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女鬼,为什么既漂亮又痴情?

与西方鬼怪死不了的人不同

中国鬼怪多半是活不成的人

——沃兹基硕德

“鬼神”是东西方文化中共有之处,虽说他们的样貌和职能都有很大差别,但是关于鬼,东西方人都会感到恐惧啦!

鬼文化的中西方差异

中国的鬼族体系

类似于简单的人类社会

有善恶标准,有能力差异

统一分配且有年假的鬼
归阴曹地府管理、最终会投胎
逢中元佳节之际可以回家享祭
其中包括十八层地狱受罚的鬼
潜逃人间为非作歹的鬼
冤死不愿投胎要报仇的
恶贯满盈却不知收手
德高望重的鬼
他们被称之为鬼仙赛神仙
譬如土地神、山神、河神
西方的鬼
似乎没有中国的鬼种类丰富
他们不外乎丧尸、吸血鬼
- 西方作品中的鬼 -
大家熟知的“丧尸大家族”,有且仅有一个品种,无善恶之分。
还记得《釜山行》吗——
电影《釜山行》截图
如果你追到我,我就把你咔咔嚓,当然,你追不到我,我也会追你!
电影《釜山行》截图
丧尸的力量2倍于常人,心智低下,无痛感,无战斗策略,战斗直至断首或心脏损坏,必杀技是通过血液感染迅速同化对方成为战友。
把丧尸颜值按在地上摩擦的是鬼中贵族——吸血鬼,具有统一血统,可按职位分等级,有亲王、长老、领主、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等,晋级难于上青天。如此高贵的血统,自然颜值普遍超于常人。
电影《暮光之城》截图
有锋利獠牙用于吸血,尤爱人类新鲜血液。皮肤惨白、生气眼睛会变红。
电影《夜访吸血鬼》剧照
力量10倍于常人,心智正常,有痛感,有思维,可在一定程度上操控对方心灵,必杀技是吸血同化对方,但未必成为战友。
- 中国作品中的鬼 -
中国的鬼三界六道,种类众多,等级森严,靠修炼或吸取人类精气晋级,有着相当官方的“中国百鬼录排行榜”。
所以他们?她们?还是它们爱吃冥品、集天地精华、对晋级有激进的会吸取人类精气。
心智当然超常,天赋异禀,实体时有时无,来去无踪影,无肉体痛感,但会造成心灵创伤(中国女鬼很喜欢谈恋爱),也可通过改变外形蛊惑人心,使对方自相残杀或自尽;必杀技是咒杀。
形象也各异,一般可变身易容。既有艳丽女鬼(聂小倩、白骨精、狐狸精、蜘蛛精)——
电影《倩女幽魂》中的聂小倩
亦有狰狞恶鬼(僵尸、黑山老妖、香樟树精)——
电影《大话西游》中的黑山老妖
简而言之,人类存在的,它们亦存在,特别之处在于美的比人美千倍,丑的比人丑千倍。
中西方鬼怪有着共同点:均起源于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
在现实中,它们的原型有迹可循。
了解之,恐惧不攻自破。
综上所述,在中国鬼怪面前,丧尸连说话都不会,不值一提;吸血鬼能说上两句,也会思考,但作战手段及目的太过于单一,在我国顶多算个蝙蝠精,也不足放在眼内。
简单来说,而中国民间传说中的鬼分为动物鬼和人鬼,而人鬼又可分为男鬼和女鬼。
民间传说中的男鬼一般具有固定的职业,如专管索魂的牛头马面、黑白无常和专管土地的城隍等。其他一些如水鬼或讨债鬼等,都是一些比较不讨喜的鬼,常常会给人带来霉运。
相较于男鬼,在中国,女鬼显然更受欢迎一些。
中国女鬼为何漂亮又痴情?
如果说女鬼是男性想象的投射,那她们或许是妖冶多情的化身。
其实中国的男鬼也不少,从绝对数量上讲,男鬼远远多于女鬼,但总的来说,都没有女鬼那么强烈的、那么个性鲜明的形象。如毫无个性的水鬼、城隍、赌鬼、讨债鬼、无常鬼等。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女性往往是生活的配角,不被社会所重视,无论女性有怎样的才干,也无论她们如何帮助男性,但是她们所获得的是不公平的待遇。这就是女鬼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的根本原因。
民间故事中的第一女鬼当属《画皮》中“裂生腹、掬生心、卧嗥如猪”的厉鬼。
电影《画皮》截图
中国的女厉鬼都很美,而最经典的女鬼影视形象则是聂小倩和如花
电影《倩女幽魂》截图
一袭纱衣、肌肤胜雪、云鬓高耸、巧目盼兮,轻解罗裳,便醉倒众人无数。为爱从良,不再勾引男人,重新投胎做人。
电影《倩女幽魂》截图
而《胭脂扣》中鬼女如花,为爱而死,又为情而返人间。
电影《胭脂扣》截图
而如花没有聂小倩幸运,发现自己在阴间苦候53年的十二少,不过如蝼蚁,还在人世偷生。
电影《胭脂扣》截图
哀莫过于心死,如花并没斥责自己的情人,而是轻轻转身离去。
电影《胭脂扣》截图
梅艳芳那双凄婉、悲凉、怆然的眼睛,让人真真记住什么叫“哀怨”二字。
如果说世俗爱情中,男性想象的妻子应是幽娴贞静、温良和谨、端庄贤淑的话,女鬼们更符合男性完美情人的想象了,她们风情万种、聪慧过人,无须三从四德,不屑清心寡欲。
元明清时期,鬼故事迎来了文化创作的高峰,经过文人演绎后的大批美丽女鬼就此出现,并且在民间广泛流传。
在蒲松龄笔下,我们看到了一个又一个各具特色的女性形象
这些形象的共同点就是大胆的追求自由并且反对封建礼教束缚。敢于在男尊女卑的时代里为自己说话,为自己争取自由。
她们热爱生活,热爱帮助人们,渴望正常人的生活。在生前死后受到的不公平的待遇,她们不会因为生活的不公平而报复社会,而是更努力地追求幸福。

