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富士收获季,烟台很多果农家庭都化身为“电商小团队”

霜降已经过了一个多周,马上就到11月份,如今在胶东半岛,传统渠道的红富士收购高峰期已经过去,但电商渠道依旧火热。
这个周末,在烟台农村,不管是田间道路还是快递点,时不时都可以看到运送纸箱苹果的身影。有的身影是一家三口齐上阵——子女也赶回家里帮忙;有的身影比较孤单——只有一位开车的老父亲。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加上苹果自身也有耐存储的优点,“红富士”已经算是一个电商密度较高的领域。这些年来,每逢红富士收获的季节,烟台农村的快递点就要热闹上一段时间。
(配图均为发快递的果农的身影,他们都很辛苦)
在烟台红富士众多的电商当中,不乏体量很大、在各大平台排名靠前的公司,但更多的还是千千万万个普通果农家庭。等到传统渠道忙得差不多,很多果农家庭就会化身为“电商小团队”,开启接单发货的模式。
他们的运作流程都很相似,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分工:在城里定居、工作、读书的子女负责通过在外的人脉接订单,在老家的父母则负责挑选、包装、寄送。为了适应销售模式的变化,不少年纪在六旬、七旬的父母们,也开始学着使用智能手机,当然了,是相对便宜、程序开多了就容易卡的那种。
这种家庭模式的电商小团队,优点在于灵活,缺点在于规模。如果以一千斤销售量为门槛,恐怕有相当数量的家庭,销量在门槛以下。
销量有限,主要与订单的渠道有关。子女们的订单,来源比较固定,无非是外地的同学、同事、朋友——说得直白一些,就是卖给熟人,一般也就在几十个人左右。就算平均每人捧场十斤,总量也很难超过千斤。偶尔也会有一些善于经营的年轻人,能再向外拓展一级熟人网络,将红富士卖给同学的同学、朋友的朋友。不过,订单的增加,会消耗更多的精力,这对于大多数只是兼职接订单的子女来说,并不现实。
规模产生效益。这种家庭模式下的红富士电商,上不去大的量,自然也很难挣到多的钱。其实,多数果农的心态放得也很低:只要比传统模式高就行。也有一些果农,可能只是单纯为了配合年轻子女们的“电商梦”。总之,可怜天下父母心。
要想增加陌生消费者的订单,入驻大的电商平台是一个选择,而现实中也的确有不少胶东年轻人是这样做的。但这对于知名度较高的店铺尚可,对于小散户来说,也有可能“弊大于利”。因为,电商平台基本都会考核发货时效。而小散户每天只有几单生意,如果严格按照时效发货,家里的老父亲就要每天为几箱苹果从山村到镇上来回折腾;如果不按时发货,平台的处罚恐怕也会让很多小店自动放弃。想来想去,还是熟人更好说话一些。因此,将熟人的订单攒一攒,过三五天或者一周左右集中发一次快递,是目前果农家庭比较常见的做法。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抛开外表华丽的语言修饰,大多数人做生意的主要目的就是赚钱,在网上卖红富士也是如此。尝到甜头的家庭会继续坚持,甚至可能越做越大;无利可图的人们,自然只能选择放弃。
实际上,选择放弃的人也并不在少数。因为相比于传统销售,网上销售的价格虽然能高个块八毛(一方面是卖给熟人,一方面是网上卖家很多,价格相对透明,高不了太多),但也需要额外付出时间和精力,选果、装箱都不是个轻快活。如果线下收购价不是太低的话,很多果农在仔细对比之后就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干脆直接当作通货卖给果贩算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