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萎缩导致头晕头痛的中医治疗医案
中医是擅长治病的医学。比如,脑萎缩引起的头晕头痛,建议首选中医,因为中医能取得满意疗效。
中医能治脑萎缩吗?我从临床来证明,能。中医完全可以解除脑萎缩所导致的头晕头痛。
一、医案
一中年男性,近两三年头两侧痛、晕,医院检查为脑萎缩。现在易头晕,发作则天旋地转,易心慌,眠差,夜尿多,汗多。面色略萎黄。脉浮弦滑大,左寸软,左关滑软弦,苔黄,舌下瘀。
分析其病机,当属少阳病,虚火上浮,气滞,即取小柴胡汤为主方加味,处方如下:
柴胡15,黄芩10,党参30,陈皮30,姜半夏30,薏仁30,茯苓30,生姜5片,大枣30克(切开),炙甘草15,白术15,泽泻30,天麻15,勾藤15,白菊花30,元胡15,当归10,三付,水煎服,日一剂。(单位:克)
二诊:药后感觉良好,头仍时有胀和稍晕,夜尿仍多,每夜五六次,不好睡,脉弦滑,苔黄略厚,舌下瘀。
分析其病机,属不离少阳,兼有湿热,阳虚。一方用用三仁汤合小柴胡汤加味:
柴胡15,黄芩10,薏仁30,白豆蔻10,杏仁(打碎)10,厚朴10,通草6,滑石20,淡竹叶6,姜半夏30,白术10,泽泻25,三付。
二方用真武汤合缩泉丸,治阳虚尿频:
制附片15,生姜十片,白术15,白芍15,茯苓15,乌药10,益智仁15,山药30,小茴香10,三付,久煎一小时。
上二方可交替服用,一天换一个药方。
三诊:药后头晕头胀都有好转,发作减少。夜尿仍频。自述易感冒苔小黄,舌下瘀,脉弦滑,左浮弦滑。
此病仍属少阳病,血瘀,略有湿热,营卫失调。仍用小柴胡汤为主加味
柴胡15,黄芩10,姜半夏15,党参30,生姜三片,大枣30克(切开),炙甘草10,桂枝20,白芍20,生龙骨30,生牡蛎30,五付。
四诊:药后症状继续好转,现头两边仍有胀痛,时有头晕。伴心悸,入睡难,梦多,夜尿略有好转。全身汗多,大便可。纳可,饿得快。脉弦滑,苔小黄,舌下瘀。
考虑为虚火上浮,上实下虚,换用风引汤。
桂枝30,生甘草15,生牡蛎30,生龙骨30,制大黄10,干姜10,滑石30,赤石脂30,紫石英30,生石膏30,寒水石30,五付,治头胀痛,兼安眠,治心悸。
五诊:药后头胀痛消失,胸闷消失。眠难入睡,梦多,夜尿5-6次。食欲强,饿得快。出汗多。怕冷。小便多。脉浮弦滑,左滑弦。舌下瘀滞,苔小黄。
从脉象来看,仍属少阳病,兼有虚火上浮,故以小柴胡汤加味收尾。
柴胡15,黄芩10,姜半夏30,党参30,生姜三片,大枣30克(切开),炙甘草10,生龙骨30,生牡蛎30,白菊花30,白芷30,五付,安眠,治头晕胀。
后来,病人家属来诊时告知已愈。
二、辨证论治
学生问:临床所见,脑萎缩越来越高发。那么,脑萎缩的病机到底是什么?
答:关于脑萎缩的病机,一般都认为,肾虚为本。因为肾主骨生髓。当年龄渐增,肾气渐衰,阴精渐亏,精亏于下,不能上充于脑,髓海空虚,元神失养,神明失聪,髓海消缩而成脑萎缩。
问:此病例连续应用多个药方,首诊是小柴胡汤合二陈汤、泽泻汤、半夏秫米汤加味;二诊是小柴胡汤合三仁汤,兼有真武汤合缩泉丸;三诊是柴胡桂枝汤合龙牡;四诊是风引汤;五诊是小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用了这么多的药方,到底是哪个方子发挥了作用呢?
答:每个药方都发挥了作用。从病人反馈来看,每诊后症状都有所缓解。说明每诊的药方都有效。最终彻底治愈头晕的,似乎是风引汤。
问:按中医理论来分析,脑萎缩应该是肾虚为主。可是老师的处方根本就体现不出补肾来,反而多用小柴胡汤加减,这是怎么回事?
答:虽然脑萎缩多源于肾虚。但肾虚并不是脑萎缩的唯一病机。亦有气郁而成者。《内经》有谓:“百病皆生于气”。若七情失调,肝气失疏,气机郁滞,日久血行不畅,导致脑络发生瘀滞。且“大怒伤肝,大喜伤心,思虑伤脾,悲忧伤肺,惊恐伤肾”,七情内伤皆会导致气机失调,升降出入失常,日久血行不畅,可使脑络发生瘀滞,化为脑萎缩。
我临床所诊治的脑萎缩患者,有肾虚所致的,往往可用地黄饮子治疗;亦有心脾两虚者,当用归脾丸;还有痰蒙脑窍的,当用涤痰汤;有血瘀阻滞的,用通窍活血汤或癫狂梦醒汤;有心气虚、心神失养的,用养心汤或天王补心丹。
中医治病,一定要辨证论治,千万不要拘泥于一种常见的病机。以此病案为例,其脉弦,明显是肝郁气滞,应该从少阳论治,事实证明,这个方向是正确的。
问:老师能否讲讲脑萎缩的病位与病性?