 

西方人对吸血鬼情有独钟
最早的吸血鬼原型记载于《圣经》之中。
亚当和夏娃生下亚伯和该隐。上帝惩罚犯错的该隐,将他驱逐到黑暗的荒野,但承诺他永生。
该隐在荒野遇见莉莉丝。莉莉丝将自己的血给该隐喝,而该隐学会了利用鲜血而使用魔法和力量,成为了吸血鬼始祖。
关于吸血鬼的迷信真正形成风气是在14世纪。当时欧洲瘟疫流行,致死的传染病让人们恐惧不已,甚至将病者在尚未确定生死前就仓促掩埋,这些人临终时痛苦挣扎、肢体流血甚至自我吞食,这些特点正好符合人们对吸血鬼的幻想,并借助人们的恐慌快速蔓延。
此时教会开始公开承认吸血鬼的存在,而自此之后,不同宗教教派之间的互相攻击和迫害,使得吸血鬼都曾作为强加给对手的罪名,也强化了吸血鬼这一恐怖形象。
不过,当代的吸血鬼早已经从18、19世纪的恶魔形象转化成一个具有人性、情感丰富而又值得同情的形象
现代人对吸血鬼的认识多来源于爱尔兰作家布莱姆·斯托克小说《德古拉》,苍白嗜血、恐惧阳光、长生不死的鲜明特征开始确立,成为欧洲文化的一个符号并普及到艺术领域。
电影《德古拉》截图
在近年流行的吸血鬼题材影片,与吸血鬼谈恋爱,成了一种很能令少女期待的事情。
而西方鬼种较为低级的丧尸的设定则是永远吃不饱,见到人便要攻击,有强大的传染性,贪婪、情绪化、充满控制欲
与西方“丧尸文化”不同,中国传统的“鬼怪文化”烟火气息十足,名曰“志怪”,这些成为鬼的人都在所谓的阳间有未完成的心愿,未达成的目标,未尝尽的爱情......
在这其中,往往不是为了物质,大多是情感,他们不是厌恶生活,反而是太热爱生活。
正因为会死,我们才要活着。生命的意义,说到底都是鬼教的。
经公众号“印客美学”(微信ID:ink20160101)授权转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