”使用。
近年来,人们还采用钠蒸气还原CCl4、CO2 的气相沉积法合成金刚石,气相条件下钠原子把碳原子一个一个地还原出来,使之能够整齐地排列以形成金刚石的结构。据文献报道,用该法可以在砂轮等磨具的表面“镀上”一层数个纳米厚的金刚石薄层,大大延长这些磨具的使用寿命,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 在硫酸铜溶液里,Cu2+ 的浓度应该远大于H+,且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可知Cu2+ 的氧化性比H+ 强,为什么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时,先跟水(电离出的H+)作用,而不是置换出铜呢?
金属钠非常活泼,无论跟氧化性强的Cu2+ 还是跟氧化性弱的H2O 相遇,都可以迅速发生电子转移。因此可以认为,对于Cu2+和H2O,钠先遇到哪一个,就先跟哪一个发生反应。
我们知道,Cu2+ 在水溶液里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发生了水合 —— 它的周围总有大量水分子包围着,所以Na是不可能直接接触到Cu2+的,因此,钠跟CuSO4溶液的反应必然是:
2Na + 2H2O= 2NaOH + H2
CuSO4+ 2NaOH = Na2SO4 + Cu(OH)2
顺便提及,有人根据对上述实验的理解,提出“金属钠与盐酸反应时,也是先与水反应,生成的烧碱再跟盐酸中和”。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呢?
这个问题要从钠跟水反应的本质出发来分析。H2 显然是水中的H+ 从钠原子那里获得电子还原得到的,那么,盐酸溶液里的H+ 主要是HCl 电离产生的还是由H2O 电离产生的呢?答案很明了—— 主要是由HCl电离产生的,所以一般认为上述说法并不正确。
但是,沿着上述思路,从微观的角度仔细考证的话,上述说法似乎也不无道理。在盐酸溶液里,钠所到之处,立即跟H+ 作用,它并不管这些H+ 是由酸电离出的还是由水电离出的。这样的话,完全可能发生这样的“情景”——钠周围的水分子不断电离产生出H+ 和OH-,H+ 随即被钠还原为H2,而“剩余的”OH- 不断向周围扩散,并接触酸电离的H+ 与之中和成H2O。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要质疑了—— 你的结论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分析到这里,结论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学习化学,要学会从微观的角度,运用动态的观点分析问题。
3. 金属钠在空气里燃烧时,为什么生成氧元素化合价不稳定的Na2O2,而非氧的化合价稳定的Na2O?如何理解Na2O2 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从微观的角度审视,离子化合物都是阴离子和阳离子按照一定的规律堆积在一起,彼此间通过静电作用(离子键)结合形成的。由于离子键作用很强,所以常温下离子化合物大都以晶体状态存在。在离子晶体里,由于一般阴离子半径较大而阳离子半径小,可以认为是阴离子先按照一定的规律堆积起来,阳离子则填充到阴离子堆积所形成的空隙里去。
对于Li+来说,由于它半径小,故填充入O2-堆积形成的空隙中比较合适,因此,金属Li 在空气里燃烧主要形成Li2O;Na+ 的半径比Li+ 大,因此需要大一些的空隙,“个头”比O2-大的O22- 堆积形成的空隙也许更加合适它,所以金属Na 在空气里燃烧主要形成Na2O2
同理,我们可以接受钾、铷、铯等离子半径更大的元素在空气里燃烧形成“更为复杂”的氧化物(如KO2、RbO3等)。
过氧化钠结构有些特别,其中含有过氧根离子O22- 这样一个原子团离子,两个氧原子先共用一对电子,再分别从外界获得一个电子,这样每个氧原子都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的稳定结构:

因同种元素原子间共用电子不计化合价(氧化数),故过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不是传统的-2价。

值得注意的是,Na2O2 的晶体结构稳定并不意味着Na2O2 的化学性质稳定。因为毕竟氧元素的稳定化合价是 -2,即使0价的氧单质也要比 -1价常见得多。所以一旦外界条件允许,Na2O2就会发生变化。如果遇到还原剂,Na2O2则显示强氧化性,如跟硫酸亚铁溶液反应立即生成红褐色的Fe(OH)3沉淀,跟SO2 反应直接生成Na2SO4 等;如果遇到强的氧化剂,则会被氧化为O2,如KMnO4、K2Cr2O7 等都可以把Na2O2氧化;当遇到氧化性、还原性均不强的CO2、H2O等物质时,则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歧化为-2价氧的化合物和O2,具体反应可参考教科书)。
4. 何谓高压钠灯?它有何应用?
提到钠灯,首先要从钠元素的焰色——黄色说起。
由于黄光波长大、穿透雾的能力强,所以早期人们期望借鉴汞灯的原理,在较低压强下使钠挥发为蒸气,通电后激发钠蒸气发出黄光。这就是低压钠灯的来历。
低压钠灯工作时,灯内钠的蒸气压只有很低的几个帕,发射的黄光波长集中在589-590 nm,发光效率高,光的单色性好,但显色性差、光强度弱,且所需放电管太长。于是人们想到通过提高灯管内钠蒸气的密度,以增强钠灯的发光强度,这就是高压钠灯。目前大多数高压钠灯的工作蒸气压大于 10个大气压,可以发出金白色光。高压钠灯具有发光效率高、耗电少、寿命长、透雾能力强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道路、广场、体育馆等的照明,也用于航标灯,大有取代高压汞灯的趋势。
其实,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科学家就已经解决了钠蒸气的放电发光问题,但由于需要在技术层面制造出高温、高压下抵抗钠蒸气腐蚀的玻璃,所以直到1965年人们才生产出第一支高压钠灯。
钠灯也可用于人工洗印照片的暗室,因为单色的黄光不易使相纸曝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