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老本就可以了
forcode:有些国家人均GDP也不见得很高,为何老百姓很富裕?
存量财富和增量财富也有区别,人均GDP还是个增量概念,发达国家存量大。2018年,美国成年人人均财富是43万美元:
中国只有5.8万美元,人均存量财富美国是中国的7.5倍,这还是中国省吃俭用积累了40年的结果。
不过,中国劳动收入占比低是肯定的。很大部分收入增量变成了利润和固定资产。
发达国家所需要的固定资产额外投资比较少,人家的公路网、铁路网、设计良好的房屋、草坪、公园、港口、桥梁隧道、股权、债权、专利技术、版权等都是一两百年里不断积累下来的存量财富,靠存量固定资产的折旧就足够研发投入和固定资产滚动更新了。
水库大坝50年折旧,实际上可以用一两百年,美国可开发的水电站、水坝、内河航运船闸,上世纪初就开发的差不多了,现在吃老本就可以了。中国还得把赚的利润积累下来投资建水电站、大坝。其他领域也是类似的。
所以,同样人均收入的情况下,存量财富大的人更舍得花钱,手头可支配收入更多。
类似的就是同一个单位收入相同的同事,一个农二代刚进城没买房,每个月苦哈哈还房贷,省吃俭用,一个本地城里人,家里有2套房不用还贷款,还能出租一套收租。
虽然两人做一样的工作,收入一模一样,但农二代远不如2套房的同事舍得花钱。中国就是那个刚进城的农二代……
//以美国为例,虽然中国高速公路里程已经碾压美国,但是美国全部公路的里程数达到600万公里以上,中国还只有美国的七成。
中国的高速铁路傲视全球,已经不必多言,但是总铁路里程(12万公里)和美国相比(22.8万公里),相差的也不是一星半点。
全美国有超过5000个机场,数量完全碾压中国(不到500个).
forcode:基建配套的多寡其实直接决定一个地方房产附加价值含金量,比如我家附近通了地铁、高架桥、医院、学校、公园和商场,我家房子的附加价值就大幅度提升了。
未来共同富裕也是类似道理,农民房子为什么不值钱?
不通公路、4g信号、电压不稳老停电,快递不能送上门,离医院太远,晚上没路灯,垃圾没人收,购物外卖麻烦,居住就很不方便,这个农村宅基地、小镇房子就不值钱。
以后共同富裕,就需要给农村增加基建投入,提高宅基地的附加值,甚至国家出钱补贴重建农村厕所、化粪池、公共自来水、下水道和燃气管道,社会最底层人口拥有的宅基地就会更值钱,无论出租还是出售,都能拿到更多钱,中产阶级人数就变多了,再给农民更高医保报销比例,养老金标准提高,农民就不用过多储蓄,敢于多花些钱,消费就激活了,内循环就搞起来了。
东部地区路网密度接近发达国家了,所以东部地区房子值钱……
网友:国家的钱从哪来呀?集中财力投入几个大城市,地价升值,政府可以卖地获得收入,分散投资在农村,钱从哪来?如何回本?
forcode:过去十几年,农村已经投进去十几万亿了,农村标准农田建设、水利设施建设、电网改造、垃圾站、化粪池、厕所改造都投了不少钱,有条件的地区,甚至尝试搞公共自来水和燃气管道了。这部分存量投资没有体现在国民经济账面上,放开农村宅基地20年内的长期租赁、农田山林确权出租,可以打造一个几十万亿的农村不动产交易市场,盘活这部分固定资产。农村拥有生态资源,很适合退休养老和自由职业者康养。风景优美、蛮有绿色、有机蔬菜水果、散养鸡鸭可以吸引城市资本下乡消费,给农民增加可支配收入,刺激消费,促进内循环。
未来不流行住城市超高层蜗居,流行住农村独栋别墅……只要配套基建和生活服务设施完善,可以让农村居住体验良好。
发达国家农村人口密度,其实还没有目前中国农村人口密度高,我老家80年代一个村可能有三千人,现在可能还有几百人,这抵得上发达国家一个小镇的人口了,但基建严重落后于发达国家。
主要交易市场没有发展起来的,中介机构、农宅建设装修公司、农村不动产产权确权等还没搞好,城里想要下乡的去不成……
10-20年后,70后、80后都退休后,大量手头有上百万现金的老头老太,愿意花钱去农村居住养老,蜗居了一辈子,住一住独栋、自己养鸡种菜,自得其乐,农村宅基地不盘活,就太浪费了……
我上个月回农村老家居住,感觉还是不方便,我儿子半夜突然发烧抽搐,我不敢开车去医院,没有路灯,家门口那一段道路太狭窄,我怕掉田里。另外,邻里关系复杂。未来最好是等农村现有老人大部分都不在了以后,中介机构收走这些房屋,统一装修改造,至少坐式马桶、化粪池、白蚁、空调、冰箱、烟囱、停车场、道路拓宽等搞好。然后以不同期限出租给有意愿居住的城里人,可以一个月,也可以半年甚至5年、10年。中介机构可以聘用村里老人提供做菜、护理、卫生等服务,村里留下的闲散劳动力也可以获得一份收入。这样租户不用直接跟个体农民打交道,所有麻烦的邻里关系都由中介平台搞定。
