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学旅游中,寻觅那份渐行渐远的乡愁

Author Introduction

作者介绍

张忠慧,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副秘书长、河南省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旅游发展促进会秘书长、河南省地质调查院首席专家、河南省地矿局山水地质旅游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主要从事旅游地学调查研究、地质公园规划建设和地学旅游产业的策划创建等工作。

枯藤、老树、鲜花

小桥、流水、氧吧

古道、蛙鸣、大巴

夕阳西下,旅游人在农家

目前的地质公园,绝大多数都位于深山旷野中,在那里,起伏多变的远峰近峦、险峻恢弘的悬崖峭壁、深邃幽静的沟谷溪潭、各种动态的飞瀑走泉相互辉映,有时如红日出海,有时如琵琶遮面,朦胧中又不失几分神秘。而它与开阔、规则、整齐、坦荡的平川田园风光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总体特征表现为“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有统一,节奏感强,颇富诗的韵律、画的韵味”。就风景的角度而言,地质公园堪称“旷中有奥、奥中有旷、旷奥兼具”,其美学价值是很高的。

地质公园不仅是地质遗迹的伊甸园,也是地学科普的圣殿,更是地学旅游的“诺亚方舟”。地质公园的宗旨之一是旅游富民,而美丽乡村(地质文化村)是富民的重要路径,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地质公园,走进地质公园内的美丽乡村,在地学旅游中去寻觅记忆中的那份乡愁。

不同视角的乡愁

故乡,永远是一个令人魂牵梦萦的所在。而对故乡故土的思念、眷恋之情,就是乡愁。对于乡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
席慕蓉说,乡愁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三毛说,乡愁是梦中的橄榄树。
余光中说,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莫言说,乡愁是家乡的红高粱,风吹的时候不停摇晃。
王鼎钧说,乡愁是浪漫而略近颓废的,带着像感冒一样的温柔......
水利人说,乡愁是村里的那口老井、村边的那条小河、家门口的那个水塘,山坡上的那股清泉、山间的那个瀑布、田间的那些水渠......
地质人说,乡愁是村里村外的石头,房前屋后的石板、打麦场上的石磙,石不能言最可人。
旅游人说,乡愁是田野湿地里的蛙叫、村边树林里的蝉鸣、乡间小路上的匆忙的行人、村里小学孩子们的打斗、老屋门前母亲的等待......
乡愁究竟是什么?几乎每个人都有乡愁,尤其是对于农村长大城市生活的人,它说不清,道不明,挥之不去,如一缕青丝缠在心头……但是,我们又不得不面对那渐行渐远的现实。

古代诗人的乡愁

地质诗人胡玢说:

乡愁是大江边上的桑落洲,是河流侵蚀过程在桑落洲的堆积,是地学研学旅游中需要感受的那份乡愁。

《庐山桑落洲》

唐·胡玢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

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

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

田园诗人陶渊明说:

乡愁是一缕春烟,是挂在童年记忆的亲情,是藏在时光深处的留恋。

《归园田居·其一》

东晋·陶渊明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诗仙李白说:

乡愁,是一轮明月。犯了乡愁,李白就是我们。吟了静夜思,我们就是李白。愿这乡愁如酒,你我月下同醉。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仙李白还说:

乡愁,是一种味道。无论走多远,故乡的味道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锁定千里之外的异地,另一头则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故乡。

《南陵别儿童入京》

唐·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多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等多首。

诗佛王维说:

乡愁,是一株梅花。背上行囊,离家远去,从过往的时光中抽离,却从不与岁月轻言断忆。

《杂诗·其二》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诗佛王维还说:

乡愁,是节日里的仪式感。元宵、清明、端午、中秋节……如晨钟暮鼓般,准时唤起乡愁,唤起家国之爱。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701年或699年-761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监察御史、吏部郎中、给事中、尚书右丞等职。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南唐风流皇帝李煜说:

乡愁,是一江春水。江水一波一波,后浪推前浪,势不可挡,犹如新愁压旧愁,无处安放。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李煜(937年-978年),徐州彭城县(江苏省徐州市),生于江宁府(江苏省南京市),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山隐士、钟锋隐者、白莲居士、莲峰居士,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南唐末代君主。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清淡诗人贺知章说:

