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的魅力

旗袍的魅力

文/姜善琴

我看到《滨州文学》上许多好的散文,很激动,很高兴。我为滨州文坛后继有人而欢呼雀跃。尤其是看了一个漂亮女孩写的关于旗袍的散文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因为我对旗袍也情有独钟,我也说说我的旗袍情结。

旗袍是中国服饰文化中的一件顶尖精品,无论哪种服饰都不能与之媲美。它历时三百余年不衰,不仅受东方女子喜爱,而且已越来越受到各国女性的青睐。旗袍成了中国国服的代表和中国文化的一种象征,它是千年历史的另一种氤氲。因此,不管男人还是女人,都有着古韵丰盈的旗袍情结。

我一直对旗袍情有独钟,喜欢它的合体,它的雅致,更喜欢它烟水凄迷欲拒还迎的含蓄,它恰似含苞欲放的花蕾,又像一首“朦胧诗”,它的含蓄之美令人遐思。修身,窄肩,高领,长长的下摆,勾勒出极至阴柔的曲线,凸凸凹凹中,传递着一份羞怯与内敛。不张扬,不暴露,但是却隐约传递出一份性感和淡淡的诱惑。惟有旗袍才最能体现中国女性服装的神韵与美感,惟有旗袍才最能呈现出女性风姿的佳境,惟有旗袍才最能塑造出女性楚楚动人的形体。旗袍是天衣,是国粹,是中国的符号。

旗袍何时走进我的心灵?初识旗袍是在我阅读张爱玲作品的时侯。

单是那张经典的张爱玲穿着旗袍的黑白老相片,就无不令人神往。她冷艳香凝,清瘦高挑,睥睨一切,傲视一切,书卷之中闪现着带刺玫瑰的锋芒,带出一种清新飘渺之神情,显得神秘而又高贵,把张爱玲的精致和东方女性特有的美感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

正是这样一个女人,在其《更衣记》中将有关旗袍潮流的演变叙述得淋漓尽致,而在她的笔下又塑造了无数的旗袍女人。你看,一个个风韵的女人靠旗袍勾勒出那个时代的闲情和富贵生活之余的飘逸,有点沉寂的高傲,有点淡泊的恬静,有点凄迷的惘然,各式情感,各色故事,唯美而凄凉。旗袍下是一部女性情感的挽歌,是优美身体中隐含的孤傲灵魂。读着张爱玲笔下穿旗袍的女子,看着她那穿着旗袍的照片,流年中的传奇带着尘埃落定的暗香和生动的苦涩,旧上海的热闹与寂寞、浮华与苍凉,舒缓有致地铺展开来。

我也喜欢看那些旧中国如旧上海、古江南的影视,里面或多或少都有着旗袍女子,袅袅婷婷,发髻斜坠,眉纤入鬓,一种怀旧的情愫总会随着她们优美的身姿、慢移的脚步升腾。她们的件件旗袍散发着一种温婉之美、典雅之韵。不管是清纯素雅的小家碧玉,还是慧外秀中的大家闺秀,或是风情万种的交际使者,只要穿上那一袭旗袍,便多了几分温婉柔美的情态、典雅妙曼的韵致。

老电影中那些花容月貌却身世坎坷的女明星,穿着一袭华美的旗袍流连于十里洋场,旗袍得体的剪裁将她们的身段勾勒得那样婀娜妩媚。但灯红酒绿衣香鬓影中,她们的眼神凄迷依旧,美得让人心痛。旗袍的美,是内敛而不张扬的,那一种含蓄婉转,专属于中国。

更让人惊艳的还有王家卫的《花样年华》,电影演绎的是一段旗袍下的孤独人生。每一个镜头中,张曼玉都穿一身不同的旗袍亮相,或淡雅或明艳或娇媚或婉约,变的是花样,不变的是别致。每一件旗袍都代表了一种心境,立领的,大花的,修身的,散袖的,如行云流水般贴在主人的身上,再配上一两件古典的中国首饰,把一个柔肠百转的女子演绎得淋漓尽致,风情万种得无以言表。我想,其实不光是女人有着旗袍情结,男人也同样有的,王家卫就是通过电影传达了自己难以释怀的旗袍情结,并任性地将旗袍之美表现到了极致。

记得有一年影剧院放映电影《画魂》,我一连看了三场。巩俐饰演的风尘女画家,有着野性又知性的美,就因为一袭白色的旗袍而得到最绝妙的统一,扇形的袖子刚好露出半截白藕,尖硬的衣领扣紧了一份传统与文雅,美得让人心动,美得让人销魂。

旗袍不是简单的服装,它更像是一种艺术,旗袍虽美,可唯有当穿它的身体姿态与气质吻合的时候,旗袍的灵气才能显现出来。时下许多影视名星喜欢身着旗袍在重大场合亮相,可是只有巩俐才能将旗袍那种摄人心魄的魅力演绎得那般极致。可见,旗袍对人是非常挑剔的。

作者:姜善琴,滨州一中退休老师,84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