答:脑萎缩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有着密切的关系。病性属本虚标实,或虚多实少,或虚实并重。标实乃气血瘀滞,脑络不通,或痰浊内生、蒙蔽神窍所致;本虚乃肾精不足,或心脾气血亏虚,而致脑髓失于濡养,脑髓萎缩而成脑萎缩。
本病初起多以实证为主,病久则以虚者多见。本病以本虚标实为特征;以本虚为主,多责之于肝肾精血不足,心脾气血亏损,气血运行失衡,清窍失于荣养。标实乃气血瘀滞,脑络不通,或痰浊内生、蒙蔽神窍所致,该病虚实相兼。上述病因病机往往相兼致病。
问:有没有治疗脑萎缩的标准方?
答:因为病机不同,治疗脑萎缩是没有标准方的。但考虑到脑萎缩会导致头晕,而治疗头晕却有几个标准方。
比如,泽泻汤,可用于主治水停心下,清阳不升,浊阴上冒,头目昏眩诸症。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现代医学的美尼尔氏病、颈性眩晕、高血压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高脂血症等病症。我认为此方可作为治疗眩晕的标准方,颇有化水饮、开脑窍、升清阳之功。一般眩晕或头晕都可在辨证方的基础上合用此方。此方的用药量有讲究,白术与泽泻一般按2:5的比例最有止晕效果。比如,白术为10克,泽泻为25克。我见有的医家用白术20克,泽泻50克,以此方为主,亦是可取的。
再如,单味仙鹤草有治头晕之功。我学习前贤医家的经验,临证治疗眩晕时,常在辨证的基础上,加仙鹤草30-60克,治疗眩晕效果满意。另外,亦有医家单独应用仙鹤草来治疗眩晕。其用法:取仙鹤草100克,加水300mL,浓煎至150mL,分两次服用,连服3天,治疗眩晕有较好的效果。我的理解是,鹤草味苦、涩,性平,有补虚强壮之功,能治疗诸虚劳损所导致的眩晕。
问:为什么风引汤能治眩晕?其取效的机理是什么?临床上应该如何应用此方?
风引汤由大黄、干姜、龙骨、桂枝、甘草、牡蛎、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十二味药物组成,大部分为金石重坠之品,具有清热泻火,重镇熄风,收敛固涩的功效,稍加温阳化气之品,所治之病症应与风阳内动,阳热亢盛,阳气失于敛藏有关,其中风热与五脏之中心、肝两脏的关系最为密切。
本案用风引汤治眩晕,因为风引汤能治风阳内动。《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临证指南医案》指出“内风乃身中阳气之变动”,病起多由于情志不畅,肝气失于疏泄,造成气机郁滞,气郁化火,火盛则动风。风性主动,“风为百病之长”,风邪可挟持瘀血为患,导致病情复杂,且症状多样。
《金匮要略》云:“风引汤,除热瘫痫”。“除热瘫痫”虽寥寥四字,但指出了风引汤的最主要的适应证。“瘫”即瘫痪病。凡是脑部病变引起的中风,如脑出血病人,往往伴有发热,或伴有肢体痉挛,或有癫痫样发作;再如一些脑部感染性疾患如风湿性脑脉管炎或急性播散性脑脊髓膜炎,以及各种原因所致的脑膜炎、脑炎等,大都具有热、瘫、痫的症状特点,也都可以考虑用风引汤。
我临床应用风引汤治疗中风、高烧、癫痫、精神分裂症、癔病性抽搐、小儿惊厥等,皆有良效。我的体会是,凡肝阳化风、肝风内动,而具有发热、肢体活动障碍、瘫痪或掣引抽搐,或有癫痫样发作者均可用风引汤。
问:我见老师在临床上总是应用小柴胡汤治疗疑难杂症。试问,小柴胡汤也能治脑病吗?
答:完全可以的。理由是,一则,小柴胡汤能治疗少阳病,而少阳经的循行范围就包括头侧部;二则,小柴胡汤能疏畅肝气,补中焦之虚,泻上郁之火,可以治疗一些脑部出现火气上浮诸症;三则,小柴胡汤的病机是:“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若病变部位,或结于胁下,或结于头部,都是小柴胡汤的适应证。
更何况小柴胡汤中的柴胡还能推陈致新,使清阳上升,使浊阴下降。全文既能左升肝气,又能右降浊阴,病变部位在头部,完全可以应用小柴胡汤。
我临床观察到,如果能在辨证的基础上配合加减化裁,用小柴胡汤治疗脑病完全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问:如果配合针灸,疗效会不会更好呢?
答:会的。针灸能平衡阴阳,调和脏腑,疏通经络,畅和气血,扶正祛邪,安定神志。针灸的功能极大,特别是治疗急症,往往针入即效,常常令人叹为观止。而且,针灸既擅长治标,亦能治本。
我临床应用针灸治疗各种头晕,取效甚捷。此案若能配合针灸,将可大幅提高临床疗效。可惜,病人远道来诊,只能在来诊时通过针灸来缓解一下病情,长期来看,仍需服中药取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