乡愁,是为了理想出去,为了念想归来。当年华渐老,乡愁更多地夹杂着对时光流逝的喟叹,对季节转换的感悟,对容颜易老的唏嘘。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约659年— 约744年),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唐代诗人、书法家。少时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接太常少卿,迁礼部侍郎,加集贤院学士,改授工部侍郎。他为人旷达不羁,好酒,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建千秋观以隐居其内,未几卒,年八十六。肃宗赠礼部尚书。

复古诗人孟郊说:

乡愁,是和至亲离别时的酸楚与无奈,是儿行千里,慈母的叮嘱和挂念。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751-815年),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汝州(今属河南汝州),唐代著名诗人,少年时期隐居嵩山。孟郊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由于不能舒展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后期任职河南(河南府今洛阳),晚年生活,多在洛阳度过。在阌乡县(今河南灵宝)暴疾而卒,葬洛阳东。孟郊仕历简单,清寒终身,为人耿介倔强,故诗也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孟郊现存诗歌574多首,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复古诗人孟郊还说:

乡愁,是游子心灵的归宿。倦鸟思巢,落叶归根,我们回到故乡故土,犹如回到从前靠岸的地方。

疲马恋旧秣,

羁禽思故栖。

——孟郊《鸦路溪行呈陆中丞》

孟郊在社会思想和政治思想上宣扬仁义道德,歌颂尧舜古风,批判浇薄时风和叛乱犯上,处处显示出一个伟岸君子的姿态,对时俗采取一种不合作态度:“耻与新学游,愿将古农齐。”他所结交的官僚和朋友也大多是些重道德,守古遣的人物。他标榜的“自是君子才,终是君子识”,其主要内含就在于不与时俗为伍,只求复古守道的知音的意愿。他卫道、行道的思想和行动,与韩愈所倡导的“道”相近,而其生活准则正好是韩愈的“道”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他自始至终地沿着恢复古道、整顿朝纲、淳化民俗、振兴诗坛的道路走下去,而复古,就是他在这条道路上的战斗宗黔和精神武器。他是一位复古思潮的杰出代表。因此他在中唐这个复古之风很浓的时代里得到了在后来不可能有的赞誉。

贵胄诗人纳兰性德说:

乡愁,是一种刻骨的思念。是在异乡漂泊的时光里,在万籁俱寂的漫漫长夜,你在思念煎熬中凭窗而立,思绪沿着来时路穿越关山重重,情牵故里。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纳兰性德《长相思》

纳兰性德(1655—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满洲正黄旗人。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十八岁考中举人,康熙十五年赐进士出身,曾拜徐乾学为师。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

复合文人蒋士铨说:

乡愁,是一张回家的车票。离家的路千千万,回家的路只一条,不论能走多远,这里都是来时的方向。

《岁暮到家》

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蒋士铨(1725年—1785年),字心馀、苕生、蕖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出生于江西南昌。老家江西铅山。祖籍浙江长兴。清代戏曲家、文学家。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精通戏曲,工诗古文。诗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戏曲亦为清代大家。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

吃货眼中的乡愁

到灵宝摘苹果,到新郑品大枣

到栾川吃豆腐,西华喝胡辣汤

到郑州吃烩面,到洛阳吃水席

开封吃小笼包,到河阴吃石榴

淇河双背鲫鱼,到固始买鸡鸭

............

康养人眼中的乡愁

到栾川泡汤池,到怀庆吃山药

到内乡住氧吧,到嵩县采中药

到信阳品毛尖,到灵宝吃黄金

到鲁山吃药膳,到淅川喝好水

到豫南喝矿泉,到杞县买大蒜

............