网友:这几十年积累下来的城乡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如果要让城乡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别不太悬殊,得要天量的投资。光靠城里人去农村买房子的钱,恐怕远远不够。城市的房子贵,归根结底还是政府公共资源投入多,农村如果也依赖政府同样强度的资源投入,财政早破产了。就现在这种状况,一些地方的财政都揭不开锅了
这种案例周围人就有,退休教授卖了市中心的老破小,去住乡下大别墅,光医疗服务就给折腾够呛,最后还是乖乖回市区租房子住。年龄大了,更需要医疗资源,好的医疗资源还是集中在市中心
forcode:只要产权明晰,政策放开,像我这样的自由职业者,很多人是愿意投入百把万下乡改造农村宅基地和部分基础设施,也愿意买单租赁的,这部分不需要政府全部投入,政府补贴就可以了。比如现在每户补贴一两千改造农村化粪池为3格。
网友:全国的城市建成区占国土面积的百分之几,剩下的都是农村。向你这样的有钱人在城市中绝对数量可能也不少,如果分散到全国的农村,就杯水车薪。比如,你们村里,像你一样愿意买宅基地同时负责公共设施建设和维护的,会有多少人,总投资会有多少,而且要计算长期的维护费用
人们挤到大城市,不只是争一般的公共资源,而是争优质的公共资源。乡村可以配套学校,医院这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保基本是没问题,但有条件的人还是会千方百计把孩子送到城里的学校。医院也是如此。达到同样的服务品质,农村的投入要大得多
forcode:也不能只算这个账,农村普及4g,明面上肯定是亏本的,但是4g普及后,农村农产品有了销路、农家乐有了客源、农民可以搞抖音快手直播赚钱,欧美很多国家住农村的并不需要富豪,普通中产就可以选择住农村或郊区,风景优美、交通便利、配套完善的农村肯定更能吸引下乡资本,中产阶级退休人口数千万下乡,需要在农村消费,需要家政服务、医疗服务、护理服务、交通服务、快递服务、电器安装维修,这不过把原来集中在城市的一部分消费需求转移到农村了,财富分散一部分给社会底层农民,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刺激内需……
网友:这是个世界范围的阶级差别问题。欧美国家的中产阶级很庞大,社会保障和福利比较好,中国还有6亿人人均收入1000来块,在大城市混的也不都是中产,很多都是996的月光族,撑不起来
forcode:而且,基建很多时候是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搞,实际上存在以工代赈、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这个时候,就不是纯粹考虑投资回报的行为,以工代赈比直接直升机撒钱更好一些,至少留下了大量固定资产的财富。
中国6亿人均收入1000元的人口,大部分可能是农民。乡村振兴和农村不动产确权交易搞起来,国家补贴引导城市资本下乡,下乡人口需要消费,可以带动这部分底层人口拥有的农村不动产大幅度升值,并且提高其月收入。
网友:以工代赈的凯恩斯主义,实际上是寅吃卯粮,最终还是要靠银钞票来消除财政赤字。欧美资本主义的危机,并不是靠凯恩斯主义度过去的,主要是靠二战。当然我也并不反对以工代赈,给农村投点基础设施,总归是好事。我也支持资本下乡,没有资本,乡村也振兴不了
forcode:欧美的投资,也并不都是经济上合算的,很多投资方破产后,资产被转了几手后照样发挥作用,尤其固定资产,有些是可以用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另外,社会稳定也是一种回报,军事价值、战时农村大后方战略价值、环保价值、幸福感……国家算的是综合回报,不只是短期、纯经济回报。而且,中国农村的基建总体欠账是非常多的,不是太多,而是不足。
按人均公路里程,比美国差距还挺大的。中国基建虽然局部超前,但总体仍然是不足的,只能称结构性过剩。中东部城市地区的道路是绝对不过剩的,福州最近通了好几条高架桥、隧道、公路,从我家去丈母娘家缩短了10分钟。福州这几年贯通断头路、修建新隧道、高架桥,市区拥堵情况明显改善,交通效率大幅度提升。我上个月在长沙开车,发现长沙的交通简直是惨不忍睹,蜗牛一样的速度……
================
forcode:下载《低草酸、低嘌呤食物清单》,请进订阅号“forcode奇想录”,发消息“食物”,将返回excel表格下载链接。
================
本文首发订阅号:forcode奇想录
未来新技术与新趋势的种种可能……