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哈里视窗:懂得什么时候该问,什么时候该说,是沟通的窍门
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萧伯纳
复工之后,我的工作状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远程办公期间,根据公司的要求,我们开始使用在线平台汇报工作。却因流程上的变更和批复不及时等情况,同事之间屡屡发生小摩擦。
01
追根溯源,到底是谁的问题
老板原本要求全体员工回公司上班,除非情况特殊,有不得已的缘由,才可书面申请继续远程办公。通知刚下发,就收到绝大部分员工的反馈,各有各自来不了的理由,五花八门。
综合管理部门负责人站在理解同事的角度,扮演老好人的角色,要求部门领导先审批,极其漂亮的,将问题甩给他人。
有意思的,是部门领导也想当回好人,任谁提出申请,一律予以审批。结果不出人意料之外,大部分同事仍使用远程模式办公。
部门领导是批了,可综合管理部却批复不及时。这不算走完流程,更不算申请成功,但结果还是大部分同事未回公司上班。
发起流程的同事们认为,部门领导既已批准,意味着得到领导同意,便自动开启远程办公模式。之所以有这样的认知,源于此前,他们曾多次在未走流程的情况下,事先做了需审批的事情。
这就导致了,我们有时会在“自知”和“不自知”,或者“他知”和“他未知”之间,产生沟通上的障碍,继而变成误会或小摩擦。心理学上,我们把这样的现象,称之为“乔哈里视窗”,亦称之为“沟通视窗”。
02
什么是“乔哈里视窗”
20世纪50年代,乔瑟夫和哈里根据“自己知道-自己不知”和“他人知道-他人不知”这两个维度,将人际沟通的信息看成是一个窗子,且分成开放区、隐秘区、盲目区和未知区四个区域。
这个理论称之为“乔哈里视窗”,又称之为“沟通视窗”,也被称为“自我意识的发现—反馈模型”。
1、开放区:自己知道,他人知道
顾名思义,开放区即是众所周知(既是自己知道的,也是别人知道)的信息。例如,在职场上,或许我们的姓名、年龄、部分工作经历和婚姻情况等,都属于开放区里的信息。
开放区具有相对性的特征,有些信息对于他人来说是公开的,但对于另一些人,有可能是隐秘的。职场上,我们给到的开放区越大,彼此沟通起来会更加顺畅,不易产生误会或摩擦。
2、隐秘区:自己知道,他人不知
存放在隐秘区里的信息,是自己知道的,但别人可能不知道。例如,在职场上,我们的某些权谋类型的想法,和某些领导的关系等等,即是我们拿来当私隐的事情。
无论是那种性格的同事,任谁都需要隐秘区(个人私隐),完全没有隐秘区的人,心智不成熟,更不能深入交流。但是,倘若我们能适度地打开隐秘区,往往不失为有效的沟通方式。
3、盲目区:自己不知,他人知道
有不少事情的发生,来源于盲目区里的无效沟通。那些自己不知道,但别人可能知道的信息,就藏在盲目区里。例如,我们性格上的弱点,某些不良的习惯,或是引起他人反感的举动。
职场上的高处不胜寒,有时也体现在盲目区里的闭塞。越是位高权重,越是听多了阿谀奉承之语,往往难辨事实。
4、未知区:自己不知,他人不知
藏在未知区里的信息,既有可怕的黑洞,又有被忽视的细节。例如,职场上的过劳症状,或许任谁都不知道,明明身强体壮的同事,哪天忽然就倒下。
未知区里的信息最难获得,有时是司空见惯的细节,却也容易被视之如无物。或许通过某些偶然或必然的机会,我们从他人身上得到宝贵的经验,不断完善自我,有些潜能就可得到更好的发展。
乔哈里视窗向我们展示着沟通的有效管理模型,倘若我们擅于用它来调控自我意识,懂得什么时候该表达,什么时候又该问询,这将有助于提升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03
应用方法:自我意识的发现—反馈
职场上,我们用得最多的表达方式,是陈述与疑问。有时是回答他人的问题,有时是向他人提出疑惑。简单来说,即是把握陈述与疑问的节奏,往往能影响他人对我们的看法。
“乔哈里视窗”又被称之为“自我意识发现-反馈模型”,顾名思义,即“自我意识发现”和“给予反馈”的过程。
1、自我意识的发现
自我意识是我们对自己的各种身心状态的认识、体验和愿望,有意识性、能动性和同一性的特征。我们能根据社会或他人的评价、态度和自己实践所反馈的信息来形成自我意识,还能根据自我意识调控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不同的场景下,我们有不同的自我意识状态。在我们要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反馈之前,需分清信息所在的视窗区域。举个例子。我们习惯将好友进行分组,发圈时对所有人可见或屏蔽部分好友。
很多人将好友分为同事组、客户组或“仇人”组等等,其实无异于将信息放置在乔哈里视窗里,且给予不同的反馈。
2、有差异的反馈
- 开放区:宜多问、多说。彼此熟悉与了解的人,沟通起来自然顺畅。性格随和的人容易获取他人信任,如此一来倒可不必过多顾虑,只要多说,多问,便能从更多的反馈中获益。换言之,多说、多问有助于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亦能赢得他人信任。
- 隐秘区:宜少问,多说。客观看待自己时,我们不难发现,造成自我封闭的原因是问得太多,而说得太少,给人以神秘的感觉,且引起他人的防范心理和猜疑。
- 盲目区:宜多问、少说。常言道,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我们自身有些不足是他人看得见,而自己却不知道的,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态度。这正是因为问得太少,却说得太多。
- 未知区:宜主动沟通。职场上,很多人因为不知道对方,时常分配不合适的任务,也使不少优秀人才失去历练自己的机会。主动与他人沟通,能帮助我们更了解自己,且传递出我们的想法和意向。
倘若我们能在双方沟通过程中,快速识别出所在的乔哈里视窗,给予有差异的反馈,这将有助于发挥我们人际交往的影响力,事半功倍。
04
写在篇末的建议
职场上,因沟通不及时或不顺畅而导致的误事情况,屡见不鲜。同事们认为领导已审批,就等同于可以开始远程办公,却没意识到,他们尚未征得综合部门的统一意见。
往往多问一句,事情便很好解决。比方说,在这流程未走完的情况下,若是方便,就问问综合部门能否给予审批。若是不便,还可询问领导,是否催流程,或可先执行再等审批。
即便没能及时得到回复,但主动去问的过程,恰好传递出我们的想法,且得到“有解”的可能。主动沟通有助于我们获取更多他人的评价,继而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可事事主动,却未必是好的结果。
懂得什么时候该问,什么时候该说,与谁沟通宜多问,或是需要多说,这样的人擅于沟通和处理人际关系,且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
侧面来说,我们要强大自己,获得他人的信任,需要快速发现自我,且做出反馈。乔哈里视窗是有效沟通的管理工具,只要我们勤加练习,定能掌握“自我意识发现—反馈模型”,继而处理好人际关系。
恰如萧伯纳所言,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