知青眼中的乡愁

游子眼中的乡愁

地质人眼中的乡愁

作家眼里的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1928-2017)男,祖籍福建永春,出生于南京。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2017年在高雄医院离世,享年90岁。

树冠树枝在外头,

树根留在地里头。

只要树根留在地里头,

不愁大树不出头。

这四句诗,是莫言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向余光中先生致敬。全诗句句诙谐却有哲理,让人不得不送上大写的服。这四句诗的核心就是“把根留住”,只要根还在,任凭风吹雨打,就仍有郁郁葱葱的出头之日。这是极富哲理的,小到一个人,只有坚守自己的根基和底线,就会有希望;大到一个国家和民族,只有不惧风霜雪雨,才能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过,莫言这四句诗,最想表达的,或许是对余光中《乡愁》的致敬。

莫言,本名管谟业,1955年出生于山东高密,当代著名作家。80年代中期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乡愁

慕蓉愁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第一节写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第二节写对故乡的怀念渐渐遥远,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廓,仅剩一种模糊不清的怅惘,如雾里别离,浓似血却又隔着一层迷蒙的云雾;第三节诗人用没有车轮的树永驻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发了深似海洋的愁绪和怀恋、怅惘的情感。

席慕蓉,原籍内蒙古,1943年出生于四川,成长于台湾,蒙古族,全名穆伦·席连勃,当代画家、诗人、散文家。1963年,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

乡愁

三毛

  二十年前出国的时候,一个女友交在我手中三只扎成一团的牛铃。在那个时代里,没有什么人看重乡土的东西。......。

  将这串东西当成了一把故乡的泥土,它也许不够芳香也不够肥沃,可是有,总比没有好。就把它带了许多年,搁在箱子里,没怎么特别理会它。

  等我到了沙漠的时候,丈夫发觉了这串铃,拿在手中把玩了很久,我看他好似很喜欢这串东西的造形,将这三个铃,穿在钥匙圈上,从此一直跟住了他。

  以后我们家中有过风铃和竹条铃,都只挂了一阵就取下来了。居住的地区一向风大,那些铃啊,不停的乱响,听着只觉吵闹。不如没风的地方,偶尔有风吹来,细细碎碎的洒下一些音符,那种偶尔才得的喜悦,是不同凡响的。

  ......

  有一年,我回台湾来教书,一个学生拿了一大把铜铃来叫我挑。我微笑着一个一个试,最后挑了一只相当不错的。之后,把那两只奈及利亚的铜铃和这一只中国铃,用红线穿在一起。每当深夜回家的时候,门一开就会轻轻碰到它们。我的家,虽然归去时没有灯火迎接,却有了声音,而那声音里,唱的是:“我爱着你。”

  至于左边那一串被女友当成乡愁给我的三个铜铃,而今的土产、礼品店,正有大批新新的在卖。而我的乡愁,经过了万水千山之后,却觉得,它们来自四面八方,那份沧桑,能不能只用这片脚踏的泥土就可以弥补,倒是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三毛(1943-1991),本名陈平,祖籍浙江舟山,出生于重庆,中国台湾当代女作家、旅行家。三毛流浪记作者。1991年1月4日,在台湾荣民总医院逝世,终年四十七岁。

地学旅游与乡愁

地学旅游

张忠慧

所谓地学旅游,个人的理解,就是对“天地月生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各要素之间内在关系的正确认识(哲学)和科学认知。它具备以下三方面特点:

首先,地球科学旅游是以地球科学系统的理论、方法为基础,并结合其它学科的知识所开展的、对地球表层系统各圈层内部和圈层之间相关关系进行科学认知的旅游。

其次,地球科学旅游是以发现、评价、规划、保护重要地质遗迹、自然现象、物候特点、动植物资源以及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古遗迹、遗址、遗产,也就是“活化三遗”。

第三,地球科学旅游是探讨各类自然及人文资源的形成原因、演变历史等,为发展旅游事业服务。

地质公园及十大建设内容

地质公园(Geopark)是以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和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资源和具有稀有的自然属性、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景观为主体,并融合其它自然生态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既为人们提供具有较高科学品位的观光旅游、度假休闲、保健疗养、文化娱乐的场所,又是地质遗迹景观、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的重点保护区,地质科学研究与普及的基地。

十大建设内容为:自然、气候、地质遗迹、科学、教育、文化、当地文化、环境、灾害、可持续发展。这其中:属于自然类的有自然、地质、气候三类,占30%;属于文化类的有文化、当地文化、教育三类,占30%,属于综合类的有科学、环境、灾害和可持续发展四类,占40%。从这个统计中我们不难看出,人与自然之间,地质公园与乡村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地质公园建设与乡村建设同等重要,是寻找乡愁的良好场所。

地质公园与乡愁——王屋山-黛眉山为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